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地學●摩爾魏特投影】 摩爾魏特投影(MollweideProjection),(見圖1)為一種等積的偽圓柱投影,係西元一八○五年德國人摩爾魏特所首創,但遲到一八五七年經貝比涅(J.Babinet)以相應投影(HomolographicProjection)名稱使用後,才著稱於世。
其中央經線為相當於赤道一半長的直線,若以零度經線為中央經線,則東、西九十度經線所包圍的半球,剛好是一個正圓。
其面積為來πr2(r為中央經線的一半長),而半球的表面積為2πR2(R為地球半徑)。
因此,πr2=2πR2,若地球半徑為1,則r=1.414,故中央經線長為地球半徑的二‧八二八倍。
各緯線均與赤道平行,而與中央經線正交。
其緯線間距可由等積計算求得,通常查表即可,實際間距隨緯度增加而縮小。
在半球內之各緯線比較赤道自中央經線向外各延伸一倍,並等分之,然後連接各分點是為經線,因經線均為平滑之橢圓曲線,故亦稱橢圓投影。
只有南北緯四十度四十分的縮尺為正確,由此向兩極的各緯線都比實際為長,向赤道各緯線則較實際為短,赤道長度比實際約短九分之一,兩極均為點。
在中央半球內,角度變化較少,高緯及邊緣部分則扭曲較大,但比正弦投影為少。
若以本初子午線為中央經線,則可繪成一完整之世界全圖,適合繪製各種世界分布圖。
本圖法亦可修改成分瓣投影(InterruptedProjection),或以南北緯四十度四十分以上部分與正弦投影併接成為相應正弦投影(HomolosineProjection)。
(徐聖謨)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