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革命史蹟●國民黨】 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國民革命,建立黨的組織,其演進歷程分為興中會、同盟會、國民黨、中華革命黨以至中國國民黨五個階段,國民黨適居第三階段,只有兩年時間,便改組為中華革命黨了。
由於興中會與同盟會中革命同志,前仆後繼,轟轟烈烈的奮鬥與犧牲。
振奮全國人心,武昌義旗一舉,各省紛紛響應,因而迅速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
孫先生於民國元年元旦,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只有兩個月,為了促成南北統一,便讓位於袁世凱,政治重心,復移於北方。
當時同盟會由祕密改為公開後,一般官僚政客、投機分子,紛來入黨,黨員數量雖驟然增加,但舊日黨員,有以為革命成功,而潔身遠引放棄責任者,有因政見不合,另樹旗幟者,且革命成功之後,黨員中難免有人流入驕縱,更招嫉忌者反對。
袁世凱便極盡籠絡,收買、分化之能事,並利用共和黨與同盟會對抗。
宋教仁乃以政黨內閣主張相號召,合併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共和實進會,改稱為國民黨。
因本黨雖居創建民國之大功,然為「從事民國建設之事,以蘄漸達於為共和立憲之政治中心勢力,且以求符於政黨原則」,乃自願退為一普通政黨。
民國元年八月二十五日,國民黨在北京舉行成立大會,孫先生對此雖不甚滿意,但為維持大局,促進統一,仍蒞會發表演說,期勉各同志振刷精神,組織完備,力求本黨之發達,並強調推行民生政策,解決民生問題之重要。
會中選舉孫先生為理事長,黃興、宋教仁、王寵惠、王人文、王芝祥、吳景濂、張鳳翽、貢桑納爾布等為理事,胡漢民、柏文蔚、陳錦濤、李烈鈞、張繼、蔣翊武、孫毓筠、譚延闓、尹昌衡、于右任、馬君武、田桐等二十九人為參議,鈕永建等七人為名譽參議,各部幹事三百餘人,各大都市設交通部,各省設支部,海外各地設支、分部。
因孫先生不常在京,特委宋教仁代理理事長。
國民黨曾發表宣言,揭櫫鞏固共和實行平民政治為宗旨,以保持政治統一、發展地方自治、勵行種族同化、採用民生政策、維持國際和平為黨綱。
國民黨為利用新興蓬勃的民氣,順應國人革新的要求,乃督促政府,實行普選,組織正式國會,以造成一切取決於國會多數黨的局面。
因有地方雄厚勢力的支持,獲得普選議員絕對的勝利,兩院議席多達三百九十二人。
宋教仁復提出責任內閣制來控制濫用總統職權的袁世凱,且拒絕袁的收買利用,因此大招袁之忌恨。
乃於民國二年三月二十日遣人刺殺宋教仁於上海車站,遂致爆發二次革命,國民黨為維護共和,伸張正義,宣布討袁。
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陰謀進行帝制,竟至不惜承認日本二十一條亡國條件。
國父孫先生為維護中華民國,貫徹革命宗旨,乃率同忠貞銳進同志,於民國三年七月八日在東京成立中華革命黨,再舉革命。
(吳伯卿)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