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7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景岳全書-卷之十五性集雜證謨寒熱論諸熱證治共四條】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2 20:03: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景岳全書-卷之十五性集雜證謨寒熱論諸熱證治共四條


•凡熱病之作,亦自有內外之辨。

如感風寒而傳化為熱,或因時氣而火盛為熱,此皆外來之熱,即傷寒,瘟疫,時毒,痎瘧之屬也。

至若內生之熱,則有因飲食而致者,有因勞倦而致者,有因酒色而致者,有因七情而致者,有因藥餌而致者,有因過暖而致者,有因陰虛而致者,有偶感而致者,有積累而致者。

雖其所因不同,而病候無過表裏。

故在外者,但當察經絡之深淺,在內者,但當察臟腑之陰陽。

凡此諸證,在各門具有方論者,茲不再贅。

且熱即火也,故治熱之法,即當于火證門通融用之。

其有未盡之義,仍列於後。

•治熱之法,凡微熱之氣,宜涼以和之;大熱之氣,宜寒以制之;鬱熱在經絡者,宜疏之發之;結熱在臟腑者,宜通之利之;陰虛之熱者,宜壯水以平之;無根之熱者,宜益火以培之。

此其中有宜降者,所謂高者抑之也。

也宜散者,所謂下者舉之也。

有相類者,所謂逆者正治也。

有相反者,所謂從者反治也。

治熱之法,不過如此,而鮮有得其善者,豈亦由學力之未至乎。

•五臟之熱證有可據者,如肺氣上通於鼻而下主於皮毛,心氣上通於和而下主於血脈,脾氣上通於口而下主於四肢,胃氣上通於頭面牙齦而下主於肌肉,肝氣上通於目而下主於筋節,腎氣上通於喉耳而下主於二陰。

而六腑之氣,亦可因表裏以察之。

此皆病在形體也。

凡有諸中者必形諸外,故必有熱證可據,方可以熱論治,醫中關係,惟此為最。

•治五臟之熱,當察微甚。

如心經之微熱者,宜二陰煎,安神丸,天王補心丹,導赤散之類,皆可隨證酌用;其熱甚者,如瀉心湯,黃連解毒湯,八正散,直指黃芩湯,及犀角地黃湯三方皆其類也。

肺經微熱者,宜加減一陰煎,[正傳]麥門冬湯,瀉白散之類主之;其熱甚者,宜黃芩清肺飲,黃芩知母湯之類主之。

肝經微熱者,宜化肝煎,保陰煎;熱甚者,宜加味龍膽瀉肝湯,芍藥清肝散,七正散。

脾胃微熱者,清化飲,黃芩芍藥湯;陰陽熱甚者,白虎湯,太清飲,瀉黃散,玉泉散。

腎經微熱者,一陰煎,滋陰八味丸;熱甚者,正氣湯,丹溪大補陰丸;腎虛兼胃水者,玉女煎。

膀胱微熱者,五淋散;熱甚者,大分清飲,化陰煎。

三焦微熱者,徙薪飲;熱甚者,抽薪飲,大連翹飲,涼膈散,三補丸,大金花丸之類,擇宜用之。

凡清火退熱,方論甚多,此亦言其約耳。

欲盡其義,當詳考寒陣二類。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1 學習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20:51 , Processed in 0.12988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