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哲學●人生】 人生,概括地說是指人的生命、人的生活或人之一生。
人的生命是指人存在的基本形態,人的生活是指人活動的主要內容,人之一生是指人存在於世上的整個活動歷程。
而無論是就那一點來說,都是與其他的生物大為不同的,所以,我們也可以就此不同處而稱之為人生。
就人存在的基本形態而言,人不但有一個屬於肉身的自然生命,還有一個屬於心靈的道德文化生命。
這個道德文化生命不是由細胞、器官、組織等所構成,而是由思想、觀念、意願、理想等所構成。
這些思想、觀念投射到客觀的外在世界,而為多數人所共同認可,就會形成一個客觀的文化世界,其中有種種制度、文物、風俗、機構及生活秩序,而為群體生命的共同表現。
再就人的活動內容而言,人不但有求食、求偶等自然生活,還別有一番豐盛的文化生活。
這文化生活固然也立基於自然生活的衣食住行等等之上,但其目的不是在求生存而是在求取意義。
如何才會產生意義?
那就要滿足人特殊的生命形態中的特殊願望才行。
這特殊願望依上段所言,就是要創造一個主觀的文化生命與一個客觀的文化世界,以便在主觀的創造當中肯定自我的獨立自主,在客觀的創造當中肯定人我的相通合一。
所以人的文化生活中最重要的特質就是創造。
這包括思想觀念、文物制度、生活方式的創造,總之是道德秩序的創造。
因為只有通過這樣的創造,才能產生意義而滿足人性的內在要求。
最後就人之一生的歷程而言,人不但有其自然生命與生活的歷程,更有其文化創造的歷程。
自然生命或生活的歷程,其主要特徵是循環與非價值的。
如白天黑夜之循環、春秋遞邅之循環、一治一亂之循環、食了餓餓了食之循環,乃至人之生老病死的循環。
並且,這些歷程也是非價值的,它與意義的產生無直接的相關,它只是作為人創造意義的存在基礎而已。
至於人的文化生命與生活的歷程則不然,它是非循環並且是與價值相關的。
就其正面說,這是一番不斷地蛻化舊形(指舊有的文化形態)、累積經驗(文化創造之經驗)並創造新形態以表顯價值的歷程。
它只有代代損益、更新而不會重複循環,因此人類所面臨的最大課題永遠都是新課題(小枝節當然會重複出現),這就是人生歷程的最大特徵。
另外就其負面說,人生歷程既然是與價值相關,因此也就可能會掉落到價值的負面而產生黑暗、罪惡,雖然從長遠來看,這非屬人生的最後本質,而只是暫時的失常,但依然可算是其他生物的生命歷程中所無的特徵。
(曾昭旭)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