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3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今醫統大全 幼幼匯集(中) 黃膽門 (第十五)2544】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8 09:43: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今醫統大全 幼幼匯集(中) 黃膽門 (第十五)2544

 

 

錢氏曰︰凡小兒身、皮、目皆黃者,黃病也。

 

身痛,膊皆強,大小便澀,一身皆黃,面目指爪皆黃,小便如屋塵色,著物皆如黃染,此黃膽也。

 

二証多病於大病後。

 

又有一証,生下百日及半年,不因病後,身微黃者,胃熱也,大人亦同。

 

又有面黃、腹大、食土,渴者,脾疸也;又有自生而身黃者,胎疽也。

 

經云︰諸疸皆屬於熱,色深黃者是也。

 

若淡黃者兼白,胃怯,胃不和也。

 

丹溪云︰不必分五,同是溫熱,如 曲相似,此理甚明。

 

《全嬰方論》云︰夫發黃者,皆由寒濕之氣蘊結於脾胃,蒸發而成也。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熱壅,必發黃。

 

巢氏曰︰小兒百日、半歲,非傷寒疸病,而身微黃者,亦是脾胃熱,不可灸,火灸之則熱甚。

 

此是將息過度所為。

 

微薄其衣,欲與除熱丸散投之自歇。

 

不得妄與湯劑及灸,為害不淺淺也。

 

《脈經》曰︰脈沉,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皆發黃。

 

凡欲黃,寸口無脈,鼻氣冷,並不可治。

 

羅謙甫云︰一小兒季夏身體蒸熱,胸膈煩滿,皮膚如潰橘之黃,眼中白睛亦黃,筋骨痿弱,不能行立,此由季夏之熱,加以濕令而蒸熱,薄於經絡,入於骨髓,使臟氣不平,故脾遂乘心,濕熱相合,而成此病。

 

蓋心火實則身體蒸熱,胸膈煩滿,脾濕勝則皮膚如潰橘之黃,有餘之氣必乘己所勝,而侮所不勝,是腎肝受邪而筋骨痿弱不能行立。

 

《內經》言︰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

 

又言濕熱成痿是也。

 

茵陳湯 治小兒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越熱,不能發黃也。

 

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欲飲水者,此為瘀熱在裡,必發黃。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色,小便不利,腹痛者並主之。

 

山茵陳 梔子仁 川大黃(各等分)右咀,水煎,加減服。

 

日進三服,小便當和,尿如皂莢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痛,黃隨小便中去也。

 

加減瀉黃散此藥退脾土,復腎水,降心火。

 

黃連 茵陳(各五分) 黃耆 黃芩 茯苓 山梔(各三分) 澤瀉(二分) 上咀作一服,水一盞,煎六分,食後熱服。

 

一服減半,五日再服愈。

 

梔子柏皮湯 治小兒身黃發熱。

 

梔子仁(十枚) 甘草(炙一兩) 黃耆(二兩) 上咀,水一盞,煎六分,加減服。

 

犀角散 治小兒黃膽,一身盡黃。

 

犀角(一兩) 茵陳 栝蔞根 升麻 龍膽草 生地黃(各半兩) 寒水石(四錢) 上咀,水一盞,煎六分,溫服。

 

一方治小兒忽發黃,面目皮肉盡黃,栝蔞汁和蜜服之神效。

 

茯苓滲濕湯 治小兒黃膽,寒熱嘔吐,渴欲飲水,身面俱黃,小便不利,不得安臥,不思飲食。

 

白茯苓(五分) 澤瀉(三分) 茵陳(六分) 豬苓(二錢) 黃芩 黃連 梔子 防己 白朮 蒼朮 陳皮 青皮 枳殼(各錢) 上咀,水一小盞煎六分,徐徐溫服。

 

丹溪一方 治小兒吐瀉,黃膽。

 

三棱 莪朮 青皮 陳皮 神曲 麥芽 黃連 甘草 白朮 茯苓(各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溫湯調服。

 

傷乳者,麥芽湯調;時氣,用紫蘇湯;發熱者,薄荷湯、茵陳五苓散,沸湯調服。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22 23:5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