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經絡全書】

 關閉 [複製鏈接]
4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19:49:54 | 只看該作者

二十五、〔口〕


陳良甫曰:足陽明之筋,上挾於口,凡人體虛受風,風入於筋,其筋偏急不調,故令 急,謂之偏風。


滑伯仁曰:陽蹺與手陽明會於肩端,又與足陽明會於口吻及鼻兩旁。


沈承之曰:口吻兩旁四分,名地倉穴,屬手足陽明大腸、胃經、陽蹺脈之會)。


兼屬手少陽小腸經(《素問》曰:小腸熱,則口瘡。


又曰:膀胱移熱小腸,鬲腸不便,上為口糜。


注:口糜,口生瘡而糜爛也,即口疳)。


又屬足少陽膽經(《靈樞》曰:足少陽,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


注:是動者,氣也,詳見後編《營衛篇》。


又曰:邪在膽,逆在胃。


膽液泄,則口苦;


胃氣逆,則嘔苦。


《素問》曰:肝氣熱,則膽泄口苦。


又曰:肝咳不已,則膽受之。


膽咳之狀,咳嘔膽汁。


又曰: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


凡人數謀慮不決,則膽虛,氣上溢,則口為之苦,病名膽痹。


治之以膽募、俞。


注:膽募,日月穴也,在兩乳第二肋端,期門穴下五分。


膽俞,臨泣穴也,在目上直入發際五分陷中。


朱丹溪曰:膽熱口苦,謀慮不決。


口苦,小柴胡東加麥門冬、酸棗仁、地骨皮、遠志)。


又以五味辨五臟(《素問》曰:肝熱,則口酸;


心熱,則口苦。


口苦,又屬膽,兼屬肝。


脾熱,則口甘;


肺熱,則口辛;


腎熱,則口咸。


又曰:五氣之溢,名曰脾癉。


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而脾為之行,故其精氣津液在脾。


凡人數食肥甘,肥則令人內熱;


甘則令人中滿。


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


治之以蘭,除陳氣也。


朱丹溪曰:以三黃丸治之。


《靈樞》曰:嗌干,口中熱如膠,取足少陰。


《素問》又曰:足少陰之厥,則口乾,溺赤。


丹溪曰:胃虛穀少,則所勝腎水之氣,逆而乘之,反為寒中,脾胃虛衰之火,被迫炎上,作為口瘡。


宜用理中東加附子以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19:50:07 | 只看該作者

二十六、〔唇〕


統屬足太陰脾經(《素問》曰:脾者,倉廩之官,營之居也,其華在唇。


《靈樞》曰:脾者,主為使之迎糧,視唇舌好惡以知吉凶。


故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舉者脾偏傾。


揭唇者脾高。


唇下縱者脾下。


唇堅者脾堅,唇大而不堅者脾脆。


脾病者,唇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19:50:19 | 只看該作者

二十六、〔唇〕


脾絕者,唇四腫。


《醫說》曰:口唇焦枯者,脾熱也;


赤腫者,熱甚也;


青黑者,冷極也)。


又屬足陽明胃經(《靈樞》曰:陽明氣至則嚙唇。


又曰:足陽明所生病者,口 唇胗。


注:所生病者,血也。


詳見後編《營衛篇》。


《中藏》曰:胃中熱,則唇黑。


唇色紫者,胃氣虛寒也。


沈承之曰:上唇挾口,屬手陽明大腸經,下唇挾口,屬足陽明胃經)。


兼屬手少陰心經、太陰肺經(《玄珠》曰:上下唇皆赤者,心熱也;


上唇赤者,心熱也;


上唇赤、下唇白者,腎虛而心火不降也。


錢仲陽曰:肺主唇白,白而澤者生,白如枯骨者死。


凡唇白當補肺。


蓋脾者,肺之母也,子母皆虛,不能相營,其名曰怯,故當補。


若深紅色者,則當散肺之虛熱也)。


又屬衝任二脈(《靈樞》曰:衝任二脈,皆起於胞中,上循背裡,為經絡之海。


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唇口。


氣血盛,則充膚熱肉;


血獨盛,則淡滲皮膚,生毫毛。


今婦人之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數脫血也。


衝任之脈,不營唇口,故須不生焉。


愚按此,則男子無須,亦由血不營於衝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19:50:42 | 只看該作者

二十七、〔齒〕


〔 附〕統屬足少陰腎經(《靈樞》曰:足少陰氣絕者,則骨枯。


少陰者,冬脈也,伏陰而濡骨髓者也。


故骨不濡,則肉不能著也。


骨肉不相親,則肉軟卻;


肉軟卻,則齒長而垢,發無澤。


發無澤者,骨先滅,戊篤已死,土勝水也。


《素問》曰: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


五八腎氣衰,齒槁發墮。


又曰:腎熱者,色黑而齒槁。


少陰終者,面黑色,齒長而垢,腹脹閉塞,上下不通而終矣。


戴復庵曰:腎虛牙浮而痛,甚則憎寒惡熱,全具如欲脫之狀。


宜安腎丸、八味丸、黑錫丹之類)。


〔上 〕( ,齒根肉也。


亦作齦)屬足陽明胃經。


(《靈樞》曰:足陽明之脈,循鼻外,入上齒中。


《針經》曰:上齒痛,喜寒而惡熱,取足陽明之原衝陽穴,在兩足跗上五寸,骨間陷脈中。


丹溪以謂當灸三裡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19:51:01 | 只看該作者

二十七、〔齒〕


三裡者,足陽明之合穴也,在膝下外側輔骨下三指地,離 骨外一指許,兩筋間宛宛中。


又曰:足陽明之入 遍齒者,名曰角孫,上齒齲取之。


《素問》曰:邪客於足陽明之經。


令人鼽衄。


上齒寒,又繆傳引上齒,齒唇寒痛,視其手背脈血者,去之。


足陽明中趾爪甲上一 。


李東垣曰:上 隸於坤土,乃足陽明胃脈之所貫絡也。


止而不動,故上 牙疼,宜升麻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19:51:16 | 只看該作者

二十七、〔齒〕


〔下 〕屬手陽明大腸經(《靈樞》曰:手陽明有入 遍齒者,名曰大迎,下齒齲取之。


又曰:手陽明之脈,其支者貫頰,入下齒中。


《針經》曰:下齒痛,喜熱而惡寒,取手陽明之原合谷穴,在兩手大指、次指岐骨間陷中。


丹溪以為當灸三間穴。


三間者,手陽明之俞穴也,在兩手大指、次指本節後內側骨上縫中,赤白肉際。


王啟玄曰:手陽明脈,貫頰入下齒,故手陽明脈中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谿、偏歷、溫溜七穴,並主齒痛。


李東垣曰:下 嚼物,動而不休,手陽明大腸之所貫絡也,故下 牙疼,宜白芷散。


張潔古曰:秦艽去下牙痛,及除本經風濕。


薛新甫曰:大腸熱而 腫痛,清胃散治之,重則調胃湯清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19:51:30 | 只看該作者

二十八、〔舌〕


統屬手少陰心經(《靈樞》曰:舌者,心之官也。


故心病者,舌卷短,顴赤。


又曰: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味矣。


又曰:人之自嚙舌者,此厥氣走上,脈氣 至也。


少陰氣至則嚙舌。


《素問》曰:心脈搏堅而長,當病舌卷不能言。


喬岳曰:心絕,則舌不能收、及不能語。


一曰:舌無故常自痹者,勿便作風治,由心血之不足也,理中東加當歸主之)。


又屬足太陰脾經(《靈樞》曰:足太陰之脈,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


是動則病舌本強,所生病者舌本痛。


又曰:足太陰之正,貫舌中。


又曰:刺舌下中脈太過,血出不止為 。


注:舌下脈者,脾脈也。


《素問》曰:中央黃色,入通於脾,故病在舌本。


東垣曰:舌者,心也,復能知味,是舌中有脾也。


孫景思曰:舌者,心氣之所主,脾脈之所通。


二臟不和,風邪中之,則舌強不能言;


壅熱攻之,則舌腫不能轉。


更有重舌、木舌、舌腫出血者,皆由心脾二經,風熱所乘而然也)。


兼屬足陽明胃經(張雞峰曰:脾胃主四肢,其脈連舌本,而絡於唇口。


胃為水穀之海,脾氣磨而消之,由是水穀之精,化為營衛,以養四肢。


若起居失節,飲食不時,則脾胃之氣不足,而營衛之養不周,風邪乘虛而干之,則四肢與唇口俱痹,語言蹇澀,久久不治,變為痿疾。


經云:治痿獨取陽明,謂足陽明也。


治法亦多用脾胃藥,少服去風藥則可安矣)。


又屬手少陽三焦經(《靈樞》曰:手少陽之筋,其支者當曲頰,入系舌本,其病舌卷。


《素問》曰:邪客於手少陽之絡,令人喉痹舌卷,口乾心煩)。


又屬足少陰腎經(《靈樞》曰:足之少陰,上系於舌,絡於橫骨,終於會厭。


又曰:舌縱涎下煩 ,取足少陰。


《素問》曰: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為舌難以言。


又曰:傷寒五日,少陰受之,故口燥舌乾而渴。


《玄珠》曰:舌之下竅,腎之津液所朝也。


東垣曰:下竅,廉泉穴,一名舌本,在頷下結喉上,足少陰也。


治舌下腫,難言,舌縱,涎出,口噤,舌根急縮,下食難)。


又屬足厥陰肝經(《靈樞》曰: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於陰器,而脈絡於舌本。


《素問》曰:厥陰絡者,中熱嗌干,善溺心煩,甚則舌卷、卵上縮而終矣。


沈承之曰:舌主五味,以營養於身,資於脾,以分津液於五臟。


故心之本脈,系於舌根;


脾之本脈,系於舌旁;


肝脈,循陰器,絡舌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0:54:44 | 只看該作者

二十九、〔〕


(一名地閣,即承漿穴)屬足陽明胃經、任脈之交(《靈樞》曰:足陽明之脈,環唇下,交承漿。


又曰:牆基卑高,不及其地者,不滿三十而死;


其有因加疾者,不及二十歲而死也)。


又屬足少陰腎經(沈承之曰:其在小兒面部,屬足少陰腎經。


《心鑒》曰:水性潤下,北方之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0:55:00 | 只看該作者

三十、〔項〕


(頸項也)屬足太陽膀胱經、督脈之交(《靈樞》曰:足太陽之脈,從膂上出於項。


邪氣中於項,則下太陽。


又曰:頸中央之脈,督脈也。


《素問》曰:邪客於足太陽之絡,令人頭項肩痛。


又曰:太陽所謂強上引背者,陽氣太上而爭也。


注:強上,謂頭項禁強也。


又曰:諸痙項強,皆屬於濕。


注:痙,強急也,太陽傷濕。


李東垣曰:脊痛項強,腰似折、項似拔者,此足太陽經不通行,以羌活勝濕湯主之。


《素問》又曰:厥頭痛,項先痛不可俯仰,腰脊為應,先取天柱,後取足太陽)。


又屬足厥陰肝經(《靈樞》曰:足厥陰之脈,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


《素問》曰: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


張雞峰曰:肝主項背與臂膊)。


又屬手足少陽三焦、膽經(《靈樞》曰:手少陽之脈,其支者出缺盆,上項系耳後。


又曰:足少陽之脈,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


又曰:扶突次脈,足少陽脈也,名曰天牖。


暴聾氣蒙,耳目不明,取天牖。


沈承之曰:挾項兩旁大筋中,屬足太陽膀胱經;


大筋外,屬足少陽膽經;


大筋前、耳後,屬手少陽三焦經)。


又屬手足陽明大腸、胃經(《靈樞》曰:手陽明之筋,直者從肩上頸。


其病肩不舉,頸不可左右視。


又曰:足陽明之別,循脛骨外廉,上絡頭項。


又曰:足陽明是動,則病齒痛頸腫。


李東垣曰:瘰 繞頸,或至耳下曲頰,皆由胃經中來,以升陽調經湯治之)。


又屬手太陽小腸經(《靈樞》曰:手太陽之脈,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


所生病者,頰腫,頭項痛。


又曰:項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陽;


不可以顧,刺手太陽也。


又曰:手少陽之筋,上肩走頸,合手太陽。


其病當所過者,即肢轉筋)。


又屬足少陰腎經(《靈樞》曰:足少陰之正,直者系舌本,復出於項,合於太陽。


王肯堂曰:人多有挫閃,及久坐失枕,而致項強,不可轉移者,皆由腎虛不能生肝,肝虛無以養筋,故機關不利。


六味丸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0:55:15 | 只看該作者

三十一、〔咽〕


(嗌也,所以咽物者,水穀之道,在喉嚨後。


舊注在喉嚨前者,非)屬足太陰脾、陽明胃經(《靈樞》曰:足太陰之正,上結於咽。


《素問》曰:咽主地氣,地氣通於嗌,足太陰脈布胃中,絡於咽,故腹滿咽乾。


又曰:陽明之脈通於心,循咽上口)。


又屬手太陽小腸、少陰心經(《靈樞》曰:手太陽之脈,絡心,循咽下膈。


是動則病嗌痛頷腫,不可以顧。


又曰:手少陰之脈,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


是動則病咽乾心痛,渴而欲飲。


沈承之曰:挾咽旁,屬手少陰心、足太陰脾經之會)。


又屬足少陰腎經(《靈樞》曰:足少陰所生病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干及痛。


《素問》曰:邪客於足少陰之絡,令人嗌痛,不可納食,無故善怒,氣上走賁上。


注:賁,膈也。


賁上,賁門也。


《難經》曰:胃為賁門。


又曰:嗌中腫,不能納唾,時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前,足少陰之絡也。


兼屬足厥陰肝經、少陽膽經(《靈樞》曰:足少陽之正,別者上挾咽,出頤頷中。


《素問》曰: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


又曰:一陰一陽代絕,此陰氣至心,上下無常,出入不知,咽喉干燥,病在脾土。


注:一陰,厥陰脈;


一陽,少陽脈,並木之氣也。


木克土,故咽喉病,雖在脾土,實由肝膽之所為也。


朱丹溪曰:手足陰陽合生見證,曰咽腫。


足少陰、厥陰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0:55:31 | 只看該作者

三十二、〔喉〕


(所以候氣者,俗云肺管,在咽前。


舊謂嚙後者,大非)屬手太陰肺經(《靈樞》曰: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


會厭者,音聲之戶也。


厭小而疾薄,則發聲疾,其開闔利,其出氣易;


厭大而濃,則開闔難,其氣出遲,故重言也。


人卒然無音者,寒氣客於會厭,則厭不能發,發不能下,其開闔不利,故無音。


又曰:手太陰之正,出缺盆,循喉嚨。


《素問》曰:肺主天氣,天氣通於肺,謂之肺系。


又曰:秋脈不及,則令人喘。


注:秋脈,肺脈也。


又曰: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


又屬足陽明胃經、任脈之會(《靈樞》曰:足陽明之脈,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


又曰:足陽明之別,合諸經之氣,下絡喉嗌。


其病氣逆,則喉痹卒痛)。


又屬手少陽三焦經、陽明大腸經(《靈樞》曰:手少陽,是動則病嗌腫喉痹。


又曰:手陽明之正,上循喉嚨,出缺盆。


又曰:喉痹不能言,取足陽明;


能言,取手陽明。


《素問》曰:邪客於手少陽之絡,令人喉痹舌卷,口乾心煩。


又曰:二陰一陽結,謂之喉痹。


注:二陰,心也;


一陽,三焦也,二脈並絡於喉。


氣熱內結,故為喉痹。


又曰:手陽明、少陽厥逆,發喉痹,嗌腫,痙。


朱丹溪曰:手足陰陽合生見證,曰喉痹。


手足陽明、手少陽也)。


兼屬手足少陰心經、腎經(《靈樞》曰:手少陰之正,上走喉嚨,出於面。


又曰:足之少陰,上系於舌,絡於橫骨,終於會厭。


會厭之脈,上絡任脈,取之天突,其厭乃發也。


《素問》曰: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仲介介如哽狀,甚則咽腫喉痹也)。


又屬手足厥陰心包、肝經(《靈樞》曰:手心主之正,別循喉嚨,出耳後。


沈承之曰:喉嚨後,屬手足厥陰心包、肝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0:55:46 | 只看該作者

三十三、〔人迎〕


(結喉兩旁動脈)屬足陽明胃經(人迎,在結喉兩旁,應手之動脈也,又名天五會。


《靈樞》曰:頸側之動脈,人迎。


人迎,足陽明也,在嬰筋之前。


又曰:人迎,此胃氣別走於陽明者也,故陰陽上下,其動也若一。


故陽病而陽脈小者為逆,陰病而陰脈大者為逆。


陰陽俱靜、俱動,若引繩相傾者病。


又曰:大熱遍身,狂而妄見、妄聞、妄言,視足陽明及大絡取之。


因令偃臥,居其頭前,以兩手四指,挾按頸動脈,久持之,卷而切推之,下至缺盆中,復止如前,熱去乃止。


此所謂推而散之者也。


王啟玄曰:胃脘之陽,人迎之氣也。


胃為水穀之海,故候其氣而知痛處。


其脈之動,常左小而右大。


左小常以候臟,右大常以候腑。


龐安常曰:察脈之要,莫急於人迎、氣口,二脈相應,如兩引繩。


何謂人迎?


喉旁取之,《內經》所謂別於陽者也。


秦越人但取手太陰魚際後一寸九分,以配陰陽之數,而得關格之脈。


然不盡取諸穴,不先求喉手引繩之義,則杳尺寸陰陽、關格之所起矣)。


又統屬手足六陽經(《靈樞》曰: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陽,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陽;


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陽,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陽;


人迎三盛,病在足陽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陽明;


人迎四盛,且大且數,名曰溢陽,溢陽為外格,死不治。


又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兩者相應,俱往俱來,若引繩大小齊等。


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曰平人。


人病,其寸口之脈與人迎之脈大小等,及其浮沉等者,病難已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0:55:58 | 只看該作者

三十四、〔肩端〕


(即 前 骨也,俗呼為肩頭)屬手陽明大腸經、陽維脈之會(《靈樞》曰:手陽明之筋,從肩 上頸。


又曰:手陽明所生病者,肩前 痛。


又曰:手陽明之正,循膺乳,別於肩 ,入柱骨下)。


又屬手足少陽三焦、膽經(《靈樞》曰:手少陽之筋,繞 外廉,上肩走交頸,合手太陽。


又曰:手少陽之脈,循外上肩,而出足少陽之後。


又曰:足少陽之脈,循頸,行手少陽之後,至肩上,卻走手少陽之前,入缺盆之中)。


又屬手足太陽小腸、膀胱經(《靈樞》曰:手太陽之正,指地,別於肩解,入腋走心。


又曰:手太陽之別,上走肘,絡肩 。


實則節弛肘廢;


虛則生 ,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別也。


又曰:足太陽之筋,其支者,從腋外後廉,結於肩 ,其病肩不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0:56:10 | 只看該作者

三十五、〔〕


(肩後骨也,亦謂之肩胛)屬手足太陽小腸、膀胱經之會(《靈樞》曰:手太陽之脈,循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至肩上。


是動則病肩似拔, 似折。


又曰:手太陽之筋,繞肩胛,其病繞肩胛引頸而痛。


又曰:足太陽之脈,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


李東垣曰,肩背痛不能回顧者,此手太陽氣鬱不行,以風藥散之)。


又屬手陽明大腸經(《靈樞》曰:手陽明之筋,其支者繞肩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0:56:22 | 只看該作者

三十六、〔〕


(在肩之下,肘之上)〔外廉中間〕屬手少陽三焦經(《靈樞》曰:手少陽之脈,循 外,上肩。


所生病者, 肘臂外皆痛。


又曰:手少陽之筋,繞 外廉)。


〔外前廉〕屬手陽明大腸經,〔外後廉〕屬手太陽小腸經。


(《靈樞》曰:手陽明之脈,入肘外廉,上外前廉。


又曰:手太陽之脈,出肘內側兩筋之間,上循 外後廉。


所生病者,肩 肘臂外後廉為痛)。


〔內廉中間〕屬手厥陰心包經,〔內前廉〕屬手太陰肺經,〔內後廉〕屬手少陰心經。


(《靈樞》曰:手厥陰之脈,循 內,行太陰、少陰之間。


又曰:手太陰之脈,循 內,行少陰心主之前。


所生病者, 臂內前廉痛厥。


又曰:手少陰所生病者, 臂內後廉痛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0:56:38 | 只看該作者

三十七、〔肘〕


(臂節也,在 之下,臂之上)屬手厥陰心包經(《靈樞》曰:手心主之脈,循中指內廉,以上至肘內廉,入於小筋之下。


又曰:手心主之筋,與太陰之筋,並皆結於肘內廉)。


〔內上廉〕屬手太陰肺經,〔內下廉〕屬手少陰心經(《靈樞》曰:手太陰之脈,出於寸口,而行至於肘內廉,入於大筋之下。


又曰:手少陰之筋,上結肘內廉,下為肘網。


又曰: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


〔外廉中間〕屬手少陽三焦經(《靈樞》曰:手少陽脈,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


又曰:手少陽之筋,循臂,結於肘。


又曰:手陽明、少陽之大絡,起於五指間,上合肘中)。


〔外上廉〕屬手陽明大腸經。


〔外下廉)屬手太陽小腸經(《靈樞》曰:手陽明之脈,循臂上廉,入肘外廉。


又曰:手太陽之筋,循臂內廉,結於肘內銳骨之後,彈之,應小指之上。


又曰:肘所獨熱者,腰以上熱;


手所獨熱者,腰以下熱;


肘前獨熱者,膺前熱;


肘後獨熱者,肩背熱;


臂中獨熱者,腰背熱;


肘後粗以下三四寸熱者,腸中有蟲。


又曰:手陽明之筋,循臂,上結於肘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0:56:57 | 只看該作者

三十八、〔臂〕


(肘之下,腕之上也)〔外廉中間〕屬手少陽三焦經,〔外上廉〕屬手陽明大腸經,〔外下廉〕屬手太陽小腸經(《靈樞》曰:病始手臂者,先取手陽明而汗出。


朱丹溪曰:手足陰陽合生見證,曰臂外痛,手太陽、少陽也)。


〔內廉中間〕屬手厥陰心包經,〔內上廉〕屬手太陰肺經,〔內下廉〕屬手少陰心經(《靈樞》曰:手厥陰之脈,下臂,行兩筋之間。


又曰:中於陰者,常從臂 始。


夫臂與 ,其陰皮薄,其肉淖澤,故俱受於風,獨傷其陰)。


兼屬肝腎二經(張雞峰曰:臂細無力不任重,此肝腎氣虛,風邪客於營衛,使氣血不得周養於四肢,故有此症,宜專補肝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0:57:13 | 只看該作者

三十九、〔氣口〕


(在魚際後,當掌後上廉高骨,經渠、太淵穴之分也。


一曰脈口,亦曰寸口)屬手太陰肺經(《靈樞》曰:手太陰之脈,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


又曰:手太陽之筋,循指上行,結於魚後,行寸口外也,側。


又曰:肺氣從太陰而行之,其行以息往來,故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不已,故動而不止。


又曰:經脈常不可見。


其虛實也,以氣口知之,上工知相五色於目,有知調尺寸小大、緩急滑澀,以言所病也。


脈急者,尺之皮膚亦急;


脈緩者,尺之皮膚亦緩;


脈小者,尺之皮膚亦減而少氣;


脈急者,尺之皮膚亦賁而起;


脈滑者,尺之皮膚亦滑;


脈澀者,尺之皮膚亦澀。


凡此變者,有微有甚,故善調尺者,不待於寸;


善調脈者,不待於色。


能參合而行之者,可以為上工。


《素問》曰:中部天,手太陰也,以候脈。


注:肺脈,在掌後寸口中,是謂經渠,動應於手。


又曰: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


毛脈合精,行氣於腑,腑精神明,留於四臟,氣歸於權衡。


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


吳草廬曰:兩手寸、關、尺者,手太陰肺經之一脈也。


脈行始於肺,終於肝,而復會於肺。


肺為氣出入之門戶,故曰氣口,而為脈之大會,以占一身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0:57:29 | 只看該作者

三十九、〔氣口〕


又總屬手足六陰經(《靈樞》曰:脈口一盛,痛在足厥陰,一盛而躁,病在手心主;


脈口二盛,病在足少陰,二盛而躁,病在手少陰;


脈口三盛,病在足太陰,三盛而躁,病在手太陰;


脈口四盛,且大且數,名曰陰溢。


陰溢為內關,內關不通,死不治。


又曰:人迎與太陰脈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關格。


關格者與之短期。


又曰:平人不病者,脈口人迎應四時也。


又曰:持氣口、人迎以視其脈,脈堅且盛且滑者,病日進;


脈軟者,病將下。


諸經實者,病三日已。


氣口候陰,人迎候陽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0:58:05 | 只看該作者

四十、〔掌銳骨〕


(掌後下廉之踝骨,神門穴分也〔腕附〕)屬手少陰心經(《靈樞》曰:手少陰之脈,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


《素問》曰:中部人,手少陰之經也,以候心。


注:心脈在掌後銳骨之端,神門之分,動應於手。


《靈樞》又曰:諸邪之在於心者,皆在心之包絡。


包絡者,心主之脈也,故獨無 焉。


其外經病而臟不病,故獨取其經於掌後銳骨之端。


沈承之曰:祿按外經者,手厥陰心包經也。


臟不病,謂心臟不可病。


如少陰、厥陰心痛,引喉身熱,死不可治之類,非謂心不病也。


《難經》曰:假令得心脈,其外證面赤,口乾,善笑,其病煩心,心痛,掌中熱而 。


有是者,心也;


無是者,非也。


此數症,皆手厥陰經是動所生病,而《難經》置之手少陰經者,正謂心主不可病,其病皆外經之意也。


獨謂少陰無 者,未詳其義。


蓋五臟者有 ,心即銳骨神門二穴是也,今曰:無 ,不知何謂?


姑闕疑以俟。


顧英白曰:偉按《甲乙經》云,少陰八穴,其七有治,一無治者,邪弗能容也,故曰:無 焉。


《經》文心主無 之說,大意止如是耳。


前賢豈未見及此耶?


外經者,心臟之經絡也,臟則在內,經則在外。


大凡經絡有病,針灸皆得以治之。


若至真臟受病,則皆為不可治之證,非獨心經然也。


心包心主,本無二臟,彼以厥陰為少陰之外經者,乖謬殊甚)。


又屬手太陽小腸經之會(《靈樞》曰:手太陽之脈,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05:51 , Processed in 0.21875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