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7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宗教●道教經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9 17:19: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宗教●道教經典

 

道藏,為道教一切經的總稱,乃中國學術典籍的一大淵藪。

 

其纂修時間長達千餘年,而內容則兼涵前後不同道派,駁雜多端,正統道藏為其集大成。

 

道藏之始修,約從漢末到唐初:吸收、變造兩漢的方術、讖緯,與佛典,其中以上清經、靈寶經、三皇經為代表,劉宋陸修靜首以三洞的構想綜理之,撰成三洞經書目錄。

 

南北朝續有增修,尤其北周玄都觀由帝王助其編纂,道士王延修訂為三洞珠囊,奠定初唐尹文操等修玉緯經目的基礎,道藏規模粗備。

 

第二期約從唐玄宗朝至宋徽宗時,為發展期。

 

唐宋諸帝多奉道,屢有修;

 

唐玄宗修三洞瓊綱,宋太宗、真宗之際,多次補修,至徽宗崇寧間修畢,稱為政和萬壽道藏。

 

徽宗之後,中經金章宗命道士孫明道編成大金玄都寶藏,及元憲宗、世祖的兩次焚毀經板,直到明代諸帝始予完成:成祖命張宇初監修,歷經仁、宣,至英宗正統,前後十年,完成正統道藏;

 

神宗又命張國祥補成萬曆續道藏,分貯於重要道觀。

 

今流傳者,即據北平白雲觀所藏,影印行世。

 

道藏的纂修,歷時久長,迭有變革,而其架構則遵循編纂初期的構想,也就是三洞四輔十二類的分類法,事實上後期道派漸多,不盡與初期道派相符,因此外形的整然有秩,而其內容則駁雜,無必然的關係。

 

所謂三洞,一般認為有模仿佛教三藏之處,其實應是當時三大經派的實際反映。

 

道教中人將經典的造作,依託神君,乃神君賜示的寶典:第一洞真部,玉清境天寶君所說;

 

第二洞玄部,上清境靈寶君所說;

 

第三洞神部,太清境神寶君所說。

 

南北朝初,道教開始產生統一意識時,陸修靜將其整備,形成三洞的觀念。

 

四輔則有輔助、依輔三洞之意;

 

太玄部輔助洞真、太平部輔助洞玄、太清部輔助洞神,正一部則兼輔三洞。

 

三洞之下各分十二部,即本文、神符、玉訣、靈圖、譜錄、戒律、威儀、方法、眾術、記傳、讚頌、章表,總共三十六部,四輔則不分部。

 

七部十二類乃裒集道教各道派的一切經典,其中包含古代社會、道德、科學等豐富史料,大略而言可括為四大部門。

 

一、教義部門:凡宇宙生成、萬物根元之道的起源及其展開,及大羅天的天界與懲罰所在的地獄。

 

二、方術部門:凡符等法術,與驅邪祓厄的齋醮均是,乃道教最實用的部分。

 

三、醫術部門:約分內、外丹系統,凡金丹修煉與養氣調息等均是,為古代衛生學、化學的寶庫。

 

四、倫理部門:凡道教戒規與通俗性倫理道德等均是,對民間社會有深入影響,為研究古代社會的史料。

 

(李豐楙)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802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8 17:50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