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50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今名醫匯粹 卷七 病能集五 口鼻齒証104】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8 15:46: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今名醫匯粹 卷七 病能集五 口鼻齒証104

 

 

張三錫曰︰《內經》曰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

 

又口屬上焦心肺,有病則口亦病。

 

胃中有邪熱,亦炎上作楚。

 

原其所由,七情煩擾,五味過傷,皆能致此。

 

是以肝熱則口酸,心熱則口甜,肺熱則口辛,腎熱則口咸。

 

有口淡者,知胃熱也。

 

又有謀慮不決,肝移熱於膽而口苦者;有脾胃氣弱。

 

木乘土位而口酸者;有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者,故口瘡舌破,炎上之故,不獨脾也。

 

而丹溪又曰︰勞役過度,虛火上炎,服涼藥不效,屬中氣虛。

 

虛火炎上,游行無製,用炮薑、理中湯。

 

理可見矣。

 

趙養葵曰︰口瘡者,上焦實熱,中焦虛寒,下焦陰火,各經傳變,當分別而治之。

 

如發熱作渴飲冷,實熱也,輕則補中益氣,重則六君子。

 

飲食少思,大便不實,中氣虛也,用人參理中湯。

 

手足逆冷,肚腹作痛,中氣虛寒,用附子理中湯。

 

晡熱內熱,血虛也,用八物加丹皮、五味、麥冬。

 

發熱作渴,唾痰,小便頻數,腎水虛也,用八味。

 

日晡發熱,或從小腹起,陰虛也,用四物加參、朮、五味、麥冬;不應,用加減八味丸。

 

若熱來復去,晝見夜伏,夜見晝伏,不時而動,或無定處,或從肺起,乃無根之火也,亦用前丸,及十全大補加麥冬、五味,更以附子末唾津調,塗涌泉穴。

 

若概用寒涼,為害非輕。

 

王節齋曰︰鼻塞不聞香臭,或但遇寒月多塞,或略感風寒便塞;不時舉發者,世俗皆以為肺寒,而用解表通利辛溫之藥。

 

殊不知此是肺經素有火邪,火鬱甚則喜得熱而惡見寒。

 

故遇寒便塞,遇感便發也。

 

治法,清肺降火為主,而佐以通氣之劑。

 

若如常鼻塞不聞香臭者,再審其平素,只作肺熱治之,清金瀉火消痰,或丸藥噙化,或末藥輕調緩服,久服無不效矣。

 

其原無舊症,一時偶感者,自作風寒調治。

 

鼻 者,由飲酒血熱熏肺,外遇風寒,血凝不散也;亦有非飲酒而自赤者,肺風血熱之故。

 

其鼻瘡、鼻痔、鼻癰,皆因肺熱所致,但有淺深之不同,受病之有異。

 

日久不已,經成 肉,如棗塞鼻中。

 

丹溪曰︰胃中有食積熱痰流注,故濁凝結而生 肉也。

 

鼻 宜化滯生新,四物加片芩、紅花、茯苓、陳皮、甘草、生薑等藥,調五靈末服,如氣弱加黃 。

 

齒屬腎,上下齦屬陽明,上齦陽明胃,下齦陽明大腸。

 

凡動搖袒脆而痛,或不痛,或出血,或不出血,全具如欲落之狀者,皆屬於腎。

 

齦腫不動,潰爛痛穢者,皆屬陽明。

 

或諸經錯雜之邪,與外因為患,俱分虛實治之。

 

腎經寒者,安腎丸、還少丹,重則八味丸主之。

 

如齒痛搖動,肢體倦怠,飲食少思者,脾胃虧損之症,用安腎丸,補中益氣湯並服。

 

如喜寒惡熱者,乃胃血傷也,清胃湯。

 

若惡寒喜熱者,胃氣傷也,補中益氣湯。

 

凡齒痛遇勞即發,或午後甚者,口渴而黧,或遺精者,皆脾胃虛熱,補中益氣,用六味丸或十全大補湯。

 

若齒齦腫痛, 連腮頰,此胃經風熱,犀角升麻湯。

 

若善飲者,齒痛,頰 腫,此胃經濕熱,清胃東加葛根,或解酲湯。

 

海藏云:齒齦臭穢不可近,當作陽明蓄血治,桃仁承氣湯為末,蜜丸服之。

 

間有齒縫出血者,余以六味地黃東加骨碎補,大劑一服即瘥。

 

間有不瘥者,腎中火衰也,本方加五味子、肉桂可也。

 

王節齋曰︰牙床腫痛,齒痛動搖,或黑爛脫落,世人皆作腎虛治,殊不知此屬陽明濕熱症也。

 

蓋齒雖屬腎,而生於牙床,上下床屬陽明大腸與胃,猶木生於土也。

 

腸胃傷於美酒濃味,膏粱甘滑之物,以致濕熱上攻,則牙床不清,而為腫為痛,或出血,或生蟲,由是齒不得安,而動搖黑爛脫落也。

 

治宜瀉陽明之濕熱,則牙床清寧而齒固矣。

 

張介賓曰︰口苦口酸等症,《原病式》皆指為熱,不知口苦未必因心火,口淡未必盡胃熱。

 

凡思慮、勞倦、色欲,多有口苦舌燥,飲食無味。

 

或因心脾虛,肝膽邪溢而為苦;或因肝腎虛,真陰不足而為燥。

 

凡口淡,或大勞、大汗、大泄、大病後,多有此。

 

若無火症火脈,皆勞傷之症。

 

凡口渴與口乾不同︰渴因火燥有餘,多實熱,干因津液不足,為陰虛。

 

然渴有實熱之渴,亡陰之渴。

 

凡大瀉、大汗、大勞、大病、新產、癰疽後,悉由亡陰水虧所致。

 

舌苔黑,有虛火、實火之別︰實熱之黑,必兼紅紫乾渴或多芒刺;若沉黑少紅,而帶潤滑,非實証也。

 

六脈細弱,形困氣倦,最為虛候,必寒水乘心,火不歸原之病,治標即死。

 

鼻塞由風寒者,多噴嚏,多在太陽,宜辛散。

 

火炎上焦,出自心肺,黃芩知母湯。

 

火甚多出陽明,微兼頭痛,竹葉石膏湯。

 

大約常塞者多火,暴塞者多風,以此辨之。

 

鼻淵由太陽督脈之火上連於腦,多由濕熱上熏,津汁溶溢而下,有作臭者,古方用辛散,不若但清陰火,而兼以滋陰,為高者抑之之法。

 

若流滲既久,液道不能扃固,故新病多因於熱。

 

漏泄既多,傷其髓海,則氣虛於上,多見頭腦隱痛,及眩運不寧等症,此非補陽不可,宜十全大補湯。

 

陽明熱壅牙痛,清胃散。

 

腎陰虛,為熱渴,玉女煎。

 

外治,辛溫可散熱,三香散、赴筵散。

 

蟲牙蛀空痛,巴豆丸。

 

牙縫出血,胃火所致;亦有陰虛於下,格陽於上,六脈微細,血出不止,手足厥冷,速宜鎮陰煎。

 

腎虛症當辨寒熱,熱六味丸,寒八味丸,通加骨碎補丸,妙。

 

若齒牙浮動脫落,牙縫出血,而口不臭,亦無痛,腎中陽虛,安腎丸。

 

走馬牙疳,腐爛脫落,速內瀉陽明之火,外宜冰白散、三仙散,或用乾棗燒存性,同枯礬敷之效。

 

凡齒脆、搖動疏豁,或突而不實,宜補腎,若因勞酒色,齒有浮突之意,輕輕咬實,漸咬漸齊。

 

或日行二三次,而根自固。

 

於小解時,先咬定牙根,則腎氣可攝。

 

非但固精,亦能堅齒。

 

又夜晚漱洗,或飯後必漱齒,至老堅白不衰。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6 23:44 , Processed in 0.35937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