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教育●課程類型】 通常處理學科或科目內部的內容問題,稱為微觀課程(Microcurriculum)。
而設計普通教育或專門教育的整體計畫,或發展普通教育與專門教育的相互關係,則稱為巨觀課程(Macrocurriculum)。
因此,發展水平與垂直課程的結合之有效途徑,即是涉及巨觀課程的問題。
課程的類型大致可分三大類,即科目課程(TheSubjectCurriculum)、核心課程(TheCoreCurriculum)及活動課程(TheActivityCurriculum)。
科目課程組織知識或教材的方式,約有四種架構:學科、相關、融合及廣域。
雖然這四種架構組織知識或教材的途徑彼此不同,但是仍然保存科目課程的根本特徵。
一、科目課程:強調系統的知識。
(一)學科(Disciplinarity):學科課程的組織方式集中在每一分立學科的結構與探究,如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等各自獨立的科目。
學習的科目強調年代順序、先備能力、整體到部外的精熱,及演繹的學習等。
(二)相關(Correlation):相關課程在發展兩個或更多科目之間的某些共同關係,但是仍然保持一般科目的畫分情形。
這種課程企圖對抗科目本位的孤立和區畫,而不擬徹底重新改造科目課程的基本特點。
例如,英文教師可與社會科教師合作,要求學生閱讀與當前社會問題有關的文學作品。
(三)融合(Fusion):融合課程係指合併有關的科目成為一門新的科目。
例如,現代的生物學係融合植物、動物、解剖及生理等科目而成,這些科目之間的關係,不單是科目的聚結,而且是生命科學各面交互作用的融合。
(四)廣域(BroadFields):廣域課程企圖發展整個知識部門的某種程度的綜合或統合。
例如,祉會科、美國研究、普通科學、藝術等。
廣域課程的組織方式也包含兩個或更多的知識部門。
例如,自然科學係指在科際架構內,探討物理科學及生物科學;
人文學科係指歷代人類在文學、藝術、哲學及歷史等方面成就的相互關係。
二、核心課程:強調社會的了解。
核心課程亦稱科際整合課程,企圖解除傳統的科目界限,而側重課程與學習者生活的結合。
這種課程的組織係依學生的問題和需要,以要求個人和社會的了解和行動,所以,核心課程取消了表現科目課程特徵的教材區分,因為問題的性質並不限於單獨的科目範圍。
核心課程的方案設計約有四種:一是統整學習的核心,一是文化分期的核心,一是當前問題的核心,一是青少年需要的核心。
核心課程採用反省思考的問題解決方法;
探討的問題側重民主社會的價值和理想;
班級組織採取異質的成員。
三、活動課程:強調學生的興趣。
活動課程亦稱經驗課程,與核心課程一樣,設法要放棄科目的界限;
與核心課程不同,不側重社會問題的了解,而集中在兒童興趣的各個領域。
學生自身的經驗為設計課程的出發點,學生活動本身即是目的。
目前開放式學校的倡導者主張此種活動的方式,放棄系統的課程內容。
他們視開放式課堂為學生能做選擇,並能追求興趣的環境。
(黃光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