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金針秘傳】

 關閉 [複製鏈接]
4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22:26:18 | 只看該作者

三《靈樞九針十二原》篇


黃帝曰:愿聞五臟六腑所出之處。


岐伯曰:五臟五,五五二十五。


六腑六,六六三十六。


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以上下,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也。


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所言節者,神氣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復;


一其形,聽其動靜,知其邪正。


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氣至而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22:26:33 | 只看該作者

三《靈樞九針十二原》篇


凡將用針,必先診脈,視氣之劇易,乃可以治也。


五臟之氣已絕於內,而用針者反實其外,是謂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靜,治之者,輒反其氣,取腋與膺;


五臟之氣已絕於外,而用針者反實其內,是謂逆厥,逆厥則必死,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


刺之害中而不去,則精泄;


害中而去,則致氣。


精泄則病益甚而,致氣則生為癰瘍。


五臟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於四關,四關主治五臟。


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臟之所以稟三百六十五節氣味也。


五臟有疾也,應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應,而知五臟之害矣。


陽中之少陰,肺也,其原出於太淵,太淵二,陽中之太陽,心也,其原出於大陵,大陵二。


陰中之少陽,肝也,其原出於太衝,太衝二。


陰中之至陰,脾也,其原出於太白,太白二。


陰中之太陰,腎也,其原出太谿,太谿二。


膏之原,出於鳩尾,鳩尾一。


肓之原,出於脖,脖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22:26:47 | 只看該作者

三《靈樞九針十二原》篇


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臟六腑之有疾者也。


脹取三陽,飧泄取三陰。


今夫五臟之有疾也,譬猶刺也,猶污也,猶結也,猶閉也。


刺雖久,猶可拔也;


污雖久,猶可雪也;


結雖久,猶可解也;


閉雖久,猶可決也。


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說也。


夫善用針者,取其疾也,猶拔刺也,猶雪污也,猶解結也,猶決閉也。


疾雖久,猶可畢也。


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刺諸熱者,如以手探湯;


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


陰有陽疾者,取之下陵三裡,正往無殆,氣下乃止,不下復始也。


疾高而內者,取之陰之陵泉,疾高而外者,取之陽之陵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22:27:10 | 只看該作者

四《靈樞小針解》


此篇乃前篇之注解,與《素問?


針解篇》大同小異,皆古聖針法之真傳。


恐後世以訛傳訛,故特著此二篇,以防後世之貽誤。


凡習針法者,萬不可不讀。


所謂易陳者,易言也,難入者,難著於人也。


粗守形者,守刺法也。


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氣有餘不足,可補瀉也。


神客者,正邪共會也。


神者,正氣也。


客者,邪氣也。


在門者,邪循正氣之所出入也。


未睹其疾者,先知邪正何經之疾也。


惡知其原者,先知何經之病所取之處也。


刺之微在數遲者,徐疾之意也。


粗守關者,守四肢而不知血氣正邪之往來也。


上守機者,知守氣也。


機之動不離其空中者,知氣之虛實,用針之徐疾也。


空中之機清淨以微者,針以得氣,密意守氣勿失也。


其來不可逢者,氣盛不可補也。


其往不可追者,氣虛不可瀉也。


不可掛以發者,言氣易失也。


扣之不發者,言不知補瀉之意也,血氣已盡而氣不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22:27:31 | 只看該作者

四《靈樞小針解》


知其往來者,知氣之逆順盛虛也。


要與之期者,知氣之可取之時也。


粗之暗者,冥冥不知氣之微密也。


妙哉!


工獨有之者,盡知針意也。


往者為逆者,言氣之虛而小,小者逆也。


來者為順者,言形氣之平,平者順也。


明知逆順,正行無問者,言知所取之處也。


迎而奪之者,瀉也。


追而濟之者,補也。


所謂虛則實之者,氣口虛而當補之也。


滿則泄之者,氣口盛而當瀉之也。


宛陳則除之者,去血脈也。


邪勝則虛之者,言諸經有盛者,皆瀉其邪也。


徐而疾則實者,言徐內而疾出也。


疾而徐則虛者,言疾內而徐出也。


言實與虛若有若無者,言實者有氣,虛者無氣也。


察後與先若亡若存者,言氣之虛實,補瀉之先後也,察其氣之已下與常存也。


為虛與實若得若失者,言補者然若有得也,瀉則然有失也。


夫氣之在脈也邪氣在上者,言邪氣之中人也高,故邪氣在上也。


濁氣在中者,言水穀皆入於胃,其精氣上注於肺,濁溜於腸胃,言寒溫不適,飲食不節,而病生於腸胃,故命曰濁氣在中也。


清氣在下者,言清濕地氣之中人也,必從足始,故曰清氣在下也。


針陷脈則邪氣出者,取之上。


針中脈則濁氣出者,取之陽明合也。


針太深則邪氣反沉者,言淺浮之病,不欲深刺也,深則邪氣從之入,故曰反沉也。


皮肉筋脈各有所處者,言經絡各有所主也。


取五脈者死,言病在中,氣不足,但用針盡大瀉其諸陰之脈也。


取三陽之脈者,唯言盡瀉三陽之氣,令病然不復也。


奪陰者死,言取尺之五裡五往者也。


奪陽者狂,正言也。


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復、一其形、聽其動靜者,言上工知相五色於目,有知調尺寸小大緩急滑澀,以言所病也。


知其邪正者,知論虛邪與正邪之風也。


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者,言持針而出入也。


氣至而去之者,言補瀉氣調而去之也。


調氣在於終始一者,持心也。


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者,絡脈之滲灌諸節者也。


所謂五臟之氣已絕於內者,脈口氣內絕不至,反取其外之病處與陽經之合,有留針以致陽氣,陽氣至則內重竭,重竭則死矣,其死也無氣以動,故靜。


所謂五臟之氣已絕於外者,脈口氣外絕不至,反取其四末之輸,有留針以致其陰氣,陰氣至則陽氣反入,入則逆,逆則死矣,其死也陰氣有餘,故躁。


所以察其目者,五臟使五色循明,循明則聲章,聲章者,則言聲與平生異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22:27:46 | 只看該作者

五《靈樞營氣》篇


此篇論營血之專行於經隧,循環無端,而成十二經脈,須與第一篇參看,其理益明。


黃帝曰:營氣之道,內穀為寶。


穀入於胃,乃傳之肺,流溢於中,布散於外,精專者行於經隧,常營無已,終而復始,是謂天地之紀。


故氣從太陰出,注手陽明,上行注足陽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間,與太陰合,上行抵髀。


從脾注心中,循手少陰出腋下臂,注小指合手太陽,上行乘腋出內,注目內,上巔下項,合足太陽,循脊下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陰,上行注腎,從腎注心,外散於胸中。


循心主脈出腋下臂,出兩筋之間,入掌中,出中指之端,還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陽,上行注膻中,散於三焦,從三焦注膽,出脅注足少陽,下行至跗上,復從跗注大指間,合足厥陰,上行至肝,從肝上注肺,上循喉嚨,入頏顙之竅,究於蓄門。


其支別者,上額循巔下項中,循脊入,是督脈也,絡陰器,上過毛中,入臍中,上循腹裡,入缺盆,下注肺中,復出太陰。


此營氣之所行也,逆順之常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22:28:45 | 只看該作者

六《靈樞營衛生會》篇


此篇論營衛之所由生,及三焦生化之原理。


凡針法皆借營衛以為用,如不明營衛循行與三焦相關之理,則區區毫芒之針,如何發生效力。


且所謂刺營無傷衛,刺衛無傷營者,果如所指,又果何以措手耶。


黃帝問於岐伯曰:人焉受氣?


陰陽焉會?


何氣為營?


何氣為衛?


營安從生?


衛於焉會?


老壯不同氣,陰陽異位,愿聞其會。


岐伯答曰:人受氣於穀,穀入於胃,以傳與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復大會。


陰陽相貫,如環無端。


衛氣行於陰二十五度,行於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


故曰:日中而陽隴為重陽,夜半而陰隴為重陰。


故太陰主內,太陽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為晝夜。


夜半為陰隴,夜半後而為陰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矣。


日中為陽隴,日西而陽衰,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


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22:29:39 | 只看該作者

六《靈樞營衛生會》篇


黃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氣使然?


少壯之人不晝瞑者,何氣使然?


岐伯答曰:壯者之氣血盛,其肌肉滑,氣道通,營衛之行,不失其常,故晝精而夜瞑。


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臟之氣相搏,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


黃帝曰:愿聞營衛之所行,皆何道從來?


岐伯答曰:營出於中焦,衛出於下焦。


黃帝曰:愿聞三焦之所出。


岐伯答曰:上焦出於胃上口,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陰之分而行,還至陽明,上至舌,下足陽明,常與營俱行於陽二十五度,行於陰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復大會於手太陰矣。


黃帝曰:人有熱飲食下胃,其氣未定,汗則出,或出於面,或出於背,或出於身半,其不循衛氣之道而出何也?


岐伯曰:此外傷於風,內開腠理,毛蒸理泄,衛氣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氣悍滑疾,見開而出,故不得從其道,故命曰漏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22:30:41 | 只看該作者

七《素問離合真邪論》篇


此篇論審症候氣,引針補瀉之法,至詳且盡,為後世針家所宗祖,亟錄之以示模范。


黃帝問曰:余聞九針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余盡通其意矣。


經言氣之盛衰,左右傾移,以上調下,以左調右,有餘不足,補瀉於滎輸,余知之矣。


此皆榮衛之傾移,虛實之所生,非邪氣從外入於經也。


余愿聞邪氣之在經也,其病患何如?


取之奈何?


岐伯對曰:夫聖人之起度數,必應於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經水,人有經脈。


天地溫和,則經水安靜;


天寒地凍,則經水凝泣;


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


卒風暴起,則經水波涌而隴起,夫邪之入於脈也,寒則血凝泣,暑則氣淖澤,虛邪因而入客,亦如經水之得風也,經之動脈,其至也亦時隴起,其行於脈中循循然,其至寸口中手也,時大時小,大則邪至,小則平,其行無常處,在陰與陽,不可為度,從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


吸則內針,無令氣忤,靜以久留,無令邪布,吸則轉針,以得氣為故,候呼引針,呼盡乃去,大氣皆出,故命曰瀉。


帝曰:不足者補之奈何?


岐伯曰:必先捫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彈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門,以閉其神,呼盡內針,靜以久留,以氣至為故,如待所貴,不知日暮,其氣以至,適而自護,候吸引針,氣不得出,各在其處,推闔其門,令神氣存,大氣留止,故命曰補。


帝曰:候氣奈何?


岐伯曰:夫邪去絡入於經也,舍於血脈之中,其寒溫未相得,如涌波之起也,時來時去,故不常在。


故曰方其來也,必按而止之,止而取之,無逢其沖而瀉之。


真氣者,經氣者,經氣太虛,故曰其來不可逢,此之謂也。


故曰候邪不審,大氣已過,瀉之則真氣脫,脫則不復,邪氣復至,而病益蓄,故曰其往不可追,此之謂也。


不可掛以發者,待邪之至時而發針瀉矣,若先若後者,血氣已盡,其病不可下,故曰知其可取如發機,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曰知機道者不可掛以發,不知機者扣之不發,此之謂也。


帝曰:補瀉奈何?


岐伯曰:此攻邪也,疾出以去盛血,而復其真氣,此邪新客,溶溶未有定處也,推之則前,引之則止,逆而刺之,溫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22:31:02 | 只看該作者

七《素問離合真邪論》篇


刺出其血,其病立已。


帝曰:善。


然真邪以合,波隴不起,候之奈何?


岐伯曰:審捫循三部九候之盛虛而調之,察其左右上下相失及相減者,審其病藏以期之。


不知三部者,陰陽不別,天地不分。


地以候地,天以候天,人以候人,調之中府,以定三部,故曰刺不知三部九候病脈之處,雖有大過且至,工不能禁也。


誅罰無過,命曰大惑,反亂大經,真不可復,用實為虛,以邪為真,用針無義,反為氣賊,奪人正氣,以從為逆,榮衛散亂,其氣已失,邪獨內著,絕人長命,予人天殃,不知三部九候,故不能久長。


因不知合之四時五行,因加相勝,釋邪攻正,絕人長命。


邪之新客來也,未有定處,推之則前,引之則止,逢而瀉之,其病立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22:32:12 | 只看該作者

七《素問離合真邪論》篇


刺出其血,其病立已。


帝曰:善。


然真邪以合,波隴不起,候之奈何?


岐伯曰:審捫循三部九候之盛虛而調之,察其左右上下相失及相減者,審其病藏以期之。


不知三部者,陰陽不別,天地不分。


地以候地,天以候天,人以候人,調之中府,以定三部,故曰刺不知三部九候病脈之處,雖有大過且至,工不能禁也。


誅罰無過,命曰大惑,反亂大經,真不可復,用實為虛,以邪為真,用針無義,反為氣賊,奪人正氣,以從為逆,榮衛散亂,其氣已失,邪獨內著,絕人長命,予人天殃,不知三部九候,故不能久長。


因不知合之四時五行,因加相勝,釋邪攻正,絕人長命。


邪之新客來也,未有定處,推之則前,引之則止,逢而瀉之,其病立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22:32:49 | 只看該作者

七《素問離合真邪論》篇


刺出其血,其病立已。


帝曰:善。


然真邪以合,波隴不起,候之奈何?


岐伯曰:審捫循三部九候之盛虛而調之,察其左右上下相失及相減者,審其病藏以期之。


不知三部者,陰陽不別,天地不分。


地以候地,天以候天,人以候人,調之中府,以定三部,故曰刺不知三部九候病脈之處,雖有大過且至,工不能禁也。


誅罰無過,命曰大惑,反亂大經,真不可復,用實為虛,以邪為真,用針無義,反為氣賊,奪人正氣,以從為逆,榮衛散亂,其氣已失,邪獨內著,絕人長命,予人天殃,不知三部九候,故不能久長。


因不知合之四時五行,因加相勝,釋邪攻正,絕人長命。


邪之新客來也,未有定處,推之則前,引之則止,逢而瀉之,其病立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22:33:01 | 只看該作者

八《素問刺要論》篇


此篇與下編《刺齊論》,全元起本原為一篇,王冰分而為二。


統論刺法之淺深,戒以過深致害,針家不可不知。


黃帝問曰:愿聞刺要。


岐伯對曰:病有浮沉,刺有淺深,各至其理,無過其道。


過之則內傷,不及則生外壅,壅則邪從之。


淺深不得,反為大賊,內動五臟,後生大病。


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膚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脈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


是故刺毫毛胰理無傷皮,皮傷則內動脈,肺動則秋病溫瘧,然寒栗。


刺皮無傷肉,肉傷則內動脾,脾動則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脹煩不嗜食。


刺肉無傷脈,脈傷則內動心,心動則夏病心痛。


刺脈無傷筋,筋傷則內動肝,肝動則春病熱而筋弛。


刺筋無傷骨,骨傷則內動腎,腎動則冬病脹腰痛。


刺骨無傷髓,髓傷則銷鑠酸,體解然不去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22:33:14 | 只看該作者

九《素問刺齊論》篇


義已見前。


黃帝問曰:愿聞刺淺深之分。


岐伯對曰:刺骨者無傷筋,刺筋者無傷肉,刺肉者無傷脈,刺脈者無傷皮,刺皮者無傷肉,刺肉者無傷筋,刺筋者無傷骨。


帝曰:余未知其所謂,愿聞其解。


岐伯曰:刺骨無傷筋者,針至筋而去,不及骨也。


刺筋無傷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


刺肉無傷脈者,至脈而去,不及肉也。


刺脈無傷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脈也。


所謂刺皮無傷肉者,病在皮中,針入皮中,無傷肉也,刺肉無傷筋者,過肉中筋也。


刺筋無傷骨者,過筋中骨也。


此之謂反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22:33:31 | 只看該作者

十《素問刺禁論》篇


此篇論禁刺之要害,凡針家皆宜三復之。


黃帝問曰:愿聞禁數。


岐伯曰:臟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裡,脾為之使,胃為之市。


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節之傍,中有小心,從之有福,逆之有咎。


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


刺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


刺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


刺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


刺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


刺中膽,一日半死,其動為嘔。


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刺面中溜脈,不幸為盲。


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


刺舌下中脈太過,血出不止為喑。


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為腫。


刺中大脈,令人仆脫色。


刺氣街中脈,血不出,為腫鼠仆。


刺脊間中髓,為傴。


刺乳上,中乳房,為腫根蝕。


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咳逆。


刺手魚腹內陷,為腫。


無刺大醉,令人氣亂。


無刺大怒,令人氣逆。


無刺大勞人,無刺新飽人,無刺大飢人,無刺大渴人,無刺大驚人。


刺陰股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刺客主人內陷中脈,為內漏為聾。


刺膝髕出液,為跛。


刺臂太陰脈,出血多立死。


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為舌難以言。


刺膺中陷中肺,為喘逆仰息。


刺肘中內陷,氣歸之,為不屈伸。


刺陰股下三寸內陷,令人遺溺。


刺掖下脅間內陷,令人咳。


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滿。


刺腸內陷,為腫。


刺匡上陷骨中脈,為漏為盲。


刺關節中液出,不得屈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22:33:47 | 只看該作者

十一《素問刺志論》篇


此篇以氣血隨穀脈為虛實,叮嚀反復,以免誤針。


可見針灸家於虛實寒熱補瀉之道,亟應講求,不得籠統施治。


黃帝問曰:愿聞虛實之要。


岐伯對曰:氣實形實,氣虛形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穀盛氣盛,穀虛氣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帝曰:如何而反?


岐伯曰:氣虛身熱,此謂反也。


穀入多而氣少,此謂反也。


穀不入而氣多,此謂反也。


脈盛血少,此謂反也。


脈小血多,此謂反也。


氣盛身寒,得之傷寒。


氣虛身熱,得之傷暑。


穀入多而氣少者,得之有所脫血,濕居下也。


穀入少而氣多者,邪在胃及與肺也。


脈小血多者,飲中熱也。


脈大血少者,脈有風氣,水漿不入,此之謂也。


夫實者,氣入也。


虛者,氣出也。


氣實者,熱也。


氣虛者,寒也。


入實者,左手開針空也,入虛者,左手閉針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22:34:07 | 只看該作者

十二《素問針解》篇


此篇與《靈樞?


小針解》大同小異,後半所釋,非《九針十二原》篇之文。


疑另有九針一篇,或在外經,今佚不傳。


篇末百二十四字,王冰已稱義理殘缺,莫可尋究,因上古之書,故且載之,以示一字千金之義。


黃帝問曰:愿聞九針之解,虛實之道。


岐伯對曰:刺虛則實之者,針下熱也,氣實乃熱也。


滿而泄之者,針下寒也,氣虛乃寒也。


菀陳則除之者,出惡血也。


邪勝則虛之者,出針勿按。


徐而疾則實者,徐出針而疾按之。


疾而徐則虛者,疾出針而徐按之。


言實與虛者,寒溫氣多少也。


若無若有者,疾不可知也。


察後與先者,知病先後也。


為虛與實者,工勿失其法。


若得若失者,離其法也。


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者,為其各有所宜也。


補瀉之時者,與氣開闔相合也。


九針之名,各不同形者,針窮其所當補瀉也。


刺實須其虛者,留針陰氣隆至,乃去針也。


刺虛須其實者,陽氣隆至,針下熱乃去針也。


經氣已至,慎守勿失者,勿變更也。


深淺在志者,知病之內外也。


近遠如一者,深淺其候等也。


如臨深淵者,不敢墮也。


手如握虎者,欲其壯也。


神無營於眾物者,靜志觀病患,無左右視也。


義無邪下者,欲端以正也。


必正其神者,欲瞻病患目制其神,令氣易行也。


所謂三裡者,下膝三寸也。


所謂跗之者,舉膝分易見也。


巨虛者,蹺足獨陷者。


下廉者,陷下者也。


帝曰:余聞九針,上應天地四時陰陽,愿聞其方,令可傳於後世以為常也。


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身形亦應之,針各有所宜,故曰九針。


人皮應天,人肉應地,人脈應人,人筋應時,人聲應音,人陰陽合氣應律,人齒面目應星,人出入氣應風,人九竅三百六十五絡應野。


故一針皮,二針肉,三針脈,四針筋,五針骨,六針調陰陽,七針益精,八針除風,九針通九竅,除三百六十五節氣,此之謂各有所主也。


人心意應八風,人氣應天,人發齒耳目五聲應五音六律,人陰陽脈血氣應地,人肝目應之九。


九竅三百六十五。


人一以觀動靜,天二以候五色,七星應之,以候發毋澤。


五音一以候宮、商、角、征、羽,六律有餘不足應之。


二地一以候高下、有餘。


九野一節,俞應之,以候閉節。


三人變一、分人候齒,泄多血少,十分角之。


變五分以候緩急,六分不足,三分寒關節。


第九分四時,人寒溫燥濕,四時一應之,以候相反,一四方各作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22:34:53 | 只看該作者

十三《難經》錄要


六十二難曰:藏井滎有五,府獨有六者,何謂也?


然:府者,陽也。


三焦行於諸陽,故置一俞,名曰原。


所以府有六者,亦與三焦共一氣也。


共一氣,謂亦行於諸陽,非謂其氣皆出於三焦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22:35:06 | 只看該作者

十三《難經》錄要


六十三難曰:《十變》言,五臟六腑滎合,皆以井為始者,何也?


然:井者,東方春也,萬物之始生。


諸行喘息,飛蠕動,當生之物,莫不以春生。


故歲數始於春,日數始於甲,故以井為始也。


《靈本輸》篇:臟之井皆屬木,腑之井皆屬金。


此言臟腑之井皆屬木,越人或另有所本。


《難經》有與《內經》互異之處,皆注明於每難之後,以俟考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22:36:34 | 只看該作者

十三《難經》錄要


六十四難曰:《十變》又言,陰井木,陽井金,陰滎火,陽滎水;


陰俞土,陽俞木;


陰經金,陽經火;


陰合水,陽合土。


陰陽皆不同,其意何也?


然:是剛柔之事也。


陰井乙木,陽井庚金。


陽井庚,庚者,乙之剛也,陰井乙,乙者,庚之柔也。


乙為木,故言陰井木也;


庚為金,故言陽井金也。


余皆仿此。


後半言陰陽配合之道,義頗精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01:38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