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1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搖籃本】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0 09:55: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搖籃本

 

拉丁語中性名詞複數Incunabula,原意搖籃,轉為各項事物的初期之意,嗣後又轉為專指自西元一四五○年代西洋活字印刷術發明後至一五○○年間印行的早期活字刊本。

 

中文譯為搖籃本,或云搖籃期刊本。

 

西洋的印刷,大概在中古的十字軍時代,由阿拉伯人把中國的製紙術和印刷術傳入歐洲,從此歐洲人才慢慢地有了本版印刷,後來也有木版活字印刷,而刊印簡單的宗教性版畫等類。

 

到了一四四○至五○年間,德人格登堡(JohannesGutenberg)發明鑄造金屬活字,能把搾葡萄的壓搾機改造為印刷機,發明了近代金屬活字印刷。

 

格登堡所印刷最著名的是於一四五六年刊印的四二行本聖經。

 

由於活版印刷,製版經濟,印刷速度快,印刷品又清楚,於是在一四六○年代至八○年代就傳播到歐洲主要各城市。

 

這半世紀間在歐洲各城市開辦印刷廠總計有一千家以上,所刊印有三萬五千種至四萬種之譜,其他尚有小冊子等類。

 

每一種圖書起初每版刊印二、三百部,後來增加,如威尼斯刊印的實用性法律書曾刊印到二千三百部,平均每一版書刊印五百部,即搖籃期間所刊行圖書估計已達二千萬冊。

 

這個數目如果與從前通行於歐洲的手抄本圖書只有數千種相比,又其時書價也只有手抄本圖書價錢的八分之一,從此可知西洋文藝復興時期學術文化的創造和普及,印刷術的發明和傳播具有鉅大的貢獻。

 

搖籃本仍保持手抄本體裁,字首均留空白以紅字填寫或裝飾花邊,刊記都在末頁而沒有表題頁,甚至許多沒有刊印年月、刊印者名字、頁碼等項。

 

書本早期較大,多為對開本(Folio)或大型四開本(LargeQuarto),嗣後變為較小,攜帶也較為方便。

 

其時各印刷者所用活字都自鑄,有自己獨特字體。

 

其中比較有名的有格登堡等人的哥德體(Gothic),與一四七○年顏遜(NicolasJenson)於威尼斯開印刷廠,開始使用的羅馬字體,及阿杜‧馬努齊奧(AldoManuzio;

 

AldusManutinus)於一四九○年所創希臘字母和斜字體等。

 

由於搖籃本許多沒有刊記,所以分辨各家字體是西洋版本學、目錄學的一項學問。

 

對搖籃本已有若干著名目錄可作指南。

 

搖籃本在歐美著名圖書館均頗有收藏,在我國則國立臺灣大學藏有七部七冊。

 

(曹永和)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138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07:4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