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聯合目錄〕】 [GermanUnionCatalog]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德國的聯合目錄〕編製之議,溯源自1785年,由當時魏瑪圖書館的館長施拿斯(ChristianFriedrichSchnauss)發起。
但因各館的目錄不全而影響了聯合目錄的進行。
雖然在1884年即再有聯合目錄編製之議,但直至1895年才決定由普魯士邦立圖書館(PreussicheStaatbibliothek)負責聯合普魯士邦立10所大學圖書館編製〔普魯士邦圖書館聯合目錄〕(GesamtkatalogderpreussischenBibliotheken),1898年開始進行編製工作,翌年為建立標準之目錄統一編目方法,文教部特頒「編目條例」(InstrucktionenfurdieAlphabeticalKatalogepreussischenBibliotheken)。
1902年普魯士邦立圖書館將其目錄依據新編目規則修訂,並複製一套,輪流在各邦立大學圖書館間傳閱,以加入新的館藏單位記號,該目依據著者字母順序排列,不包括手稿本、地圖、樂譜、東方書籍、論文及學校或大學出版品,直至1922年才傳閱修訂完畢。
為便於各館查詢聯合目錄,乃有刊印之議,終於在1931年出版第1冊,成為世界上出版的第一部聯合目錄,自第9冊(1936年)起擴大收錄範圍,包括了德國及奧地利100多所圖書館的藏書,並改名為[德國聯合目錄](DeutscherGesamtkatalog),至1939年共出版14冊,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中止出版工作,而該聯合目錄不幸於戰時全部被毀。
1930年德國又有一聯合目錄[BerlinerTiteldruche],為前述目錄Gesamtkatalog的補編。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分為東西德,聯合目錄的編製也由全國性聯合目錄轉向區域性聯合目錄發展。
首先〔北德聯合目錄〕(NorddeutscherZentralkatalog)於1946年開始在漢堡(Hamburg)編製,次年最大的區域性聯合目錄〔北萊茵西伐聯合目錄〕(ZentralkatalogdesNordrhein-Westfalen)也在科隆(Cologne)完成。
至於東德方面,除了區域性聯合目錄外,在柏林(Berlin)亦完成一個全國一般性聯合目錄,亦成為前述目錄[Gesamkatalog]之補篇。
〔德國聯合目錄〕是歐洲聯合目錄的鼻祖,德國除了區域性聯合目錄相當流行外,也極重視外國出版品及外國期刊的聯合目錄。
此外,專題性聯合目錄為數亦不少,像考古學、化學等學科都有相關的聯合目錄。
總而言之,德國在聯合目錄方面的努力,對國家其他方面的發展具有極為重大的影響。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