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海洋●內波】 內波(InternalWave)在海洋學中係指水面以下之波動現象,大多形成於密度具有差異或有垂直密度梯度之層。
內波可形成於任何分層的流體之中,方可由於海流通過不規則之海底而生成。
其他諸如大氣擾動、潮力等,方可生成內波。
在深海中,內波波窩可達數百呎,而在主躍溫層附近,內波波高通常僅二十至五十呎,其振幅隨水深之分布受密度分布之影饗。
由於可使水質點產生大幅度之垂直或水平位移,內波是造成海水混合或輸送的主要原因之一。
理論上來說,自由內波存在於慣性頻率與維塞拉頻率之間,此頻率之下限是緯度之函數,而其上限即維塞拉或穩定度頻率N,是深度之函數:圖1上式中ρ表示介質密度,z代表深度,g為重力加速度,c則表示在介質中之波速。
對於研究內波來說,最有價值的資料就是垂直方向之介質密度變化。
至於內波之測量,至今僅有少數的資料是直接由儀器追蹤水質點之垂直振盪而得;
一般均利用一種司瓦羅型之浮球置於深海密度層,而由該球在水中深度變化經由聲波傳回追蹤之母船。
間接之內波測量大多測量垂直方向密度梯度之分布,而密度梯度可由溫度、鹽度兩者之一或二者共同造成,在大洋中密度之變化大多由溫度之理化所造成,同時溫度理化之測量較為容易,因此溫度之測量為用以判斷內波之最普通的方法。
(曲俊銘)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6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