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經脈】
帝曰: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不可不通。
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鬲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 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外前廉,上肩出 骨之前廉,出於柱骨之會上,下之缺盆,絡肺下鬲屬大腸;
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 中,旁納(一作本幼)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俠口環唇下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發際至額顱;
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鬲屬胃絡脾;
其直行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挾臍入氣街中,其支者起於胃口,下循腹裡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膝臏中,下循 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外間;
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別,下入中趾外間;
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別,下入中趾外間;
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間出其端。
脾足太陰之脈,起於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 內循 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鬲挾咽連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復從胃別上鬲注心中。
心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鬲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
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 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骨循臂內後廉,抵掌後兌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
小腸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筋之間,上循 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鬲抵胃屬小腸;
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 ,卻入耳中;
其支者別頰上抵鼻至目內 ,斜絡於顴。
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 上,額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
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
其支者從要中下夾脊貫臀入 中;
其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挾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從後廉下合中,以下貫 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趾外側。
腎足少陰之脈,起於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於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 內,出 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
其直者從腎上貫肝鬲入肺中,循喉嚨夾舌本;
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鬲歷絡三焦;
其支者循胸中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 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三焦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 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鬲循屬三焦;
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 ;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 。
膽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 ,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
其支者後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 後,其支者別銳 下大迎,合於手少陽,抵於 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鬲絡肝屬膽,循脅裡,出氣街,繞毛際,橫入髀厭中;
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
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間;
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之間,循大趾岐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
肝足厥陰之脈,起於大趾聚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 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鬲,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
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環唇內;
其支者復從肝別貫鬲上注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