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二十四心集雜證謨痢疾論陰陽疑似】
陰陽之道,即養生治病之本,而人有不易知者,以其有莫測之妙也。
夫陰陽之用,欲其相濟,不欲其相賊。
相濟者,相和者也,陰中不可無陽,陽中不可無陰也;相賊者,相害者也,陽賊陰則為焦枯,陰賊陽則為寂滅也。
凡諸為病者,無非陰陽相賊,而有失其和耳。
蓋陰陽之性,陰常喜靜而惡動,陽常喜煖而畏寒。
及其相賊,則陰畏陽之亢,所以陰遇陽邪,非枯則槁;陽畏陰之毒,所以陽逢陰寇,不走即飛。
此陰陽相妒之譏,誠多難測,凡諸病劇而有假真疑似者,即其證也,而尤於傷寒痢疾為最焉。
若今之患痢最甚者,多見上下皆有熱證而實非真熱者,何以見之?
如煩則似熱非熱,躁則似狂非狂,懊不寧,莫可名狀,此非真陽證也。
蓋以精血敗傷,火中無水,而陰失其靜,故煩躁若此也。
又如飛者飛於上;走者走於下,飛於上則為口渴,喉瘡,或面紅身熱,走於下則為孔熱,孔痛,或便黃,便血,此非實熱證也。
蓋以水火相刑,陽為陰逐,而火離其位,故飛走若此也。
今之人,但見此等證候,僉曰察病不離形證,形證之熱既已若此,而猶謂之寒,何其妄也。
是但知外之有熱,而不知內之有寒也,知上下之有熱,而不知中焦之有寒也,又豈知煩躁之為陰虛,而飛走之為陽虛也。
余言若此,聞者果能信乎?
將猶疑乎?
疑似之間,猶不可不辨也。
且如肌表皆有熱證,本當惡熱而反不舍衣被,或臍腹喜煖而宜熨宜按者,此則外雖熱而內則有寒也。
又如九竅皆有熱證,必喜冷飲,然有口欲寒而腹畏之,故凡寒冷下咽,則或增嘔惡,或加腹疼,或噎塞不行而反生脹悶,或口舌雖有瘡痛而反欲熱湯飲者,此則上下雖熱而中焦之有寒也。
此外,有陽氣素弱及脈色少神如前論等證,若止知為火,治以寒涼,其奈內本因寒,而再加以寒,則寒涼入胃,直犯中焦,是外熱不相及,而中寒必更甚,故致飛者愈飛,走者愈走,所謂雪上加霜,欲孤陽之不滅,不可得也。
故凡治此者,但能引火歸原,使丹田煖則火就燥,下原固則氣歸精,此陰陽顛倒之神理,而或者昧之,亦猶苦海無邊,未得其岸,故余悉此,用垂普救之衣缽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