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7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書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7 02:44: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書法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書法即書寫的方法,通常指用毛筆書寫篆、隸、楷、行、草等各體字的藝術。

 

而近代用沾水筆、鋼筆、原子筆書寫者,亦有硬筆書法之稱。

 

另口語中稱書寫成品為書法,則指作品言,不指書寫的方法。

 

國人講求書寫技巧,在殷周甲骨文已見端倪,其後因社會習尚、文官考試等因素,發展成我國重要藝術之一,普遍受到國人愛好,而韓、日等國亦盛行不衰。

 

書法藝術,除點、畫的造形外,每字的結構。

 

上下字的呼應、當行的氣勢、整幅的布局,都在講求之列。

 

點、畫的用筆,就起筆收筆所呈現或方或圓的造形言,分圓筆、方筆兩種,篆書多用圓筆,其餘則方、圓並用,視方、圓成分之不同,呈現不同風格。

 

楷書筆法有所謂永字八法,指側(點)、勒(短橫)、弩(長豎)、趯(鉤)、策(上斜短橫)、掠(左撇)、啄(短撇)、磔(右捺)。

 

講求單字結構,有所謂小九宮,即將一方格以井字畫成九格,研究每筆最恰當的位置。

 

講求當行的氣勢,謂之行氣。

 

講求鄰近各行各字的布局,謂之大九宮。

 

學習書法,多從臨摹名家作品入手。

 

臨者,將名家作品置於左近而模仿之;

 

摹者,將名家書跡置於紙下而鉤描之。

 

我國重要書法家極多,可參考今人祝嘉〔書學簡史〕。

 

就書法家書學淵源及作品風格分析,清代阮元〔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二文認為漢代以後可分為南、北兩派。

 

北主碑學,南主帖學。

 

北派秉蔡邕、韋誕等遺法,長於碑榜,重要作家自鍾繇、衛瓘以下有索靖、崔悅、盧諶、高遵、沈馥、姚元標、趙文深、丁道護、歐陽詢、褚遂良等;

 

南派擅長啟牘,重要作家自鍾繇、衛瓘以下有王羲之、王獻之、王僧虔、智求、虞世南等。

 

宋、元、明三朝因受淳化閣帖影響,碑學式微。

 

學者以為阮說雖不盡然,但大致能描述出魏晉至明代書學源流。

 

清代因學風復古,古碑古器大量出土,碑學復興,可與帖學一派抗衡,其重要理論性著作有包世臣〔藝舟雙楫〕、康有為〔廣藝舟雙楫〕。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28 02:51 , Processed in 0.26562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