【中華百科全書●地學●球形投影】 球形投影(GlobularProjection),是西元十七世紀義大利人尼柯羅西(Nicolosi)所發明,至十八世紀末葉由英人亞羅史密斯(Anowsmith)重新提出,始為製圖學家所重視。
本投影是由赤道球面投影法演變而來,其基本原理係將視點置於地球以外一定之距離以透視地球,並將視點背面之經緯線投影於立在地球中心之投影面上,以繪製地圖。
由於此種投影法經稱線間隔相等,故有等距離投影(EquidistantProjection)之稱。
本投影法依視點對赤道與兩極位置之不同,又有赤道球形投影與極球形投影之分。
赤道球形投影常用於繪製半球圖,實際應用情形如圖1所示,其特徵有二:其一、除中央經線與中央緯線(赤道)成互相正支之直線外,其他之經緯線皆為向中央經線與兩極彎曲之圓弧;
其二、此種投影既非等積,亦非正形,除中央經線與中央緯線投影後縮尺不變外,其他經緯線之縮尺皆逐漸放大,僅投影中心最近真形,邊緣部分誤差甚大。
見圖1而極球形投影常用於繪製以兩極為中心之地理形勢圖與航空戰略圖,其特徵亦有二:其一、在投影圖上所有之經線皆為交於一點之放射直線,所有之緯線皆為以兩極為中心之同心圓,各緯線圈之間隔相等;
其二、投影中心最近真形,邊緣部分誤差增大,惟作圖容易是其優點,其實際應用情形如圖2所示。
見圖2(劉承洲)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