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方格 於 2012-11-3 00:06 編輯
【外科集驗方卷上● 瘡科總論】
夫癰疽瘡癤者,皆由氣血不和,喜怒不時,飲食不節,寒暑不調,使五臟六腑之氣怫鬱於內,以致陰陽乖錯,氣血凝滯而發也。亦有久服丹石燥熱之藥,熱毒結深而發為癰疽也。
夫癰疽之疾,多生於膏粱富貴之人,以其平昔所食肥膩炙爆,安坐不勞,嗜欲無節,以致虛邪熱毒內攻,煎熬氣血而成也。
癰者,壅也,大而高起,屬乎陽,六腑之氣所生也,其脈浮數。
疽者,沮也,平而內發,屬乎陰,五臟之氣所生成也,其脈沉數。
瘡者,其總名也。
癤者,有頭小瘡也。
經云:諸痛癢瘡皆屬心火。
蓋心主血而行氣,若氣血凝滯,挾心火之熱而生癰疽之類也。
然所感有淺深,故所發有輕重大小之不同也。
六腑積熱騰出於外,肌肉之間,其發暴甚,皮腫光軟,侵袤廣大者,癰也。
五臟風毒積熱攻注於肌骨,其發猛惡,初生一頭如,白色焦枯,觸之而痛應心者,疽也。
熱發於皮膚之間,是以浮腫,根小不過二三寸者,癤也。
夫癰發於六腑,若燎原之火,外潰肌肉。
疽生於五臟,沉澀難療,若掏室之燧,內消骨髓。
癰則易療,惟難將息而遲瘥,疽則難療而易痊復。
夫諸瘡之中,惟背疽疔瘡最為急證,其次莫如腦疽、腸癰、喉癰之類,亦其急者也。
至若瘰、懸癰、痔漏、諸瘡之類,其證可緩而治也。又有疥癬、瘡、風疳之類,雖云俱屬瘡類,而其輕重緩急自有不同也。
夫癰疽之疾,要須察其是實是虛,是冷是熱,或重或輕,對證用藥,無失先後次序。
凡人四十以上,頭頂鬢頤背膂腰脅,或筋骨之上,所視不見之處,稍有瘡癤,便不可輕易待之。
若視之怠慢,以為常疾,每見從微至著,喪命者多矣。
便宜速急治之,庶幾得救。
譬之救火,初起則易救,至於燎原之勢,不可撲滅矣。
其理亦由是也。
凡瘡未破,毒攻臟腑,一毫熱藥斷不可用。
若已破潰,臟腑既虧,飲食不進,一毫冷藥亦不可用。
此是先後次第之要訣也。
夫瘡有五善七惡,不可不辨:若動息自寧,飲食知味,一善也;
便利調勻,二善也;
膿潰腫消,色鮮不臭,三善也;
神彩精明,語聲清朗,四善也;
體氣和平,五善也。
如煩躁時嗽,膚痛渴甚,泄利無度,小便如淋,一惡也;
膿血大泄,痛尤甚,臭惡難近,二惡也;
喘粗短氣,恍惚嗜臥,三惡也;
未潰先黑,久陷面青,唇黯便污者,四惡也;
肩項不便,四肢沉重,五惡也;
不能下食,服藥而嘔,食不知味,六惡也;
聲嘶色敗唇鼻青黑,面目四肢浮腫,七惡也,更有氣噫痞塞,咳逆身冷,自汗無時,目瞪耳聾,恍惚驚悸,語言顛錯,皆是惡證也。
五善見三則善,七惡見四必危。
若五善並至則吉而安,七惡全見,必危而死矣。
以上所論大綱,其諸證候治法,別論於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