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農學●桃】 桃,薔薇科,學名AmygdalusPersicaSieb.etZucc,英文為Peach。
是我國原生果樹之一。
黃河流域的山野地帶有野生桃的分布;
而栽培品種以上海為中心的江蘇、浙江二省最為豐富;
世界上有名的栽培品種,大都是由中國桃育種而來。
臺灣的桃最早由廣東、福建二省引入,於民國元年正式列入生產記錄。
當時僅有三十七公頃,至臺灣光復時有一百七十六公頃,此後,由於新品種的引進及橫貫公路的開通,到民國六十七年已有一千二百零一公頃。
主要分布在中部以北的山地,以苗栗、南投、臺中縣栽培最多。
由於桃不耐貯藏及運輸,在發展上倍受限制。
一、氣候及土壤桃的栽培分布,北限是受夏季低溫的限制,南限則受冬季高溫所左右。
一般生長期中在攝氏十度以上,要有二百一十五至二百四十天,冬季必需有一千小時在攝氏七‧二度的低溫下才能休眠正常。
此外,桃的品種適應力不同,其生長的反應也有若干差異。
對於降雨量而言,年雨量以五百至一千二百公厘最適。
其中以成熟期間,降雨量愈少,果實品質愈佳。
土壤以排水良好的砂質或礫質壤土,其PH值在中性較適。
二、品種臺灣桃的品種,大致分為二類:一是由華南引入的本地品種,以鶯歌、雞慶、烏枝、脆葉品質較好,分布於海拔八百公尺以下的苗栗、南投等山岳地帶。
由美國引入的以BobCook,Prenda,Flamingo,RedWing,Ventrura等生長較正常,分布在八百至二千公尺較高的山區。
最受市場歡迎,品質較好的是自高緯度引入的,如日本等地的上海水蜜、大和早生、白鳳、大久保、傳十郎、砂子早生、布目早生、中津白等。
此外一些罐頭桃的品種也有引入,但因售價低,農民缺乏栽培興趣。
三、栽培管理一般砧木大都採用野生苦桃,芽接或切接繁殖。
每公頃栽植五百至八百株,依土地條件及品種而定。
定植時期在十二至二月。
在臺灣高山地區,桃園的施肥基肥多用雞糞,施入量以品種及樹齡大小而定,成年樹每株施十五至三十公斤。
另再施用化學肥料。
在桃的栽培上,整枝與修剪最重要,多採開心自然型整枝,並依樹齡及樹勢生長的強烈來決定修剪強度,留下適量的結果枝。
疏花、疏果是控制產量及果實品質的重要工作,應在桃的頂端硬化前完成,然後套袋保護。
病害以縮葉病、黑星病、桃穿孔病、胴枯病、流膠病,白粉病等較猖獗。
害蟲以浮塵子、桃蚜折心蟲、潛葉蛾、毒蛾等較多。
可參考一般病蟲防治作業防除曆,噴藥防治。
(康有德)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5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