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工學●類比計算機】 類比計算機,是一種用以求解連續變化物理量問題的裝置,這些物理量可能是長度、溫度、速度、壓力…等。
如計算尺、速度表、偏極光計、測面儀…等。
但就目前的應用來說,大都指利用電子裝置,以解微分方程式的計算機而言。
世界上第一部類比計算機是西元一八七二年由勞德.冠爾文(LoadKelvin)所製造,它是屬於機械式的,用以計算的數量是用軸或齒輪的轉動量或尺類移動量來表示。
因受當時技術的限制,準確度不太理想。
一九三○年,凡尼瓦.布西(VaunevarBush)發明了轉矩放大器之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完成了一部微分分析儀,性能改善了許多。
一九五五年,哈綷(Hartree)更利用轉動輪軸、各種齒輪及不同半徑的圓盤等,搭配製作了一部可以做加、減、乘及積分等的微分機,可以用以求微分方程的解,是一部相當精良、準確的機器,已具備了近代電子式類比計算機的功能。
一九五○年代末期,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各種元件相繼出現,類比計算機也逐步走入電子的領域。
電子式的類比計算機中,把連續變化的輸入數值及物理量,經各種感測、轉換器,變成相對應的電壓變化,然後利用電子電路裝置對這些電壓做加、減、乘、積分等運算,以產生代表計算結果的相對應電壓,這輸出的電壓可用以驅動畫筆記錄器,以得到紙面結果或在顯像終端機上繪圖,以便觀察研究。
構成電子類比計算機的最主要元件,是運算放大器,它將兩輸入電壓的差額放大成某種比率關係的電流輸出,再促使這種電流流經某種元件,即可產生與原來輸入電壓有關的輸出電壓。
由這基本元件可構成加算器、係數器、積分器、正負變換器、乘算機及數、波形產生器等,構成近代類比計算機的分子。
再加上配線盤、記錄觀察解答的解指示器及控制計算的控制盤等,即為一部類比計算器。
早期的元件都用真空管製作的,體積龐大、消耗能量亦多;
後期的設計已改採固態半導體元件,不僅體積大為縮小,消耗能量亦低,價格也便宜了許多。
類比計算機大多為特殊用途而設計,不像數位計算機是一種一般用途的機器,因此很少有被複製的。
類比計算機的用途非常廣泛,如用於軍事、空氣動力學等方面,以往需要人力計算的地方,採用類比計算機後,不但節省人力,且可得到精確、及時的解。
他如,機械振動系統、程序控制、無人飛機、自動控制、系統特性解析與設計、模擬等都是類比計算機應用的範疇。
(謝忠健)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