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7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景岳全書-卷之三十三貫集雜證謨疝氣述古共八條】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5 21:59: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景岳全書-卷之三十三貫集雜證謨疝氣述古共八條

 

 

●寒疝:其狀囊冷,結硬如石,陰莖不舉,或控睪丸而痛。

 

得於坐臥濕地,或寒月涉水,或冒雨雪,或坐臥磚石,或風冷處使內過勞,宜以溫劑下之。

 

久而無子。

 

●水疝:其狀腎囊腫痛,陰汗時出,或囊腫而狀如水晶,或囊癢而搔出黃水,或少腹中按之作水聲。

 

得於飲水,醉酒,使內過勞,汗出而遇風寒濕之氣,聚於囊中,故水多,令人為卒疝,宜以逐水之劑下之。

 

有漏鍼去水者,人多不得其法。

 

●筋疝:其狀陰莖腫脹,或潰,或膿,或痛而衰急筋縮,或莖中痛,痛極則癢,或挺縮不收,或白物如精,隨溲而下。

 

久而得於房室勞傷,及邪術所使,宜以降心之劑下之。

 

●血疝:其狀如黃瓜,在少腹兩旁,橫骨兩端約中,俗云便癰。

 

得於重感春夏大燠,勞動使內,氣血流溢,滲入脬囊,留而不去,結成癰腫,腫少血多,宜以和血之劑下之。

 

●氣疝:其狀上連腎區,下及陰囊,或因號哭忿怒,則氣鬱之而脹,怒哭號罷,則氣散者是也。

 

有一治法:以鍼出氣而愈者;然鍼有得失,宜以散氣之藥下之。

 

或小兒亦有此疾,俗曰偏氣。

 

得於已年老,或年少多病,陰痿精怯,強力入房,因而有子,胎中病也。

 

此疝不治,惟築賓一穴灸之。

 

●狐疝:其狀如瓦,臥則入小腹,行立則出小腹入囊中。

 

狐晝則出穴而溺,夜則入穴而不溺,此疝出入上下往來,正與狐相類也。

 

亦與氣疝大同小異,今人帶鉤鈐是也。

 

宜以逐氣流經之藥下之。

 

●疝:其狀陰囊腫縋,如升如斗,不癢不痛者是也。

 

得之地氣卑濕所生,故江淮之間,湫塘之處,多感此疾,宜以去濕之藥下之。

 

女子陰戶突出,雖以此類,乃熱則不禁固也,不可便謂虛寒而澀之,燥之,補之。

 

本名曰瘕,宜以苦下之,以苦堅之。

 

王太僕曰:陽氣下墜,陰氣上爭,上爭則寒多,下墜則筋緩,故睪垂縱緩,因作疝也。

 

已上七疝,下去其病之後,可調則調,可補則補,各量病勢,勿拘俗法。

 

經所謂陰盛而腹脹不通者,癃疝也,不可不下。

 

●<巢氏病源>曰:諸疝者,陰氣積於內,復為寒氣所加,使營衛不調,氣血虛弱,故風冷入其腹內而成疝也。

 

疝者痛也,或小腹痛,不得大小便;或手足厥冷,繞臍痛,自汗;或冷氣逆上搶心腹,令心痛;或裹急而腹痛,此諸候非一,故云諸疝也。

 

●許學士云:大抵此疾雖因虛得之,不可以虛而驟補。

 

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則實,故必先滌所蓄之熱,然後補之。

 

是以諸方多借巴豆氣者,蓋謂此也。

 

●劉宗厚云:謹按疝證雖始為因虛而得,必邪實迫痛而未下者,故當先瀉而後補也。

 

至有虛甚迫痛,上為嘔逆,或下有遺精者,此邪實正虛之甚矣,此欲不補可乎?

 

但恐補之則無益,瀉之則氣轉陷,幸而獲生者鮮矣。

 

●陳無擇曰:經云七疝,諸疝等義,更不見名狀,但有寒疝,疝,狐疝而已,唯大奇論列五臟脈為五疝者如前。

 

大抵血因寒泣則為瘕,氣因寒聚則為疝,但五臟脈理不同,不可不辨。

 

且腎脈本沉,心脈本滑,受寒則急,於理乃是。

 

肝脈本弦,肺脈本澀,并謂之沉,未為了義。

 

又脾不出本脈,但云急為疝,亦文義之缺也。

 

凡云急者,緊也,緊為寒,亦可類推。

 

且賊風入腹亦為疝,冒暑履濕皆能為疝,當隨四氣改易急字,風則浮弦,暑則洪數,濕則緩細,於理始明。

 

要知疝雖兼臟氣,皆外所因也,寒泣,風散,暑鬱,濕著,絞刺擊搏,無有定處,倉卒之際,痛不堪忍,世人稱為橫弦,豎弦,膀胱小腸氣,賊風入腹等,名義不同,證狀則一。

 

●張子和曰:<內經>曰:木鬱則達之。

 

達謂吐也,令條達其氣也。

 

肝之積,本當吐者,然觀其病之上下,以順為貴,仲景所謂上宜吐,下宜瀉者,此也。

 

敢列七疝圖於左,以示後之君子,庶幾有所憑藉者焉。

 

●劉宗厚曰:按子和所論,病本經絡之原,至為詳盡,但七疝名固不同,治法當異,然俱用攻下之法,愚切疑焉。

 

雖錢仲陽亦曰:肝為相火,有瀉無補;丹溪有曰:肝只是有餘,腎只是不足。

 

夫厥陰一經受疝,宜通勿塞固宜,亦當視其淺深而行之可也,況有邪氣客於膀胱,小腸之經者;若干於少陰腎經,則宜通勿塞之法,可例用乎?

 

●愚謂子和七疝之治,雖各有不同,然無非用下,則不能無偏。

 

故劉宗厚,徐用誠皆疑而議之,亦謂其太過耳,非謂盡不可用也。

 

再觀丹溪之法,則曰治疝大不宜下,是又相左之甚矣。

 

余因考子和治按,如治蔡參軍,因坐濕地,疝痛不堪,用導水丸下之而愈。

 

又治一人因瘧渴,過飲漿水病疝,醫進薑附,為燥熱所壅,以致陰囊重墜,大如升斗,乃先以導水丸,後用豬膚散大下之而愈。

 

又治一夫病卒疝,赤腫大痛,數日不止,諸藥如石投水,遂以導水丸,次以通經散,大下之而愈。

 

若此類者,豈皆不可下乎?

 

故但宜酌其虛實緩急,如或為邪熱所閉,或以少年暴疾,或以腫硬赤痛之極者,則如導水丸,三花神祐丸,禹功散之類,皆所當用。

 

蓋邪盛而急,勢不可當,有非行氣利水等劑所能及者,則不得不攻,此子和之法,亦自有必不可廢者,是不可不察也。

 

●<辨疑錄>云:治疝者,每用五苓散內加行氣之藥,獲效者多。

 

按藥性,豬苓,澤瀉分理陰陽,以和心與小陽之氣,白朮調脾,并利臍腰間濕及死血,茯苓淡利膀胱水,桂能伐肝邪,茴香善治小腸之氣,金鈴子,橘核去膀胱之氣,檳榔下氣,少加木通以導引小腸之邪,屢用屢驗。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18:42 , Processed in 0.37499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