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四十七賢集外科鈐下外科鈐下破傷風七十六】
●<病機>云:破傷風者,有因卒暴傷損,風寒襲之,傳播經絡,致使寒熱更作,身體反張,口噤不開,甚者邪氣入臟。
有因諸瘡不瘥,營衛俱虛,肌肉不生,瘡眼不合,邪亦能外入於瘡,為破傷風之候。
有諸瘡不瘥,舉世皆言著灸為上,是為熱瘡。
而不知火熱客毒,逐經為變,不可勝數,微則發熱,甚則生風而搐,或角弓反張,口噤目斜。
亦有破傷不灸而病此者,因瘡著白痂,瘡口閉塞,氣難通泄,故陽熱易為鬱結,熱甚則生風也。
●徐用誠曰:此論所因有四:二者因瘡口入風,似屬外因;一者因灸生熱,似屬不內不外因;一者因瘡口閉塞,內熱生風,似屬內因也。
又云:破傷風證,古方藥論甚少,豈非以此疾與中風同論,故不另立條目也。
惟河間論與傷寒表裏中三法同治,其言病因,有因外傷於風者,有因灸者,有因內熱所作者,然與中風相似也,但中風之人尚可淹延歲月,而破傷風者,犯之多至不救。
蓋中風有在經在腑在臟之異,獨入臟者最難治。
破傷風或始而過多,或瘡早閉合,瘀血停滯,俱是陰虛受病,乃五臟之所主,故此風所傷,始雖在表,即隨必傳入臟,故多死也。
此病或因瘡口坦露,或因瘡口閉密,皆能為之。
若病已十分安全而忽有此,大抵皆由內氣虛而有鬱熱者乃得之。
若內氣壯實而無鬱熱者,雖害而無所害也。
●立齋曰:大法破傷中風,風熱燥甚,怫鬱在表,而裏氣尚平者,必善伸數欠,筋脈拘急,時或惡寒,或筋惕而播,脈浮數而弦,皆表證也,宜以辛熱治風之藥,開散結滯,是與傷寒表熱怫鬱而以升麻湯辛熱發散者同也。
然凡用辛熱開風熱結滯者,宜以寒藥佐之,則免其藥雖中病,而風熱轉甚也,如治傷寒發熱用麻黃,桂枝而加黃芩,知母,石膏之類也。
若近世以甘草,滑石,豉寒藥發散甚妙。
若表病不已,漸傷入裏,裏又未太甚,而脈在肌肉者,宜以退風熱開結滯之寒藥調之,或微加治風辛熱亦得,猶傷寒在半表半裏,而以小柴胡和解之意也。
若裏熱已甚而舌強口噤,項背反張,驚搐惕搦,涎唾稠粘,胸腹滿塞,或便溺閉結,或時汗出,脈洪數而弦。
然出汗者,由風熱甚於裏而表邪已罷,腠理疏泄,心火內盛,故汗出也。
法宜除風散結,以寒藥下之,後用退風熱開鬱滯之寒藥調之,熱退結散,則風自愈矣。
凡治此者,亦宜用按摩導引之法,及以藥斡開牙關,勿令口噤,使粥藥得下也。
●一婦人臀癰將愈,患破傷風,發熱搐搦,脈浮數。
予以當歸地黃湯治之,彼不信,乃服發散敗毒藥,果甚,始信而服之,數劑而痊。
一男子背瘡未痊,斂以膏藥,剪孔貼之,患破傷風證而歿。
此先天於內補,外邪襲其虛耳。
余見此證貼膏藥,剪孔欲其通氣,而反患破傷風,搽斂藥生肌,欲其收口而反助餘毒,以致歿者多矣,可不慎哉。
薛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