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54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今名醫匯粹 卷七 病能集五 咽喉証105】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8 15:47: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今名醫匯粹 卷七 病能集五 咽喉証105

 

 

張子和曰︰咽與喉,會厭與舌,此四者同在一門,其用各異,喉以候氣,咽以咽物。

 

會厭與喉上下,以司開合,食下則吸而掩,氣上則呼而出。

 

是以舌抵上,則會厭能蔽其咽矣。

 

四者交相為用,乃氣與食出入之門,最急之處。

 

故《難經》言七沖門,而會厭之下為吸門。

 

及其為病,一言可了,曰火。

 

《內經》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痺。

 

一陰者,手少陰君火心主之脈氣也。

 

一陽者,手少陽相火三焦之脈氣也。

 

二火皆主脈,並絡於喉。

 

氣實則內結,結甚則腫脹,腫脹甚則痺,痺甚不通則死矣。

 

推十二經,惟足太陽別項下,其餘皆湊於喉嚨,《內經》何獨言一陰一陽結為喉痺﹗蓋君相二火,獨勝則熱結正絡,故痛且速也。

 

凡十二經,言嗌干、嗌痛、咽腫、頷腫、舌本強,皆君火為之。

 

惟喉痺最速,相火之所為也。

 

君火猶人火,相火猶龍火。

 

人火焚木,其勢緩;龍火焚木,其勢速。

 

《內經》之言喉痺,則咽與舌在其間矣。

 

以其病同是火,故不分也。

 

後人立八名,曰單蛾、雙蛾、單閉、子舌脹、木舌脹、纏喉風、走馬喉痺。

 

生死人特反掌之間。

 

治之無如砭針出血,血出則病已。

 

然喉痺為龍火,雖用涼劑,而不可使令服,宜以火逐之,以熱行寒,不為熱病扦格,乃可以散龍火。

 

凡用針創者,宜搗生薑一塊,調以熱白湯,時時呷之,則創口易合。

 

《內經》謂火鬱發之,出血者乃發之一端也。

 

若其微者,可以鹹軟之。

 

大者以辛散之,如薄荷、烏頭、僵蠶、白礬、朴硝、銅綠之類,皆其藥也。

 

方約之曰︰纏喉風、喉痺之症,其人膈間素有痰涎,或因飲食過度,或因忿怒失常,或房室不節而發作也。

 

何則?飲酒過度,是胃火動也;忿怒失常,是肝火動也;房室不節,是腎火動也。

 

火動痰上而為痰熱,燔灼壅塞於咽嗌之間,所以內外腫痛而水漿不入也。

 

治法︰急則治標,緩則治本。

 

治標用丸散,以吐痰散熱;治本用湯藥,以降火補虛。

 

諸方出症,但云風熱,未云治痰;但云治脾肝火,未云降肝腎火。

 

予雖不敏,贅以管見。

 

如挾痰加以栝蔞、半夏,或千緡湯之類︰挾肝火,加以柴胡、黃連,或小柴胡湯、左金丸之類;挾腎火,加以生地、黃柏,或四物湯加知母,黃柏之類。

 

凡人之五臟六腑皆有火,不知此三經之火,常更而為病之多也。

 

趙養葵曰︰喉咽痛,喉與咽不同︰喉,肺脘呼吸之門戶,主出而不納;咽,胃脘水之道路,主納而不出。

 

經曰︰足少陰所生病者,口渴舌乾,咽腫上氣,噎干及痛。

 

《素問》云:邪客於足少陰之絡,令人咽痛不可納食。

 

又曰︰足少陰之絡,循喉嚨,通舌本。

 

凡喉痛者,皆少陰之病,但有寒熱虛實之分。

 

少陰之火,直如奔馬,逆沖於上。

 

到此咽喉緊鎖處,鬱結而不得舒。

 

故或腫或痛也。

 

其症必內熱口乾面赤,痰涎涌上,其尺脈必數而無力。

 

蓋緣腎水枯損,相火無製而然。

 

須用六味地黃,麥冬,五味,大劑作湯服之。

 

又有色欲過度,元陽虧損,無根之火游行無製,客於咽喉者,須用八味腎氣丸大劑,煎成冰冷與飲,便引火歸原。

 

如此治法,正褚氏所謂上病治下也。

 

以上論陰虛咽痛。

 

張景岳曰︰喉痺一症,有實火虛火之別,凡實火可清;虛火即水虧症也,復有陰盛格陽者,即真寒症也,皆不宜清。

 

經云:太陽在泉,寒淫所勝,民病嗌痛頷腫。

 

其義即此。

 

喉痺所屬諸經──少陽、陽明、厥陰、少陰、厥陰、少陽為木火之藏,固多熱症,陽明為水之海,胃氣直透咽喉,火為尤甚。

 

察其情志鬱怒而起者。

 

多屬少陽厥陰;肥甘辛熱而致者,多屬陽明,此實火也。

 

若少陰絡橫骨,終於會厭,系於舌本,陰火逆沖於上,多因喉痺。

 

有實火者,自有火症火脈。

 

若因酒色過度,真陰虧損,此腎中虛火症也,非壯水不可。

 

又有火虛於下,而格陽於上,此無根之火,非溫補命門不可。

 

凡火浮於上,結於頭面、咽喉者,最宜清降,切不可升散。

 

蓋火得升愈熾,非火鬱宜發之義。

 

經曰高者抑之,正此義也。

 

陰虛喉痺者,亦多內熱,口渴喉乾,或唇紅頰赤,痰涎壅盛,然必尺脈無神,脈雖數而浮軟無力。

 

但察過於酒色,或素稟陰虛,多倦少力,是水不製火。

 

火甚者滋陰,八味煎。

 

火微而便不堅,小便不熱,六味地黃湯。

 

格陽喉痺,由火不歸原,上熱下寒。

 

診其六脈微弱,全無滑大之意,且下體絕無火証,腹不喜冷,即其候也。

 

此因色欲傷精,泄瀉傷腎所致,八味地黃湯。

 

陽虛喉痺,非喉痺因於陽虛,乃陽虛因於喉痺也。

 

因喉痺而過於攻擊,致傷胃氣。

 

凡中氣內虛,疼痛外逼,多致元陽飛越,脈浮而數,或弱而澀,聲如曳鋸。

 

此肺胃垂絕之候,速宜挽回元氣,以獨參湯飲之。

 

痰多者加竹瀝、薑汁。

 

若再用寒涼,必致不救。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00:0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