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魏源】 魏源(西元一七九四~一八五七年),初名遠達,字漢士;
後易名源,字默深,或墨生,湖南寶慶府邵陽縣人。
生於乾隆五十九年三月十四日,七歲入墊就讀,極為好學。
十五歲補縣學弟子員。
二十歲為學政湯金釗所拔,貢於京師,入國子監深造。
居監二年,以肺疾返里。
二十六歲,復入都參加順天鄉試,得中副榜。
二十八歲,再入京應試,仍中副榜。
壬午年(道光二年,一八二二),始中順天鄉試人第二,名列南元。
當試卷進呈之時,宣宗曾經手批嘉獎。
因之聲名大噪,公卿名士爭與論交。
自此經常往來於北京、湖南之間,日漸留心於當代事務。
三十三歲,應江蘇布政使賀長齡之聘,為輯皇朝經世文編。
酌倣乾隆間陸燿之切問齋文鈔體例,蒐羅清初以至道光間鉅公鴻儒畸民俊士有關經世之作二千二百餘篇,百餘萬言,合為一百二十卷。
凡清代前期之政治、財政、社會、邊防、學術、教育等議論,皆包羅於內。
因而引起學界廣大之注意,經世之學,亦擺脫考據之風而露端倪,後之以經世名編者,多達十有餘家,大抵皆受其影響。
然而魏氏此後之宦途並不順利,二次應禮部試不第;
一度捐貲為內閣中書舍人,又非其本意。
十餘年中,唯有屈居江南大吏陶澍、林則徐、李星沅、陳鑾等人之幕府,代為策畫漕、鹽、河及水利之改革。
文集內有關海運、鹺務、河道、水利等論著,皆為其所提之意見。
鴉片戰爭期間,魏氏曾經參加兩江總督裕謙幕府,奉派至浙東觀審英俘。
又嘗至定海戰區考察,繼而又於揚州觀察戰局發展,至京口與老友林則徐長談。
因而感慨時事,發憤著述,先後完成聖武記與海國圖志二種鉅著。
前者歷述清初武功,推求盛衰之理;
後者介紹西洋史地,擴大國人視野,而其立意所在,尤重西洋長技之師法。
一倣西人練兵,訓練新式之海陸軍。
二倣西人製器,創設造船廠與兵工廠。
三倣西人辦理外交,廣結與國,以夷制夷。
而於師夷長技之同時,國內政治等亦宜作相應之改革。
諸如設立譯館,譯介夷書夷史,增加對外之認識;
改良政風,去偽去飾,革虛崇實,轉移學風,祛除八股考據,講求實學;
嚴禁鴉片,限期戒煙,違者處以極刑。
凡此皆具有真知遠見,開日後變法思想之先河。
鴉片戰爭以後,魏源再度參加會試,終於道光二十五年得中進士,並分發江蘇為官,牛刀小試。
初署東臺縣事,次年以母憂辭官。
道光二十九年再起,權興化知縣。
以佐兩江總督陸建瀛興修水利,改革淮南鹽務有功。
次年陞任高郵州知州。
唯以不久太平軍亂起,坐文報遲誤,而為江南河道總督楊以增所劾罷。
魏氏自是絕意仕途,埋首於舊作之整理,及新作之撰著。
其有關今文學之書古微、兩漢經師今古文家法考,有關史學之元史新編、夷艦入寇記,有關地學之禹貢,有關小學之蒙雅,有關佛學之淨土四經,有關丈學之古微堂內外集,及古微堂詩集等,皆著成或編輯於此時。
咸豐七年(一八五七)三月卒於杭州一僧舍之內,年六十四。
(王家儉)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5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