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心病方 安魂湯】
治心中氣血虛損,兼心下停有痰飲,致驚悸不眠。
龍眼肉(六錢)酸棗仁(四錢,炒搗)生龍骨(五錢,搗末)生牡蠣(五錢,搗末)清半夏(三錢)茯苓片(三錢)生赭石(四錢,軋細)
若服一兩劑後無效者,可於服湯藥之外,臨睡時用開水送服西藥臭剝一瓦,借其麻痺神經之力,以收一時之效,俾湯劑易於為力也。
方書謂︰痰飲停於心下,其人多驚悸不寐。蓋心,火也,痰飲,水也,火畏水刑,故驚悸至於不寐也。
然痰飲停滯於心下者,多由思慮過度,其人心臟氣血,恆因思慮而有所傷損。
故方中用龍眼肉以補心血,酸棗仁以斂心氣,龍骨、牡蠣以安魂魄,半夏、茯苓以清痰飲,赭石以導引心陽下潛,使之歸藏於陰,以成瞌睡之功也。
一媼,年五十餘,累月不能眠,屢次服藥無效。
診其脈有滑象,且其身形甚豐腴。
知其心下停痰也。
為製此湯,服兩劑而愈。
一婦人,年三十許,一月之間未睡片時,自言倦極仿佛欲睡,即無端驚恐而醒。
診其脈左右皆有滑象,遂用苦瓜蒂十枚,焙焦軋細,空心時開水送服,吐出膠痰數碗,覺心中異常舒暢,於臨眠之先又送服熟棗仁細末二錢,其夜遂能安睡。
後又調以利痰養心安神之藥,連服十餘劑,其証永不反複矣。
《內經》邪客篇有治目不得瞑方。
用流水千裡以外者八升,揚之萬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葦薪。
水沸,置秫米一升,製半夏(製好之半夏)五合,徐炊令竭為一升半。
去其渣飲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為度(知覺好也)。
故其病新發者,複杯則臥,汗出而已矣,久則三飲而已也。
觀此方之義,其用半夏,並非為其利痰,誠以半夏生當夏半,乃陰陽交換之時,實為由陽入陰之候,故能通陰陽和表裡,使心中之陽漸漸潛藏於陰,而入睡鄉也。
秫米即蘆稷之米(俗名高粱),取其汁漿稠潤甘緩,以調和半夏之辛烈也。
水用長流水,更揚之萬遍,名曰︰“勞水”,取其甘緩能滋養也。
薪用葦薪,取其能暢發腎氣上升,以接引心氣下降,而交其陰陽也。
觀古人每處一方,並其所用之薪與水及其煎法、服法,莫不詳悉備載,何其用心之周至哉﹗
引用: http://www.jklohas.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124:2010-05-25-06-51-20&catid=122:2010-05-25-06-49-40&Itemid=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