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教育●社經地位與教育】 研究社會-經濟地位者,大都以客觀的方式進行分析。
這類研究均從職業、教育、收入、生活形態、子女就讀學校類型、居住地區等因素,客觀衡量一個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
「社會-經濟」地位這個因素,綜合代表了很多其他因素,如影饗學生學業成就的價值、態度、動機等因紊。
因此,從社會-經濟地位這個因素,可以預測學生的學業成就。
在這方面研究較多的,是在智力、成就動機(AchievementMotivation),及成就價值(AchievementValues)領域的研究。
就社會-經濟地位、智力,及學業成就三方面的關係分析,其間確具有相當程度的相關。
一般研究均證實,控制學生社會-經濟地位的因素,智力與學業成就之間的相關並未降低。
若控制智力因素,則社會-經濟地位與學業成就的相關降低,但並未消失。
這類研究導致如下的結論:社會-經濟地位這個因素中,包括智力因素;
換言之,社會-經濟地位因素的影響,遠大於智力因素的影響。
就成就動機方面言,社會-經濟地位與成就動機之間,具有密切的關係:來自較高社會-經濟地位者,常有較高的成就動機。
同時,成就動機及社會-經濟地位二者,與學生的學業成就,都有密切的關係。
不過,社會-經濟地位這個因素的影響,仍然大於成就動機這個因素的影響。
另一有關的研究領域,是成就價值。
所謂成就價值,係指控制環境,延緩日前滿足,以完成遠大目標,袪除不利學習因素等方面的決心及信念。
這種成就價值與個人的社會-經濟地位有關,同時也與職業抱負、教育抱負,及學業成就,密切相關。
(林清江)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0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