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0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景岳全書-卷之十五性集雜證謨暑證論治共五條】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2 20:07: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景岳全書-卷之十五性集雜證謨暑證論治共五條


1.陰暑證,凡暑月外感風寒,以致陰邪抑遏陽氣,而病為發熱頭痛,肢體拘急痠疼,無汗惡寒,脈緊等證,此即傷寒之屬,治以解散為主,宜正柴胡飲,小柴胡湯,或一,二,三,四柴胡飲之類,酌其寒熱虛實,隨宜用之。

若脈見微細,氣體虛弱,不可發汗者,但宜補中氣,使元氣漸充,則寒邪自散,不必攻邪也,或用補中益氣湯主之。

若邪感於外,而火盛於內,或陽明熱甚者,宜柴胡白虎煎之類主之。

若寒邪在表未解,而六脈微細,背冷惡寒,或嘔惡泄瀉,內無熱證者,此正伏陰在內,而邪不易解,雖在暑月,亦速宜溫中,如理陰煎,理中湯,大溫中飲,麻桂飲之類,皆宜速用,不可疑也,亦不可遲也。

若邪盛於外而中不甚虛者,或以五積散。

以上諸證有不能盡者,俱宜以傷寒門諸法,察而治之。

2.陰暑證,凡內傷生冷,致損胃氣,而病為腹痛,泄瀉,嘔吐者,治宜以溫中散寒為主。

若初受寒邪,停積未散,而脾氣未虛者,先宜以抑扶煎,五德丸之類主之。

若胃氣微虛者,宜佐關煎,五德丸主之。

若胃氣再虛者,宜溫胃飲,理中湯主之。

若吐瀉已甚,脾腎兼傷,而痛連小腹二陰,或成痢者,宜胃關煎,理陰煎,或九丹之類主之。

若表中寒邪,內傷生冷,表裏俱病者,宜兼治之,以和胃飲加柴胡,或溫胃飲加柴胡,或新方諸柴胡飲,察虛實而用之。

古方用大順散為溫中之總治,亦何足以盡之也。

3.陽暑以酷熱傷人,本為熱證,然陽中又有陰陽,此不可不辨也。

凡暑熱中人者,其氣必虛,以火能剋金而熱傷氣也。

然熱者不可不清,虛者不可不補,但陽中之陽者宜兼乎清,如身熱,頭痛,煩躁,大渴,大汗,脈洪滑,喜冷水,大便乾結,小水赤痛之類,皆陽證也。

若氣不甚虛,而但有火證者,宜白虎湯,或益元散主之。

或火盛之甚者,惟玉泉散更妙。

若汗出脈虛浮,煩渴有火而少氣者,宜白虎加人參湯,或仲景竹葉石膏湯,[宣明]桂苓甘露飲之類主之。

若眩暈少氣,雖煩渴而火不甚者,宜生脈散主之。

以上諸法,用治陽中之陽,皆古法之善者。

若雖壯熱口渴,而脈虛無力,或重按全無,及神困氣促者,此脾胃氣虛,元陽不足,假火之證,若誤用白虎等劑,其危立至。

4.凡中暑熱者,人皆知為陽證,而不知陽中有陰也。

蓋外中熱邪,而內亦熱者,此表裏俱熱,方是陽證,治宜清補如前。

若內本無熱,而因熱傷氣,但氣虛於中者,便有伏陰之象,故凡治暑熱之證,最當辨其陰陽虛實。

若脈虛無力,或為惡寒背寒,或為嘔惡,或為腹痛泄瀉,或四肢鼻尖微冷,或不喜涼茶冷水,或息短氣促,無力以動之類,皆陽中之陰證也。

凡見此類,但當專顧元氣,惟宜獨參湯,徐徐與之為最妙。

若兼微嘔惡寒者,宜加煨薑與人參等分主之。

再其甚者,則養中煎,理中湯,五君子煎,或五福飲,理陰煎之類,皆當隨宜用之。

若虛寒之甚,則舍時從證,桂附皆所必用,切不可因暑熱之名,而執用寒涼解暑等劑再伐陽氣,則變有不可測也。

若夏月於盛暑中,過於勞倦,因而中暑者,其勞倦既已傷脾,暑熱又以傷氣,此本內傷大虛之候,當專以調補為先,然後察其有火無火,或有邪無邪,而兼治如前可也。

5.夏月因暑致病,而醫有不知伏陰,誤投寒劑,以致吐瀉腹痛,或外熱內寒,煩躁多渴,狀若傷寒,但察其脈微神困,便是陰盛格陽之證,速宜溫藥以救其內。

6.夏月既傷暑熱,復傷生冷,外熱內寒者,當專以內寒為主,有滯者,清其滯,無滯者,益其氣,但溫中理脾,脾氣既復,而暑無不退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1 學習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20:23 , Processed in 0.09374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