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經濟●景氣循環】 景氣循環,英國稱為TradeCycle;
美國稱BusinessCycle,是市場經濟成長過程中的失衡現象。
景氣循環大師密契爾(WesleyClairMitchell)認為景氣循環是「基於許多因果相互作用的自發過程」。
是「在有組織的社會中的一種經濟活動的變動」。
「景氣的形容詞,其概念是限於在商務基礎上有系統的經營活動。
循環的名詞,是摒棄沒有相當定期性重現的變動」。
凱恩斯(JohnMaynardKeynes)也認為景氣循環「在向上或向下運動的發生時間及時距上也有某種令我們認同的程度」。
皮古(ArthurCecilPigou)更說:「所有景氣循環都是一家人,但其中卻沒有任何兩個是孿生的」。
哈伯樂(GottfriedHaberler)補充道:「在某種意義上,每個循環是一歷史的個體─每個循環深植於其自己的社會經濟結構之中。」
但是「單單每個循環是一歷史的個體這一事實,不足做為反對一種一般理論的充分論證」。
景氣循環由其循環高峰(Peak)到另一個循環高峰;
或由其循環低谷(Trough)到另一個循環低谷,稱為一個循環。
一個循環常被畫分為不同的階段,藉以分辨不同的經濟情勢與動向。
最簡單的有擴張(Expansion)與收縮(Contracion)的兩分法。
美國全國經濟研究局(NBER)更曾將之分為九個階段─即以低谷為中心的三個月為第一階段;
以高峰為中心的三個月為第五階段,再以下一個低谷為中心的三個月為第九階段,其間各再分為三個階段。
而最普遍的分法是採用熊彼德(JosephAloisSchumpeter)的四分法,即衰退(Recession)、蕭條(Depression)、復甦(Recovery)與繁榮(Prosperity),如圖示。
鑑於停滯膨脹的出現,晚近更有將一個循環重新四分為:一、衰退:總體經濟活動,從一個高峰水準下降,並廣泛地擴散於經濟體系。
二、復甦:脫離衰退的早期擴張,價格相對穩定,總產出繼續擴大,生產確有利得。
三、需求牽引通貨膨脹(DemandpullInflation):生產受到生產能量的限制,有效需求卻仍續擴大,價格因而上漲,生產力降低。
四、停滯膨脹(Stagflation):物價膨脹持續而經濟成長低落,產生政策的兩難。
景氣循環根據其周期的長短。
有平均長約三年的「小循環」(MinorCycles);
有約八年的「主循環」(MajorCycles或稱JuglarCycles);
有約十七年的「建築循環」(BuildingCycles);
更有約五十年的「長期波動」(LongWaves,或稱KondratieffCycles)。
不同周期的各種循環,如果其收縮期碰在一起,經濟將呈現長期艱困,如西元一九三○年代。
謹列舉美國與臺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之景氣循環時間表如下:至於景氣循環因何發生,迄今尚無定論。
其說法不外乎:純貨幣性的理論主張貨幣流量的變動為循環之充要條件。
投資過度理論認為景氣衰退起因於資本財產業的過度發展而形成循環,可分為貨幣性的投資過度理論、非貨幣性的投資過度理論,與起自對製成品財貨的引伸需求之變動而發生的投資過度─即加速數與乘數原理的作用。
另有主張成本利潤的變動導致產業失調與債務積壓,因而引起衰退。
另有主張消費不足、儲蓄過度為衰退之因。
亦有以心理性因素做為循環之解釋。
早期則把景氣循環認為純農業收成之變動所引起。
認識循環研究原因,進而從事短期經濟政策的操作,以對抗通貨膨脹,避免經濟衰退,成為景氣循環研究的最終目的。
但其可行性,迄今仍有「權衡性」經濟政策與「法則性」貨幣數量學說的爭論。
(許添財)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