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5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鉛印本】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9 00:41: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鉛印本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鉛印本指用鉛製單字印成的書,鉛活字是現在世界上最常用的印刷方法。

 

我國自製鉛活字的最早記載,見於明代弘治末年、正德初年(1505-1508)陸深所著〔金臺紀聞〕,有云:「近日毗陵人用銅、鉛為活字,視板印尤巧便,而布置間訛謬尤易。

 

夫印已不如錄,猶有一定之義,移易分合,又何取焉?

 

茲雖小故,可以觀變矣」。

 

毗陵(今常州)鉛活字,今雖無傳本,但在我國金屬活字印刷史上卻是一大進步。

 

19世紀初期,西方印刷術開始傳入我國,並且逐漸發展,代替了雕版印刷術,成為圖書出版的主要方法。

 

首先,將鉛活字印刷術傳入我國的是英國傳教士馬禮遜,馬禮遜於清嘉慶12年(1807),在澳門傳布基督教,為刊印聖經傳教,開始雕刻中文字模,鑄造中文鉛字,但是受到當時地方官吏的禁止。

 

於是又有美國人米憐及中國刻工蔡高、梁發於嘉慶19年移到馬六甲設立印刷所,至24年才印成第一部中文的〔新舊約聖經〕,這是第一部用西方鉛活字印刷的漢文書籍。

 

1830年代,一些西方人在中國買到木刻中文字模,回國澆鑄成中文鉛字。

 

鴉片戰爭後,外國人設立的鉛印機構,陸續遷入我國境內,經營鉛印,這使鉛印術在寧波、上海、香港等地逐漸流行。

 

一些具新思想的知識分子也多採用西方鉛印技術。

 

創辦印刷機構,出版書刊。

 

當時鉛印書籍和雜誌在形式上,仍完全模仿雕版書籍的傳統方式,版面各組成部分,格式與雕版印刷書籍完全一樣,也分欄線、界格、中縫等,雙葉單面印刷,線裝,到19世紀後半期和20世紀初年,書籍形式開始逐漸發生變化,西式裝訂和橫排的中文書開始出現,而雕版印刷術逐漸退至次要地位。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25 04:45 , Processed in 0.20118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