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5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景岳全書-卷之三十貫集雜證謨血證吐血論治共十二條】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5 21:23: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景岳全書-卷之三十貫集雜證謨血證吐血論治共十二條

 

 

以下凡諸見血者,皆當於此類求其義。

 

1.吐血之病當知輕重。

 

凡偶有所傷,而根本未搖者,輕而易治,但隨其所傷而宜清則清,宜養則養,隨藥可愈,無足慮也。

 

惟積勞積損,以致元氣大虛,真陰不守者,乃為危證。

 

此惟不慎其初,所以致病於前,倘病已及身而猶不知慎,則未有能善其終者。

 

凡患此者,非加意慎重,而徒恃藥力以求免者,難矣。

 

2.吐血咯血,凡因勞損而氣虛脈靜,或微弦無力,既非火證,又非氣逆,而血有妄行者,此真陰內損,絡脈受傷而然,惟用甘醇補陰培養脈絡,使營氣潮固,而血自安矣。

 

宜一陰煎,左歸飲,六味地黃湯,小營煎之類,酌宜用之。

 

若虛在氣分者,宜五福飲或大補元煎為最佳。

 

此等證候,最忌寒涼,亦忌行散,皆非虛損所宜也。

 

3.吐血咯血,凡兼口渴咽痛,躁煩喜冷,脈滑便實,小水赤熱等證,此水不濟火,陰虛陽勝而然。

 

治當滋陰壯水,微佐清涼,宜二陰煎,四陰煎,或加減一陰煎,生地黃飲子,天門冬丸之類,察其臟氣隨宜用之。

 

若熱不甚者,惟一陰煎,左歸飲,或六味地黃湯之類為宜。

 

凡此證候,大忌辛溫,如芎,歸,耆,朮,杜仲,破故紙,香附,砂仁,薑,桂之屬,皆所當避。

 

4.吐血全由火盛而逼血上行者,宜察火之微甚。

 

火微者,宜<局方>犀角地黃湯或清化飲主之。

 

火暴盛而根本無傷者,宜抽薪飲,徒薪飲,或黃連解毒湯,三黃丸之類主之。

 

若胃火熱甚而煩熱作渴,頭痛,脈滑,氣壅,而吐血不止者,宜白虎湯或抽薪飲。

 

若胃火熾盛而兼陰虛水虧者,宜玉女煎。

 

若陽明實熱之甚,而兼便結,腹脹,氣壅不降者,宜<拔萃>犀角地黃湯,或涼膈散,或桃仁承氣湯之類主之。

 

然此證不多見,必審知的確,乃可用之,毋孟浪也。

 

凡屬火證,皆宜童便。

 

5.飲酒過多而吐血者,宜徒薪飲,清化飲,或葛花解酲湯加黃連,丹皮主之。

 

6.怒氣傷肝,動肝火則火載血上,動肝氣則氣逆血奔,所以皆能嘔血。

 

凡肝火盛者,必有煩熱脈證,宜芍藥,生地黃,丹皮,梔子,澤瀉,芩,連之屬,降其火而血自清。

 

若肝氣逆者,必有胸痛滿等證,宜芍藥,生地黃,青,陳,枳殼,貝母,澤瀉之屬,行其氣而血自清。

 

若火因氣逆者,惟化肝煎為宜。

 

其有病雖因怒,而或逆氣已散者,不得再加行散以傷真氣。

 

或肝火已平,勿得過用苦寒再損元陽。

 

且凡肝氣為邪,每多侮土,故常致脾胃受傷及營血失守等證。

 

若察其無脹無火,脈虛神困而血妄行者,此其病傷在脾,治當專理中氣,宜五陰煎,五福飲之類主之。

 

或兼火不生土,則理中湯,理陰煎之屬皆不可少,勿謂始因怒氣而專意伐肝也。

 

7.憂思過度,損傷心脾以致吐血咯血者,其病多非火證。

 

或常見氣短氣怯,形色憔悴,或胸懷鬱然,食飲無味,或腹雖覺饑而不欲食,或神魂驚困而臥不安,是皆中氣虧損不能收攝所致,速宜救本,不得治標,惟五福飲,五陰煎之類為宜。

 

其或氣陷而稍滯者,宜歸脾湯。

 

若陽分不足者,宜理中湯或理陰煎之類主之。

 

若素多勞倦思慮,或善嘔吐,或善泄瀉,而忽致吐血下血者,此脾虛不能攝血,非火證也,宜六味回陽飲大加白朮主之,切不可用清寒等藥。

 

暑毒傷人,多令人吐失血,蓋暑氣通心,火毒刑肺也。

 

然暑既傷心,熱又傷氣,其人必脈虛氣怯,體倦息微,若但知為熱而過用寒涼,則氣必愈傷,害斯甚矣。

 

此惟生脈散,人參湯之屬為宜,若氣虛之甚者,當以人參,黃耆并加用之。

 

若火甚而熱渴煩悶者,宜人參白虎湯,或竹葉石膏湯。

 

若氣不甚虛者,宜<局方>犀角地黃湯,或枇杷葉散。

 

8.格陽失血之證,多因色慾勞傷過度,以致真陽失守於陰分,則無根虛火浮泛於上,多見上熱下寒,或頭紅面赤,或喘促躁煩,而大吐大,失血不止,但其六脈細微,四肢厥逆,或小水清利,大便不實者,此格陽虛火證也。

 

速宜引火歸原,用鎮陰煎,或八味地黃湯之類,則火自降而血自安矣。

 

若用寒涼,陽絕則死。

 

9.所吐之血,色黑而黯,必停積失位之血,非由火逼而動也。

 

或面白息微,脈見緩弱,身體清涼者,此必脾腎氣虛,不能攝血而然,皆非火證,若用涼血之劑,必致殆矣。

 

<三因方>云:理中湯能止傷胃吐血,以其溫中,大能分理陰陽,安和胃氣,故當用也。

 

若察其虛在陰分,則又惟理陰煎為最宜。

 

10.暴吐暴,失血如湧,多致血脫氣亦脫,危在頃刻者,此其內傷敗劇而然。

 

當此之際,速宜以氣為主。

 

蓋有形之血不能即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但使氣不盡脫,則命猶可保,血漸可生。

 

宜急用人參一二兩為細末,加飛羅一錢許,或溫水,或井花冷水,隨其所好,調如稀糊,徐徐服之,或濃煎獨參湯徐服亦可。

 

此正血脫益氣,陽生陰長之大法也。

 

11.凡血逆上焦,紫黑成塊,或痛或悶,結聚不散者,惟宜行散,或吐出方好。

 

大都治血之法,多忌辛散,恐其能動血也,惟此留滯之血,則不妨用之。

 

如四物湯加香附,肉桂,蘇木,紅花之屬,無不可也,或服韭汁,亦善行瘀血。

 

若火鬱不散,致血有留滯者,惟於四物湯加炒山梔,大能清胃脘之血。

 

12.吐血不能止者,惟飲童便最效。

 

或搗側柏葉,以童便二分,酒一分,和而溫飲之,大能止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20:22 , Processed in 0.09374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