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9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景岳全書-卷之三十一貫集雜證謨痰飲述古論共八條】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5 21:44: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景岳全書-卷之三十一貫集雜證謨痰飲述古論共八條

 

 

●仲景<金匱>曰:夫飲有四,何謂也?

 

師曰: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

 

其人素盛今瘦,水在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

 

飲後水流在下,欬唾引痛,謂之懸飲。

 

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痛,謂之溢飲,欬逆倚息,氣短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

 

水在心,心下堅築,短氣,惡水不欲飲。

 

水在肺,吐涎沫,欲飲水。

 

水在脾,少氣身重。

 

水在肝,下支滿,嚏而痛。

 

水在腎,心下悸。

 

夫心有留飲,其人背惡寒如掌大。

 

留飲者,下痛引缺盆,欬嗽則轉甚。

 

胸中有留飲,其人短氣而渴,四肢歷節痛,脈沉者,有留飲。

 

膈上病痰,滿喘欬吐,發則寒熱,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劇,必有伏飲。

 

病人飲水多,必暴喘滿。

 

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微者短氣。

 

脈雙弦者寒也,皆大下後善虛。

 

脈偏弦者,飲也。

 

肺飲不弦,但苦喘氣短。

 

支飲亦喘而不能臥,加短氣,其脈平也。

 

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

 

陳無擇曰:病人百藥不效,關上脈伏而大者,痰也。

 

眼皮及眼下如灰煙黑者,痰也。

 

●<活人書>云:中脘有痰,亦令人憎寒發熱,惡風自汗,胸膈痞滿,有類傷寒者,但頭不痛,項不強為異。

 

●<原病式>曰:積飲留飲,積蓄而不散也。

 

水得燥則消散,得濕則不消,以為積飲,土濕主病故也。

 

大略要分濕熱,寒濕之因。

 

●張子和曰:凡人病痰證有五:一曰風痰,二曰熱痰,三曰濕痰,四曰酒痰,五曰食痰。

 

如新暴風痰者,形寒飲冷;熱痰者,火盛制金;濕痰者,停飲不散;酒痰食痰者,飲食過度也。

 

●王節齋曰:津液者血之餘,行乎脈外,流通一身,如天之清露,若血濁氣濁,則凝聚而為痰。

 

痰乃津液之變,如天之露也。

 

故云痰遍身上下,無處不到,蓋即津液之在周身者。

 

津液生於脾胃,水穀所成,濁則為痰,故痰生於脾土也。

 

●薛立齋曰:凡痰火證,有因脾氣不足者,有因脾氣鬱滯者,有因脾肺之氣虧損者,有因腎陰虛不能攝水,泛而為痰者,有因脾氣虛不能攝涎,上溢而似痰者,有因熱而生痰者,有因痰而生熱者,有因風寒暑濕而得者,有因驚而得者,有因氣而得者,有因酒而得者,有因食積而得者,有脾虛不能運化而生者,有胸中痰鬱而似鬼附者,各審其源而治之。

 

●徐東皋曰:脾胃為倉稟,所以納穀,因脾弱不能運行,致血氣失於滋養,故不周流,氣道壅滯,中焦不能腐穀,遂停滯而為痰為飲。

 

其變為寒為熱,為喘為欬,為嘔吐,為反胃,為腫滿,為眩暈,為風癇,為噯氣,為吞酸嘈雜,為噎嗝,為怔忡,為疼痛之類,不可盡狀,是皆痰之變病,而其源則出脾濕不流,水穀津液停滯之所致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22:39 , Processed in 0.17188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