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魅舞】 Schemenlaufen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世界舞蹈
舞名。
字面上即為「幽靈之舞」,為奧地利在冬末春初時期的面具舞會,此舞會每三年舉行一次,時於四旬齋(Lent)之前。
盛行之處是在提羅爾(Tyrol)雷赤塔勒阿爾卑斯(LechtalerAlps)南坡的埃斯特(Imst)地區。
此節期目的是送冬迎春,整個活動僅有男子參與。
會中將選出「舞后」,由男子喬扮而成,戴面具、頭頂金黃捲髮、加戴后冠、身著繡花衣服。
舞會中其他重要人物有:「搖鈴者」(Scheller)、成對出現的「滑輪者」(Roller、「潑水者」(Spritzer)──手執注水器射向群眾、「執袋者」(Sackner)──手攜一袋玉米撒向群眾,這些人頭上戴著高而尖的帽子;
另有老婦一名,面戴斜眼假面,頂著毛絨假髮,手上抱著包裹著的假嬰孩,不時投擲向群眾,再由連接在手上的線把嬰孩拉回來。
還有一群人著女裝扮成「巫婆」,戴面具、執掃帚,有人腰際繫著鈴鐺。
此列舞群,沿街起舞,並且不斷扭動身軀以造成鈴響聲,意為驅逐冬魔。
「搖鈴者」身穿講究的及膝短褲、白長襪、白襯衫外另披素圍巾;
面戴幽默的假面具、並有兩撇捲曲的髭;
頭上是一頂很大的橢圓頭飾,以綠葉及冬日花朵所製。
至於其伙伴「滑輪者」,代表將春天「輪轉而來」,身著相似的短褲和白襪,唯面具俱女相,且較白皙;
頭飾以春花為飾,較小型,另垂有三束白穗;
右手執一長鞭,綁著絲帶、手柄處縫著一個大環狀糕(pretzels);
腰部一條寬皮帶並飾釘上一環小鈴;
肩上則披著白色蕾絲紗。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