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宗教●佛陀】 佛陀為Buddha之音譯。
意為覺者、知者。
又作佛、浮陀、浮屠、浮圖等。
佛陀之名稱本指釋迦牟尼,後為覺悟真理者之總稱。
一、釋迦牟尼,梵名kya-muni。
原語為「釋迦族出身的聖人」之意。
又作釋迦牟尼世尊、釋尊、瞿曇(GautamaBuddha)。
釋尊生於迦毘羅城(Kapila-vatthu,位於現在尼泊爾地方)的小國釋迦族。
為迦毘羅城淨飯王之子。
母摩耶夫人,為鄰國舍利族執政官天臂城主之女。
摩耶夫人返娘家生產途中,於藍毘尼園小憩之際,在無憂樹下生下太子,七日後摩耶夫人病逝,即由姨母摩訶波闇波提扶育。
及長,納天臂城主之女耶輸陀羅為妻,生一子羅羅。
感世間之無常,二十九歲出家,至王舍城受兩位賢者之教。
未久,不滿於兩位賢者之教法,遂離去。
後至優婁頻羅村之苦行林,開始六年之苦行生活。
其間,其父派來之五位侍者與他共修。
歷六年之苦修,日食僅一麻一米。
結果,心身衰竭,終未能成道。
釋尊遂終止苦行,至尼連禪河沐浴,且接受牧女所供養之乳靡。
恢復體力後至畢羅樹(菩提樹)下,以吉祥草,敷金剛座,東向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靜心默照,思惟脫離人間痛苦的解脫知道。
四十九日後,於十二月八日天色將明未明之際,廓然大悟。
成道後,於鹿野苑初轉法輪,首先教化共修苦行的五位侍者。
此後,釋尊自稱如來。
四十五年間,巡歷印度各地說法布教,其教法予印度文化、宗教之影響甚鉅。
釋尊在世最後一年,離開魔羯陀國至帕伐市區,受金工世家淳陀之供,因誤食旃檀茸,中毒罹病。
於拘尸羅城的沙羅雙樹之間,頭向北,呈吉祥臥。
夜半,對諸弟子作最後教誡之後乃平靜入滅。
時為西元前三八三年二月十五日。
二、覺知三世一切諸法者;
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稱為佛陀。
在人類歷史上示現之佛陀,唯有釋迦牟尼佛。
依經典,有十方(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三世(過去、現在、未來)諸佛。
如過去有燃燈佛等,未來則有彌勒佛等諸佛示現。
十方,例如著名的東方有阿佛,西方有阿彌陀佛等。
又於攝大乘論釋卷十五中,有諸佛視同一法身,三世十方諸佛亦即一大法身佛之說。
又以眾生皆具佛性之故,遂有「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即身成佛」或「即心即佛」等說,進而有「草木國土,悉皆成佛」之說。
(星雲)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8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