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7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景岳全書-卷之十四性集雜證謨瘴氣大梁李待詔瘴瘧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2 21:58: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景岳全書-卷之十四性集雜證謨瘴氣大梁李待詔瘴瘧論

 

 

嶺南既號炎方,而又瀕海,地卑而土薄。

 

炎方土薄,故陽燠之氣常泄;瀕海地卑,故陰濕之氣常盛,二氣相搏,此寒熱之氣所由作也。

 

陽氣泄,故冬無霜雪,四時放花,人居其地,氣多上壅,膚多汗出,腠理不密,蓋陽不反本而然。

 

陰氣盛,故晨夕霧昏,春夏淫雨,一歲之間,蒸濕過半,三伏之內,反不甚熱,盛夏連雨,即復凄寒,飲食,衣服,藥食之類,往往生醭,人居其間,類多中濕,肢體重倦,又多腳氣之疾,蓋陰常偏勝而然。

 

陰陽之氣既偏而相搏,故人亦因之而感受其寒熱不齊之病也。

 

又陽燠既泄,則使人本氣不堅,陽不下降,常浮於上,故病者多上脘鬱悶,胸中虛煩。

 

陰濕既盛,則使人下體多寒,陰不上升,常沉而下,故病者多腰膝重疼,腿足寒厥。

 

予觀嶺南瘴疾,證候雖或不一,然大抵陰陽各不升降,上熱下寒者,十有八九。

 

況人身上本屬陽,下本屬陰,茲又感此陽燠陰濕不和之氣,自多上熱下寒之證也。

 

得病之因,正以陽氣不固,每發寒熱,身必大汗,又復投之以麻黃,金沸,青龍等湯,再發其表,則旋踵受斃;甚者又以胸中痞悶,用利藥下之,病人下體既冷,下之則十無一生,若此者,醫害之也。

 

其時余染瘴疾,全家特甚,余悉用溫中固下,升降陰陽正氣之藥,十治十愈。

 

二僕皆病,胸中痞悶煩躁,昏不知人。

 

一云:願得涼藥清膈。

 

余審其證,上熱下寒,皆以生薑附子湯冷溫服之,即日皆醒,自言胸膈清涼,得涼藥而然也,實不知附子也。

 

翌日各與丹硃丸一粒,令空心服之,遂能食粥,然後用正氣,平胃等藥,自爾遂得平安。

 

更治十數人皆安。

 

蓋附子用生薑煎,既能發散,以熱攻熱,又能導虛熱向下焦,除宿冷,又能固接元氣。

 

若煩悶者,放冷服之。

 

若病煩躁,不好飲水,反畏冷不能飲者,皆其虛熱,非真熱也,宜服薑附湯。

 

沈存中治瘴用七棗湯,正與此同,亦一服而愈。

 

有用朮附湯而病愈甚,蓋朮附相濟,能固熱氣,不能發散,惟附子一味為最妙。

 

或有脈證實非上熱下寒而目黃赤者,不可用附子。

 

脈若浮洪而數,寒熱往來,無汗,乃小柴胡湯證。

 

若證有可疑,寒熱不辨,宜服嘉禾散。

 

若熱多者,冷服之。

 

嘉禾散能調中氣,升降陰陽,治下虛中滿,療四時瘟疫傷寒,使無變動,雖傷暑及陽證傷寒,服之亦解。

 

若或寒多,服之尤宜。

 

服二三日,即寒熱之證自判,然後隨證調治之,無不愈者。

 

大抵嶺南之地卑濕,又人食檳榔,多氣疏而不實,四時汗出,不宜更用汗藥,此理甚明。

 

亦有當汗下者,然終不多也,明者察之。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18:40 , Processed in 0.14549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