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癃閉方 加味苓桂朮甘湯】
脈沉水腫,與脈浮水腫迥異。
脈浮者,多系風水,腠理閉塞,小便不利。
當以《金匱》越婢湯發之,通身 得汗,小便自利。
若浮而兼數者,當是陰虛火動,宜兼用涼潤滋陰之藥。
脈沉水腫,亦未可遽以涼斷。
若沉而 按之有力者,系下焦蘊熱未化,仍當用涼潤之藥,滋陰以化其陽,小便自利。
惟其脈沉而且遲,微弱欲無,詢 之更自覺寒涼者,方可放膽用此湯無礙。
或但服生硫黃,試驗漸漸加多,亦可奏效。
特是腫之劇者,脈之部位皆 腫,似難辨其沉浮與有力無力,必重按移時,使按處成凹,始能細細辨認。
苓桂朮甘湯,為治上焦停飲之神方。
《金匱》曰︰“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朮甘湯主之,腎 氣丸亦主之。”
喻嘉言注云︰“呼氣短,宜用苓桂朮甘湯,以化太陽(膈上)之氣;吸氣短,宜用腎氣丸,以 納少陰(腎經)之氣。”
推喻氏之意,以為呼氣短,則上焦陽虛,吸氣短,則下焦陰虛,故二方分途施治。
然 以之為學人說法,以自明其別有會心則可;以之釋《金匱》,謂其文中之意本如是則不可。
愚臨証體驗多年, 見有膈上氣旺而膺胸開朗者,必能運化水飲,下達膀胱,此用苓桂朮甘湯治飲之理也。
見有腎氣旺,而膀胱流 通者,又必能吸引水飲,下歸膀胱,此用腎氣丸治飲之理也。
故仲景於上焦有微飲而短氣者,並出兩方,任人 取用其一,皆能立建功效。
況桂枝為宣通水飲之妙藥,茯苓為淡滲水飲之要品,又為二方之所同乎。
且《金匱》 之所謂短氣,乃呼氣短,非吸氣短也。
何以言之,吸氣短者,吸不歸根即吐出,《神農本草經》所謂吐吸,即 喘之替言也。
《金匱》之文,有單言喘者,又有短氣與喘並舉者。
若謂短氣有微飲句,當兼呼氣短與吸氣短 而言,而喘與短氣並舉者,又當作何解耶(惟論溢飲變其文曰氣短似言吸氣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