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找到電腦中隱藏的入侵黑手】
平時使用電腦的時候也許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電腦突然死機,有時又自動重新啟動,無端端的少了些檔,發現桌面刷新慢,沒有運行什麼大的程式,硬碟卻在拼命的讀寫,系統也莫明其妙地對軟盤機進行搜索,殺毒軟體和防火牆報警,發現系統的速度越來越慢,這時候你就要小心了。
第一時間反應(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往碗可以減少所受的損失):用CTRL+ALT+DEL調出任務表,查看有什麼程式在運行,如發現陌生的程式就要多加注意。
一般來說,凡是在任務管理器上的程式都不會對系統的基本運行照成負面影響(注意:這裏說的是基本運行,先和大家說明白,關於這條我是在網路上關於這個 研究的結果)。
所以大家可以關閉一些可疑的程式來看看,發現一些不正常的情況恢復了正常,那麼就可以初步確定是中了木馬了,發現有多個名字相同的程式在運 行,而且可能會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多。
這也是一種可疑的現象也要特別注意,你這時是在連入Internet網或是局域網後才發現這些現象的話,不要懷疑,動 手查看一下吧!,(注:也有可能是其他一些病毒在作怪)
1 先升級殺毒軟體到最新,對系統進行全面的檢查掃描.
2 點擊工具→檔夾選項→查看把隱藏受保護的作業系統檔(推薦)和隱藏已知檔類型的副檔名 這兩項前面的勾去掉,以方便查看.
3 查看Windows目錄下的WIN.INI文件中開頭的幾行:
[WINDOWS]
load=
ren=
這裡放的是啟動Windows自動執行的程式,可以看看對比對比一下.
4 查看Windows目錄下的SYSTEM.INI文件中的這幾行:
[386Enh]
device=
這裡是放置系統本身和外加的驅動程式。外加的驅動程式一般都用全路徑,如:
device=c:\windows\system32\tianyangdemeng.exe(這裏只是打個比方)
5 查看開始功能表中的【程式】→【啟動】。這裏放的也是啟動Windows自動執行的程式,如果有的話,它就放在C:\Windows\Start Menu\Programs\中,將它保存在較安全的地方後再刪除,需要恢復時在拿出來恢復即可。
6 在【開始】→【運行】中輸入"MSCONFIG"查看是否有可疑的啟動項,你也許會問,前面不是說了嗎?
其實,這兩種方法是不同的,你分別用這兩個方法查看一下就會發現不同了,至於要說更深入點,說實在話,我也不知道.呵呵不要笑話,希望高手出來解答一下!
7 查看註冊表,在【開始】→【運行】中輸入“REGEDIT”。
先對註冊表進行備份,才對註冊查看。(一定要養成一個習慣,在修改木檔時,對自己沒有把握的需要先進行備份)
查看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和Run項,看看有沒有可疑的程式.
查看 HKEY_CLASSES_ROOT\EXEFILE\SHELL\OPEN\COMMAND,看看是否有.EXE檔關聯的木馬,正確值為"%1"%*
查看 HKEY_CLASSES_ROOT\INFFILE\SHELL\OPEN\COMMAND,看看是否有.INF檔關聯的木馬,正確值為"SYSTEM ROOT%\SYSTEM32\NOTEPAD.EXE%1
查看 HKEY_CLASSES_ROOT\TXTFILE\SHELL\OPEN\COMMAND,看看是否有.TXT檔關聯的木馬,正確值為%SYSTEM ROOT%\SYSTEM32\NOTEPAD.EXE%1
啟動CMD,輸入NETSTAT -AN 查看有沒有異常的埠.
8 Windows中的執行檔.exe、.com、.dll ……它們都有可能是駭客放置的病毒或是駭客病毒的攜帶者。
在系統正常的時候,把以上檔做一個備份,到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寫回去!
9 在Windows目錄下,看看有無一個名為Winstart.bat的文件。
這個檔也是與Autoexec.bat類似的一個自動批次檔案。
不過,它只能 在Windows工作而不能在DOS下使用。
仔細看看有沒有什麼你不知道的驅動程式,把它記錄下來,到百度查一下,一般這個自動批次檔案是不會被用到的. (只能憑經驗判斷了)
10 查看c:\autoexec.bat與c:\config.sys,這兩個檔裏有一些系統所需的驅動程式。
看看有沒有什麼可疑的驅動程式. 11 右擊【我的電腦】→事件查看器查看安全日誌,看看裏面有沒有可疑的內容.
12 在CMD下輸入NET USER 看看有沒有可疑的用戶,出現自己不曾設立的用戶,馬上用NET USER ABCD /DEL 把它刪除
(這裡的ABCD是用戶名,只要把它改成想要刪除的用戶就行了,也可去下個檢查用戶克隆器查看和其他一切能幫助到你的工具,有些駭客建立的用戶用 一般方法是看不見的,大家就要注意了。)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e61s0tyXGh5VV562ITtYuls-/article?mid=38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