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4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景岳全書-卷之七須集傷寒典上六經證七】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2 20:31: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景岳全書-卷之七須集傷寒典上六經證七


●太陽經病,頭項痛,腰脊強,發熱惡寒,身體痛,無汗,脈浮緊。

以太陽經脈由脊背連風府,故為此證,此三陽之表也。

●陽明經病,為身熱,目疼,鼻乾,不眠,脈洪而長。

以陽明主肌肉,其脈挾鼻絡於目,故為此證,此三陽之裏也。

●少陽經病,為胸痛,耳聾,寒熱,嘔而口苦,咽乾目眩,脈弦而數。

以少陽之脈循肋,終於耳,故為此證。

此二陽三陰之間也。

由此漸入三陰,故為半表半裏之經。

●太陰經病,為腹滿而吐,食不下,嗌乾,手足自溫,或自利腹痛不渴,脈沉而細。

以太陰之脈布胃中,絡於嗌,故為此證。

●少陰經病,為舌乾口燥,或自利而渴,或欲吐不吐,或引衣踡臥,心煩,但欲寐,其脈沉。

以少陰之脈貫腎絡於肺,繫舌本,故為此證。

●厥陰經病,為煩滿囊縮,或氣上撞心,心中疼熱,消渴,饑而不欲食,食即吐蚘,下之利不止,脈沉而弦。

以厥陰之脈循陰器而絡於肝,故為此證。

●成無己曰:熱邪自太陽傳至太陰,則腹滿而嗌乾,未成渴也。

傳至少陰,則口燥舌乾而渴,未成消也。

傳至厥陰而成消渴者,熱甚能消水故也。

凡飲水多而小便少者,謂之消渴。

肝居下部,而邪居之,則木火相犯,所以邪上撞心。

木邪乘土,則脾氣受傷,所以饑不欲食,食即吐蚘。

脾土既傷,而復下之,則脾氣愈虛,所以痢不止。

●正陽明腑病者,由表而傳裏,由經而入腑也。

邪氣既深,故為潮熱自汗,譫語發渴,不惡寒,反惡熱,揭去衣被,揚手擲足,或發斑黃狂亂,五六日不大便,脈滑而實。

此實熱已傳於內,乃可下之。

若其脈弱無神,或內無痞滿實堅等證,又不可妄行攻下。

●仲景曰:尺寸俱浮者,太陽受病也,當一二日發。

尺寸俱長者,陽明受病也,當二三日發。

尺寸俱弦者,少陽受病也,當三四日發。

此三陽皆受病,未入於腑者,可汗而已。

尺寸俱沉細者,太陰受病也,當四五日發。

尺寸俱沉者,少陰受病也,當五六日發。

尺寸俱微緩者,厥陰受病也,當六七日發。

此三陰俱受病,已入於腑者,可下而已。

●成無己註曰:三陽受邪,為病在表,法當汗解,然三陽亦有便入腑者,入腑則宜下,故云未入於腑者,可汗而已。

三陰受邪,為病在裏,於法當下,然三陰亦有在經者,在經則宜汗,故云已入於腑者,可下而已。

●太陽證似少陰者,以其發熱惡寒,而脈反沉也。

少陰證似太陽者,以其惡寒脈沉,而反發熱也。

仲景曰:太陽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身體疼痛,若不瘥者,當救其裏,宜四逆湯。

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宜麻黃附子細辛湯。

●按此二證,謂病在太陽,其脈當浮,而反沉者,因正氣衰弱,裏虛而然,故當用四逆湯,此裏虛不得不救也。

病在少陰,證當無熱,而反熱者,因寒邪在表,猶未傳裏,故當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此表邪不得不散也。

此二證者,均屬脈沉發熱,但其有頭疼,故為太陽病,無頭疼,故為少陰病。

第在少陰而反發熱者,以表邪浮淺,可以汗解,其反猶輕;在太陽而反脈沉者,以正氣衰微,難施汗下,其反為重。

由此觀之,可見陽經有當溫裏者,故以生附配乾薑,補中自有散意;陰經有當發表者,故以熟附配麻黃,發中亦有補焉。

此仲景求本之治,其他從可知矣。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21:39 , Processed in 0.12499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