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豐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易經証釋】

 關閉 [複製鏈接]
1621#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0:24:3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4-經文講義-解卦-釋彖辭-12


宗主疏述前講彖辭。


夫子恐人猶未明解。


令為補釋。


彖辭分三段。


即解利西南無所往為一段。


其來復吉為一段。


有攸往夙吉為一段。


以吉利分別占象。


而前云無所往。


後云有攸往。


前後大異。


為人所最不能明釋者。


夫子特以時釋之。


時有已往現在未來。


諸卦皆有此三時之分。


惟解特著其例。


時有先後。


則事有往來。


故第一段指現在言。


而二段指未來言。


三段則指既往言。


時已不同。


行自有別。


占乃大殊。


故無所往者。


時也。


有攸往者亦時也。


不過先後之分耳。


卦之言時。


為易之要義。


乾已示其例矣。


而解卦以蹇之變。


由坎艮易為震坎。


此中遞嬗。


自有先後之分。


即就卦言。


六子出于乾坤。


震坎皆由坤索乾而得。


坤為大母。


一變為震。


再變為坎。


三變為艮。


此由陰以成陽也。


溯原反本。


則艮之復必為坎。


坎之復必為震。


震之復必仍為坤。


艮坎之蹇。


復為坎震之解。


此不獨卦之往來而已。


若由解之復。


則坎易為震。


震易為坤。


則雷水解。


乃變地雷復。


故彖辭其來復句復字。


點出復卦。


明所變即所反復也。


凡卦中有卦名之字。


皆與之有相關之義。


如泰卦已著其利。


解辭來復。


非僅指其往復。


實兼明其所變即地雷復也。


而其已往。


則為其對位。


風火家人。


辭所謂夙吉。


夙字即包夙世之意。


猶前身也。


以解為八宮震宮二世。


而家人則巽宮二世。


皆從八宮次序推來。


八宮之序。


實明六十四卦遞嬗生息者。


由八卦生六十四卦。


皆有本有源。


其前身後世皆可推出。


解之內外皆失正。


而家人則皆得正。


此釋彖稱其得中。


為由變而仍復于正。


即撥亂反正之義。


亂已復正。


更何蹇之大解哉。


故以解名。


實以其善變而能用時。


因時而能復正也。


大哉復乎。


天地之心于斯見焉。


此治亂之數。


興亡之機。


細觀地雷復象辭。


即可明解卦彖辭之有指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22#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0:24:5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4-經文講義-解卦-釋彖辭-13


即以時令言。


解當春雷將動。


雨水時下之日。


而其氣。


則自冬至一陽來復之時為始。


故復為十一月。


解則在正二月之間。


雨水驚蟄之際。


為陽自地下上升。


由復而臨而泰。


然在天地交泰之後。


而非雷天大壯之時。


交泰已見氣之和。


解則由其和而雲雨作。


是交泰為春之始。


而解為春雨之施。


春雖以陽和主生育。


而生育必待雨澤。


天雖以陽升為生機。


而生機必待雷鳴。


雷不鳴則生機不暢。


雨不降則生育不全。


天地生化之功。


必因解而見。


故釋文天地解而雷雨作。


雷雨作。


而百果草木皆甲坼。


證明解之時用。


正不在交泰之下。


不過交泰當其體。


解則明其用。


交泰指其道。


解則著其功。


此解之與泰。


相因相成。


而其本源則仍地雷復也。


地雷復者。


一陽初動。


震之始見于用。


而解則二陽遞升。


震乃全著其功。


故復卦之震在坤下。


而解卦之震則移坎上。


坎在後天代坤。


正以其有坤之德用。


備坤之事功。


坤為地。


兼水土二者。


坎則天一生水。


為五行之始。


水下有土。


水旁有陸。


無土不能成水之用。


故後天之坎。


為一陽二陰。


剛柔相盪。


而後成其生成之功。


此坎在下代坤。


而非雷地豫之象。


豫者先也。


解則已見。


豫者未著形。


解則已成用。


兩陽上下相倚。


而四陰縱橫相互。


如春日之溫和。


又有雷雨以潤澤之。


缺一則不能竟其德用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23#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0:25:1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4-經文講義-解卦-釋象辭-14


故解卦之用。


與諸卦均相關聯。


而其時則自別。


時而坎險。


則無可為。


故曰無所往。


以往仍將陷也。


時尚震動。


則有可為。


故曰有攸往。


以往必有功也。


而其機皆在于變。


變則進于吉利。


不變則雖解亦無所用之。


為其丁蹇之餘。


在險地之內。


逢難之後。


待奮進之機。


此時之可貴。


而惟智者知之。


譬之內功。


靜以生動。


不動則氣不周流。


輕動則神不為守。


此動之先必靜。


而動之後必和。


和而後精液自蒸。


神明自充。


水火既濟之象。


雷雨交作之功。


其機則存于腎與心。


其道則協于剛與柔。


其用則發于氣與血。


其成則達于生與化。


此春日之榮。


萬物生育之時。


推而大之。


即中和位育之事。


彖辭引天地解雷雨作為證。


足見其功行之大矣。


後天之竅閉塞不通如蹇。


而靜功之力。


宣暢入微。


則解也。


解則百脈已和。


全體周流。


神形會通。


長生久視之道。


此解字所取義。


如刀之解牛。


批窾導隙。


迎刃而解矣。


習易者可細味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24#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0:26:0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4-經文講義-解卦-釋象辭-15


象曰。


雷雨作解。


君子以赦過宥罪。


宣聖講義此申釋解卦象辭也。


解與屯為同體卦。


是震合坎而成者。


屯則坎在震上。


解則震在坎上。


一上下間。


而稱名異。


取象殊也。


屯為水上于雷。


雷在雲中。


故稱雲雷。


而坎乃以水變為雲矣。


解卦坎水在下。


水在雷下。


是已成雨。


故稱雷雨。


乃升降之別。


功用之不同也。


雲生于水。


而蒸為氣。


上升于空。


猶未竟其用也。


雨則由雲之升。


上遇異氣。


復凝為水。


而後下降其用始明。


雲雨之與水。


蓋一物而三變。


一體而異用。


故在地為水之本象。


經日之熱蒸而變為雲。


經空之冷襲而變為雨。


或雪。


或雹。


不復停留空中。


淅瀝而下。


至地遂變為水。


此三變化。


水之本能。


亦天地絪縕之道。


生化消息之例。


不若火之變少也。


然離卦之象。


亦非一。


如火。


如日。


如明。


如電皆離也。


火在地而日行天。


明則照于物。


電則發于氣。


其用也亦有溫熱與光明。


蒸騰與絪縕之分。


為其體用原相賅。


而所象自不一也。


水之體用。


固與火相並稱。


而其變象則尤明顯。


如雲如霧。


如露如霜。


如霓如霞。


如雪如雨。


皆水也。


皆坎之所象也。


其用尤多。


為潤溉。


為周流。


為儲積。


為濆激。


大若海洋。


小若池澮。


藏若井水。


懸若瀑布。


何非水也。


故坎所象。


實以水之多類。


而其稱名。


視其時地而定之。


如春夏為雨為雹。


秋冬為霜為雪。


此時之異也。


在山為泉為瀑。


在下為江為河。


此地之異也。


而易之取象。


由是辨焉。


故同一坎也。


在屯為雲。


在解為雨。


不得執此例彼。


有違掛物取象之義。


言易卦有限。


而象物無窮也。


解以坎合震。


故其象為雷雨作解。


為雷在雲中未動也。


不見其象。


既動而有光有聲。


則知其為雷。


雷電一也。


而聲光分焉。


雷電既見。


雲中之氣乃化。


所含之水乃凝而下降。


斯為雨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2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0:26:4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4-經文講義-解卦-釋象辭-16


然人知雲之成雨。


由于空中冷氣之侵。


而不知雷電之發。


亦由空中二氣之激。


以陽氣喜宣發。


而陰氣好閉藏。


雷之自地上升。


陽之始動其氣鬱勃。


其勢猛烈。


一至天空。


遇陰冷之抑揭。


遂不覺突然相軋。


轟然成聲。


盪然相磨。


閃然成光。


皆二氣之功錯激盪。


以見其象。


故震卦以一陽在二陰之下。


陽升而陰降。


遂成猝然相遇之象。


陽動而陰靜。


遂成決然相拒之情。


故雷電既見。


雨澤斯降。


為陰陽一戰之後。


其力必洩。


其數必仍復于和平。


故有雷之雨。


輒一瀉無餘。


不似秋雨之清淒。


春雨之綿密。


往往連多日不晴明也。


氣既瀉。


力已盡。


盛者復平。


盈者復絀。


故雷雨之後。


頃刻天朗氣清矣。


此即所謂解之象也。


天以雷雨。


而解放。


萬物遂其生成。


人道乃師之。


赦過宥罪。


不事誅求。


此易教之本旨。


人法天而秉道。


推乾大生之德。


成中和位育之功。


以坎之潤。


震之奮。


猶物之生。


務資其發育。


此天道春夏之令。


而在陽德方盛之時。


古者生殺有時。


必奉天道。


月令所紀。


王制大端。


春夏發育。


則惟助其發揚。


秋冬收歛。


則可事于刑伐。


春不刑人。


夏不興戎。


為恐干天和也。


天方生之。


我則毀焉。


是為逆天。


故解卦君子赦宥罪過。


非棄法也。


而期于法外施仁。


既曰過曰罪。


是以彰其法矣。


而後赦之。


則可見生生之德。


仁慈之心。


如天之春。


無物不長。


罪過且宥。


其無辜者更不虞膏澤之不逮矣。


刑法可緩。


則其餘供應者。


更獲免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2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0:27:2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4-經文講義-解卦-釋象辭-17


此即人道之解。


上應天時者也。


夫解之為卦。


以雷雨合作而成用。


其威即其恩也。


其嚴即其和也。


在雷雨之始。


天威儼然。


莫不畏懼。


此猶法令之森嚴。


及雨澤既沛。


萬物昭蘇。


莫不欣欣向榮。


則猶赦宥之仁厚也。


二者並行不悖。


非以情廢法。


以公徇私也。


故赦宥者。


一時之恩。


罪過者。


不易之法。


法行而民無怨。


恩周而治不渝。


此聖王之世。


而有取于解者也。


天道不以威而尊。


人道不以苛為明。


生生之功。


與時偕行。


亂之將治。


必本于仁。


蹇之將解。


必仿于春。


冬寒之日。


萬物皆枯。


春風一動。


生意復腴。


亂離之紀。


人類皆瘏。


仁政既至。


天下昭蘇。


此解之為象。


而辭則重在赦過宥罪。


不如是不足以達解之道。


成解之功也。


故曰雷雨作。


解作字包振奮之義。


有作之時。


不作將奚解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2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0:28:2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4-經文講義-解卦-釋爻辭-18


宗主附注解卦雖有解緩之功。


而其初仍在坎險中。


故非易解之事。


必經努力奮進。


本震動之用。


方克出坎險之難。


解自蹇變。


而蹇則百計不得脫險。


解則苟能勇進。


自有免離之方。


為其中互既濟。


與蹇互未濟者相反。


既得濟矣。


尚何險之慮哉。


然既濟之象。


藏于卦中。


必自二至五。


始見其效。


故樞紐仍在中爻。


而功力必賴人事。


人定勝天。


常于解中見之。


又曰解象辭所云赦宥。


固與噬嗑反。


噬嗑以雷電交至。


與豐同體。


在噬嗑象辭曰。


明罪?法。


在豐象辭曰。


明法致刑。


其義甚近。


而其往來卦。


則為賁與旅。


賁旅亦同體卦。


賁曰無敢折獄。


而旅曰明慎用刑。


不留獄。


其意亦相類。


解與噬嗑反。


與賁旅則相似。


賁旅為離艮。


而解為雷水。


水火不相射。


而震艮為顛倒之象。


坎與震。


猶離與艮。


一陰一陽。


互成其用也。


然亦有異焉。


艮離者次女少男。


震坎則長男中男也。


陽少者。


卦為陽。


陽多者。


反為陰。


此解為陽。


而由蹇之變。


蹇亦以艮為主用。


艮固同也。


山之德在止。


而雷之用在動。


動止相反。


故解與賁旅同而不同。


為其用同而體殊。


時同而地異也。


解順乎時而有其地。


故得主赦免之政。


賁旅則時至而地不宜。


有其德而位未稱。


雖欲施仁沛澤。


而勢不之許。


為其權所限。


而事宜?避。


故賁旅之時。


不當問及刑獄。


而解象則以赦宥刑獄為重。


二者之異。


猶君主之與司法者。


君雖不司獄。


而有赦宥之權。


法官雖司刑。


卻必聽命于上。


而後能執行之。


此賁旅之用小。


而解之得時宜也。


細繹象辭。


即可知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28#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0:29:5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4-經文講義-解卦-釋爻辭-19


初六。


無咎。


宣聖講義此解初六爻辭也。


爻辭僅無咎二字。


諸卦尚少此例。


以解初爻為坎。


亦即坤之初六。


以柔在下。


剛位而柔爻一者得匹。


在潛藏之時。


功用莫著。


故占無咎。


而不著其用。


解本由蹇變。


蹇之上為解之初。


蹇上六以地位之尊。


時用之窮。


其咎孔多。


今降而下。


以為解之初。


則其行至順。


其德至易。


自無咎矣。


況以柔履剛。


二者協和。


而陽德方潛。


志不欲用。


陰德雖險。


情適相投。


此無咎二字。


猶無所咎也。


吉凶悔吝生乎動。


不動更何咎哉。


凡爻之初。


多不動。


以在地之下也。


而其動者。


必以陽。


以其志升也。


如地雷復。


則動自下。


雖在初爻而以剛履剛。


必乘陽德。


當復之時。


自剝上九。


返為復之初九。


故曰無咎。


解之初六亦猶此例。


自蹇上六來。


安于下。


而不求動。


以九二之鄰接。


有中和之提攜。


似用而時未至。


以外反上。


合乎坤之安貞。


似可守而位未宜。


故行止皆不昭。


動靜任其性。


柔乃得剛。


初而近二之陽。


順而就正在下。


下不違乎中行。


故無咎也。


以卦名解。


為緩蹇之難。


而初六猶在坎陷之內。


欲緩而未能離其地。


第上與九四應。


恰得其濟。


是體安靜而外光明。


行止雖未昭而義可免咎。


蓋以在動先也。


初之與四。


為主賓之別。


內外之分。


體用之間。


交互之際。


果剛柔匹敵。


上下協和。


則必免于咎戾。


他卦皆然。


而解尤著。


故爻辭直云無咎。


不及其行止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29#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0:30:4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4-經文講義-解卦-釋爻辭-20


象曰。


剛柔之際。


義無咎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初六柔爻剛位。


上與九四應。


亦一剛一柔。


故曰剛柔之際。


際交際。


言相交之地。


在二者之間。


猶中也。


位中而德和。


無猜虞之意。


內體而外用。


有互濟之情。


故不及行止。


而其義無咎。


義者宜也。


猶曰宜其無咎也。


凡易占吉。


必剛柔得中。


而能和。


得中者不偏。


能和者不悖。


坎震二卦原相協。


而爻以陰陽互應。


又無猜嫌。


此無咎之所由來。


況全卦中互既濟。


而大用見于震動。


震在外主用。


有發揚之志。


無艱險之虞。


初六猶其基也。


由此以進。


益臻光明。


故至九二。


遂孚貞吉之占。


而有狐矢之獲。


更可反證初六無咎之義。


未動即協于中和之用。


既動自昭其光大之行。


此卦名解。


言如芽之解甲。


筍之解籜。


愈進愈壯。


愈行愈舒之象。


是雖不言用。


其用已見于無咎二字。


釋文述明剛柔之際。


以推闡無咎之由來。


可知解之為解。


必隨時而漸見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0#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0:31:2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4-經文講義-解卦-釋爻辭-21


九二。


田獲三狐。


得黃矢貞吉。


宣聖講義此解九二爻辭也。


九二居內卦之中。


而以陽履陰位。


為坎中爻。


坎以陽陷名坎。


九二雖本坎陷之象。


幸與上六五相應。


九四相親。


二四同功。


兩剛相對。


中夾六三。


以離易坎。


反陷暗為升明。


此由互象之變。


而助其德用也。


故爻辭稱有獲狐矢。


而協占貞吉。


田指田獵。


春蒐夏苗。


秋彌冬狩。


皆田也。


禮有定制。


田有定時。


而出命必自上位。


行于眾。


而明武功。


序于禮。


而著文教。


聖人乃以田為大事焉。


聚民以從禽。


論功以定賞。


講弓矢馳聘之術以尚武。


習步伐進退之儀以明序。


其旨在供祭祀。


備享宴。


及百工之用。


儲器物之材。


故田獵之所貴。


非逞志于馳逐射殺。


快心于甘味美服者也。


田必有獲。


獲必有用。


不貪多以恣損傷。


不輕勞以擾民眾。


故田有時。


而行有度。


解者解蹇之難。


當夫干戈之擾。


烽火之害。


欲遞罷之。


非其時。


以聚之易。


而散之難。


必有事以漸緩其勢。


有行以改易其情。


使民眾知兵氣之將銷。


征戎之有代。


雖在戎而無爭戰之虞。


雖有勇而無鬥殺之用。


故使于田以從獵。


逐獸以驗功。


亦猶凱旋之師。


罷爭之日。


其難既解。


其志將諧。


且將供會同之需。


賜享之備。


舉田以束武事。


獲獸以奏和平。


此解九二所占。


而在內正位。


得以柔承剛之象也。


解與屯同體。


屯六三曰即鹿無虞。


亦田也。


但屯稱鹿。


而解言狐。


狐鹿皆獸。


其情則殊。


鹿易得而孤難獲。


今獲三狐。


足見功之不小。


三猶眾也。


數稱三者。


多概指三以上。


狐者坎之象。


而其色有黃玄白之異。


今言黃矢。


重在坤之用也。


二本坤位。


卦外互坤。


故彖辭利西南。


與坤同。


矢不獨弓矢。


與噬嗑之金矢相證。


古屎矢一字。


黃矢猶乾矢撅之意。


以其出于後也。


坎固有矢之象。


而九二一陽在兩陰中。


有出矢之象。


所得雖微。


而所含義在于達坤之用。


明坤之道。


坤以安貞協吉。


九二雖陽。


地猶坤也。


故占貞吉。


與坤之德用相稱也。


黃矢由田得來。


其功似難與狐比。


然所獲不以矢而以位。


不以坎陷。


而以坤厚。


坎後天代坤。


九二之占。


可證其代坤之功。


亦如噬嗑之得金矢。


皆以功明其德。


行昭其志。


物不必貴。


其道可貴。


行不足稱。


其志可稱。


以安貞之行。


易險陷之用。


以厚載之德。


易難險之情。


九二之占吉。


可見解之真義矣。


解其急以即于安。


解其難以就于和。


此九二之以柔善承剛也。


而其大義不外得中。


中則和。


和則解。


剛柔既和。


內外適中。


有何蹇之不解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1#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0:31:5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4-經文講義-解卦-釋爻辭-22


象曰。


九二貞吉。


得中道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九二得貞吉之占。


故其用合乎中道。


中道之所指有三。


一九二為內卦中位。


二九二以陽履陰。


柔善承剛。


合于中和之德。


三自二至五中互既濟之象。


有中和之功。


以此三者。


曰得中道。


非但以位在中也。


然中位實為第一義。


位中者。


時亦中。


時位既中。


功用自大。


況剛柔相協。


內外交濟者乎。


故九二貞吉。


實由中道得來。


而其要。


則仍在解推坤之德。


順承之志。


位雖柔而爻則剛。


乾加于坤之謂也。


故爻辭特揭貞字。


明其吉所從占。


貞正也。


坤之大用在利貞。


九二陽爻。


而能協于陰位。


如人守貞自固。


則能克諸外患而無虞。


坎雖險陷。


得震之升陽。


相濟成用。


乃占貞吉。


此九二九四相應。


易坎為離之象。


而貞吉之占。


乃由九二得焉。


一陰一陽。


不偏不陂。


狐矢既獲。


貞吉斯見。


與九四朋至斯孚。


正相對照。


為兩陽之能相協。


且恰與二四之位相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2#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0:32:2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4-經文講義-解卦-釋爻辭-23


六三。


負且乘。


致寇至。


貞吝。


宣聖講義此解六三爻辭也。


六三坎之上爻。


中爻之始。


人道所明。


柔和平剛。


與九二九四反。


上與六五應。


重陰夾陽。


互成坎象。


故辭有致寇之語。


負且乘。


為不倫不類。


負則以力稱。


而不憚勞。


乘則以逸稱。


而務求安。


此相悖也。


今負物而乘。


是君子而親小人之事。


富者而兼賤役之行。


謂為貧則不宜乘。


謂為貴則不宜負。


乘而負。


是將暴其多財。


而不欲假人之手。


易啟貧賤覬覦之心。


一也。


乘而自負。


是重視物。


而不甘奔走之勞。


人必以為搶奪而來。


易致盜賊猜疑之情。


二也。


苟重物而輕其人。


則人將掠其物。


苟重人而輕其物。


則人將縶其人。


此不免于盜。


或寇之所伺矣。


寇不限于盜。


凡足掠取而傷害者。


皆寇也。


為其有損于己。


而將為患于身。


雖無仇怨。


亦難相容。


何哉。


慢藏誨盜。


徇欲傷身。


愚夫所行。


知者所戒。


貞吝二字。


言其不免于咎悔。


雖貞無益。


為其得失縈心。


利害昏智。


既乘其守。


將何用貞。


貞者守正不失之謂。


不正胡守。


貪得易失。


故貞吝之占。


明其不能免咎悔也。


解卦以解緩為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3#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0:33:1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4-經文講義-解卦-釋爻辭-24


則凡有圖私利而恣其情志者。


皆與解義悖。


六三以坎險之且出。


有徇物而貪得之心。


以為在不定之時。


不備之地。


囊括以負。


車載以行。


自謂得計。


而不知失其正者難守。


非其有者難保。


貨悖而入。


亦悖而出。


此六三之致寇。


雖貞終吝也。


貞者坤之本德。


囊括車載。


坤之本用。


而坎不足以稱之。


則六三之辭。


明坎與坤之異。


其道在于中與正否。


坤之安貞厚載。


有其中正之德。


坎以險陷之志。


而求效坤之行。


則其得也終必失之。


其貞也。


終且悔焉。


又貞吝。


兼含有不足于守之意。


吝嗇也。


不足也。


貞吝猶言守正不足。


自戾于道也。


物之吝惜為貪。


德之吝惜為惡。


貞固美德。


而自歉焉。


將奚守哉。


則六三之吝。


由于德之不明。


行之不當。


徇欲履邪。


貪得忘禍。


正由其不克如九二之貞也。


己之不貞。


物奚與保。


此致寇之占。


不必以負乘。


而其象則因負乘見之。


志不可知。


行則易見。


有貪邪之行。


其私慾之害可知。


故爻辭以負且乘。


昭其惡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4#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0:33:5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4-經文講義-解卦-釋爻辭-25


象曰。


負且乘。


亦可醜也。


自我致戎。


又誰咎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負且乘。


為非正大光明之行。


故曰可醜。


行不當。


則視聽不合于儀。


事不宜。


則觀瞻有戾于道。


雖為之者若無?。


而見之者必生心。


況既負而乘。


必包藏珍貴。


尊而賤。


必跡近邪淫。


此醜字乃兼羞辱之意。


非徒不美而已。


致寇曰致戎。


以其所遇。


可大可小。


或為盜竊。


或屬捕役。


推之于國于家。


有伺之者。


則仇也。


敵也。


其害不止于身。


故曰戎。


致戎猶書興戎之例。


戎之來由于負乘。


故曰自我致之。


禍自己求。


更將誰咎。


爻辭占貞吝。


明其行之不宜。


守之不足。


進退失據。


其咎匪他人任也。


凡易辭貞字。


皆指反己固守之義。


六三之失。


由己之徇慾。


行之違正。


非時地之咎。


而亦不外時地之所使。


蓋負且乘。


非常之行。


必有近于時。


囿于位者。


智不及辨。


勢不及緩。


乃犯人之疑。


而召禍之至。


此六三之所占。


有異于他爻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0:34:4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4-經文講義-解卦-釋爻辭-27


又曰解六三爻負且乘。


含有貪掠二者之戒。


以負而乘。


非貪即掠。


貪則惜物而重身。


遂躬負物而乘車馬。


掠則情急而不遑擇。


遂負物乘以圖速逃。


皆不正大之行也。


而原義並包有多載而輕行之意。


謂既有負者。


復有乘者。


苟非不義之財。


何至倉皇若此。


既負以載。


則物多可知。


竭人之力不足。


又假車馬以分載焉。


是明告人以貨財之豐。


運遷之促。


故啟盜寇覬覦。


而召致兵戎之禍。


與謾藏誨盜者無殊。


此爻辭釋文稱其醜也。


醜為羞辱可恥之意。


而兼眾類群多之義。


如孟子地醜德齊是也。


行而攜多物。


亦必與貪掠有關。


貪則不甘棄置。


而乘載以去。


掠則志在多得。


而不顧負乘之累贅。


此皆能招致戎寇。


而其物終不克保。


故占貞吝。


謂無可守也。


彼自貪吝。


天必厭之。


貪者報以寇。


吝者報以悔。


亦因果也。


故負與乘。


不限于一人。


總不外行之不當。


易辭簡而義宏。


凡事理可通者。


均得象之。


六三之象。


在坎之上而居中爻。


人事為易涉于險。


而重陰為物慾過甚之情。


人之最險莫如情慾貪吝掠奪。


皆情慾所使。


而必為物所誘。


解之六三介于多物之地。


處于失序之時。


情之所為。


不復揆于中道。


物之所引。


不克保其聰明。


易因坎之象。


而設負乘致寇之辭。


非必有此事。


亦非限于此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0:35:1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4-經文講義-解卦-釋爻辭-28


九四。


解而拇朋至斯孚。


宣聖講義此解九四爻辭也。


九四上卦之始。


震卦之初。


震以陽爻為主用。


九四雖在外。


卻主全卦大用。


以在中爻也。


則地位未宜。


以陽履陰。


雖似匹敵。


而非協和。


然震動之勢。


當升騰之時。


下之坎陷。


至此已脫出。


前之拘牽。


至此已緩舒。


故爻辭有解拇之語。


拇大指。


亦身中首要。


如俗稱偉人曰巨擘。


或豎挴指以代之。


明其所關重大。


非常人也。


拇為手指之長。


則所指亦必眾中之雄。


雖不在位。


亦居要職。


雖無赫赫之名。


亦有巍巍之象。


正如解之九四。


雖不屬二五正位。


而以獨陽稱雄于外。


雖非如既濟中爻。


而下與六三一剛一柔對列。


剛以制柔。


陽以主外。


故雖非九五。


而以挴見稱。


若九五。


則首領矣。


而爾古通用。


而字。


又含轉折語之意。


解而拇。


言如釋放拘囚。


必先解其手。


而必自其拇始。


拇解則手隨釋。


身亦隨復自由。


故解拇為解始。


見于切己之膚體。


亦明全部得解之象。


以拇為首要。


首要且解。


其次不待言矣。


然解拇非逕行所能。


必宛轉曲折。


故用而字。


明其所關非輕。


而所解實不得不鄭重也。


又解而拇。


係由主及賓之謂。


主之所解。


賓亦從之。


如人之由戰而和。


由仇而友。


一則釋其俘虜。


如赦拘囚。


一則握手復交。


如奉撙簋。


此九四之解拇。


且由之而得朋。


而孚其情志焉。


朋與坤西南得朋一義。


朋至明其自遠來。


斯孚明其既來則和協也。


九四與六二相成。


與初六相應。


同類為朋。


同情為孚。


明九四以主賓和協。


而得朋。


且更相孚矣。


解卦均以震能出坎為解。


九四又其主爻。


故有此占。


坎險既脫。


升陽得時。


拘縶既除。


情誼斯密。


朋至斯孚。


實九四一陽之力。


而其要仍不外陽能與陰協。


而以離易坎。


成其中爻人道之功。


陰暗者易為光明。


坎陷者易為平坦。


而猜忌者易為親善。


敵仇者易為友朋。


又何患乎蹇之不解哉。


此九四之解拇。


所關固至重大。


所惜者非位之當。


僅得以拇為喻。


然既稱拇。


亦足表示其重要。


猶代主之專使。


攝政之元臣。


其位雖非。


其權可假。


故能因其解而得朋孚之占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0:36:2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4-經文講義-解卦-釋爻辭-29


象曰。


解而拇。


未當位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九四雖為震之主爻。


而非卦之正位。


故以拇為喻。


明其未當位而已。


當位者。


乃卦之正。


而九四則卦之主。


正與主。


似同而實異。


九四以一陽雖貴而在下。


如國之重臣。


家之賢嗣。


德至而位非正。


故功能成全體之用。


而名不足。


行能執一時之安危。


而職不大。


此猶宰輔或使臣。


以其職權擔當艱鉅。


而不必以位稱也。


解卦五為柔。


位當而德不稱。


故以九四代之。


為代行其事。


而成解之大用耳。


釋文未當位。


並非少之。


乃指其所以稱拇而已。


拇者代表之所示。


正如俗之稱人。


名雖不足。


功已甚多。


觀朋至斯孚句。


可見九四足代表全卦。


解以有法于坤。


故與坤得朋同。


坤以承乾。


一索得震。


坤之用。


即乾之行。


震之用。


即坤順承乾之志。


而其義悉見于九四爻。


此不以位而以用言。


不得以九四無位。


而忽其為解之功也。


後人釋此爻。


未明原旨。


茲特詳示之。


震坎之和。


全在此爻。


不獨下應初二。


且與六三剛柔相孚。


共致其用。


所惜亦惟不當位。


蓋六爻皆不當位。


而九四主用所寄。


所關特大。


故明指出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8#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0:36:5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4-經文講義-解卦-釋爻辭-30


宗主附注解卦六三九四。


為中爻人道所寄。


爻辭所稱。


皆本于人情世事。


為恩為仇。


或爭或讓。


以明解之為解。


有解必有結。


無結奚用解為。


所謂結者。


仇怨奪殺。


而解則和好揖讓。


一則發于惡。


一則成于善。


此人情所常見。


而世事所恆有者也。


三四兩爻。


特著明之。


六三以陽承陰。


處于坎險之濱。


易為物慾所役。


故以負且乘。


致寇至言其行不正大得未光明。


傳所謂以小人而乘君子之器。


盜乃生奪取之心。


謂負者不乘。


乘者不負。


君子小人。


非以德。


以身分辨之也。


如孟子無君子莫治小人。


無小人莫養君子。


惟有貴賤之別。


而非邪正之分。


然六三負且乘。


以貴者與賤役。


如正士干邪行。


此所以不能保其所有。


而召戎寇之來也。


九四以陽履陰。


居于震之主位。


為外卦之樞要。


抱飛躍之雄心。


故爻辭以解拇得朋。


明其兩情孚協。


主賓交際。


親和可古。


雖未當位。


卻為代主立功之時。


因解而得良朋之助。


此與彖辭來復吉句相應。


來復者與復卦有關。


地雷復彖辭。


出入無疾。


朋來無咎。


與九四之朋至斯孚相類。


為復者本陽德之復生。


為天道之復著。


震之所以主春令也。


出入無疾。


疾固指迅速。


又包嫉?之意。


古疾嫉一字。


謂無猜忌。


無嫉視也。


朋來無咎。


正以坤之得朋。


其德相孚。


朋至斯孚。


乃解之大用。


亦震之大功。


而莫非坤之善順承乾。


促成天道大生之道也。


九四一爻不獨震之主用。


亦即解之中樞。


全卦之用。


皆由此一爻致之。


下與九二同功相引。


反坎為離。


遂由險陷以進于升騰。


由暗昧以出于光明。


此全卦妙用。


繫諸一爻。


宜其有朋至而孚之占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9#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0:38:5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4-經文講義-解卦-釋爻辭-32


象曰。


君子有解。


小人退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言爻辭有孚于小人。


非君子為之解。


而小人因君子之解。


乃自退也。


退字猶自脫去之意。


君子既解。


小人亦不得不解。


此以其感應也。


故曰有孚。


可見六五之解。


雖在君子。


小人隨其解而自退避。


則皆解矣。


小人利于君子之爭。


苟君子不爭。


小人隨所獲。


不得不退。


正邪既辨。


邪不得而干之。


紛亂既平。


則幸?樂禍者。


亦必沮喪自遁。


此六五之解。


由君子而孚于小人。


不必解而自解。


故釋文明其為小人退也。


退字從艮。


乃蹇之下卦。


與震之用恰反。


今震得勢。


則失時地之艮。


不復有用。


解卦大義。


即以震易艮。


而移上坎于下也。


坎以在下而失其險。


震以得時而達其用。


六五外卦正位。


尤大用昭著之時。


君子既隨時自減。


小人更無所用武。


此退字明解之由。


而仍賴君子之有解。


設君子不解。


小人益進。


是又返于蹇矣。


進退之間。


君子小人之際。


為解者。


當于此細思之。


六五九四。


近而相調。


實君子有解之道。


陽德主進。


時雖隉阨而來復不遠。


復則朋來無咎。


彖辭來復吉之占。


實應在四五兩爻。


四主其時。


五主其位。


位當時宜。


更何患解之無功哉。


故解卦之用。


全繫于震。


震之用。


全在四五兩爻。


明此即明爻辭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40#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1:00:4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4-經文講義-解卦-釋爻辭-33


上六。


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


獲之無不利。


宣聖講義此解上六爻辭也。


上六全卦之終。


當極則變之時。


為解卦大用既成之象。


而以震之上爻。


陰位承柔。


亟待于剛。


解以震得勢。


剛方長。


至此雖極。


而用未改。


故爻辭以射隼為喻。


與九二之田獲三狐相應。


皆由震動之力。


以解坎陷之困。


猶人之田獵。


借以修武備。


集群力。


志勝殺敵。


以發揚武功之旨。


兵以備而不用為志。


武以習而不爭為榮。


故取田獵。


講射御。


嫻步伐。


尚武勇。


不戰而自嚴。


不殺而自強。


此解之道。


必兼威德。


而震之象。


必兼雷霆者。


棄此不講。


則不得解。


故震動在力。


公用者明其人在上位也。


射隼者。


誅惡以安善也。


高墉者。


居地之崇。


非尋常之處。


雜于城墉。


非郊野之巢。


隼集于是。


將為害于群。


公射而獲之。


則眾得保。


而無驚懼之情。


故占無不利。


去群眾之所惡。


逐切近之騺凶。


則公之功。


足以稱其號。


隼雖捍。


奈其處地之非宜。


而墉雖崇。


奈人欲去之情切。


此上六之利。


與眾共之也。


上六位高而勢盛。


以之逐惡。


無不如志。


而公能順應眾情。


為群謀利。


躬親矢石。


為眾圖安。


其所行有如雷霆。


一怒而凶惡者。


悉被誅獲。


如此而後解之用大備。


蹇之難者除。


此所以占無不利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8 18:35 , Processed in 2.29693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