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中林六經辨證醫案少陰證哮喘】
少陰證哮喘(支氣管哮喘)
曹××,女,40歲。
成都某廠工人。
【病史】十餘歲開始患支氣管哮喘。
每年冬季發作。
1960年以後,病情日趨嚴重,發作頻繁。
屢至××醫院急診,輸氧搶救。
1965年4月來診。
【初診】咳嗽,氣緊,心累,痰多不易咳出,呈泡沫狀。
喘則張口抬肩,哮鳴不已,出多入少,動則尤甚。
又身惡寒,經常頭暈眩,曾診斷為「美尼爾氏綜合症」。
食欲不振,形體消瘦。
月經量多,色烏暗,挾紫黑色淤血,某院婦科診斷為「功能性子宮出血」。
查血色素僅有5克 。
面色萎白無華,眼胞及雙顴浮腫,唇烏,舌質淡而紫暗,苔灰白黃、濁膩、根部厚。
此為少陰寒化證,兼太陽表證未解。
須表裏同治,法宜散外寒,滌內飲,以小青龍湯加減主之。
處方 麻黃10克 乾薑15克 甘草15克 桂枝10克 法夏18克 遼細辛5克 炮薑20克 生薑20克 四劑 。
【二診】服四劑,咳嗽減輕,氣喘稍減,痰易咳出。
此病積之已久,脾腎陽氣日衰,喘時呼多吸少,腎不納氣之虛象甚顯。
故不宜過表,須峻補脾腎之陽,固肺氣之根,扶正以滌飲驅邪。
以四逆加味主之。
處方 制附片120克(久煎) 乾薑60克 炙甘草45克 茯苓20克 上肉桂10克(沖服) 。
【三診】上方隨證加減,服十餘劑。
咳喘,畏寒,眩暈等證,皆顯著好轉。
宜扶陽益氣,培補二天,損益續服。
處方 制附片60克(久煎) 炮乾薑30克 炙甘草25克 炒白朮30克 茯苓20克 菟絲子20克 寧枸杞20克 北沙參20克 砂仁10克 上方出入增減,服兩月餘。
咳喘皆平,月事正常,體質逐漸恢復。
1979年7月,在成都偶遇範老,特來家致謝,談及十餘年前患哮喘重證,經治癒後,僅去年有輕度發作,一周後即愈。
表示不勝感激之意。
【按語】劉、曹二例,分屬北京、成都南北兩地,均係少陰證哮喘。
其年齡、病情、西醫診斷,以及理法方藥皆大體相似,故一併選於此,以資參照。
有人認為,中醫診籍,所選若乾病例,其療效是否可以重復?頗值得懷疑。
其實,祖國臨床醫學,正是千百年來醫療實踐的結晶,反過來又指導臨床實踐。
有是證,有是病,則用是方是藥,哪有不能重復之理?以《傷寒論》為例,從問世以來,迄今近兩千年,其理法方藥,臨床治驗,經重復療效之檢驗,則難以數計。
若不能重復,焉能歷代一脈相承,且揚之海外。
時至今日,仍為中醫之典籍?!但所謂重復,亦必須有正確理解。
仍以劉、曹二例而言,現代醫學辨病大體相似。
祖國醫學不僅辨證,也要辨病:少陰屬證,可謂辨證之分類與綱要,而哮喘才是病名。
證屬少陰,又有熱化寒化之分,證同氣異之別。
深入分析,證中有證;合而言之,綱目分明。
論其辨病,依然如此。
所以,我們所理解的重復,並非同一病名,即可搬用同一方藥的機械重復;而是病證合參,具體病證具體分析、辨證施治的重復。
這正是祖國醫學的精華所在。
張仲景曾針對自己的著作,滿育抱負地說過:「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
此乃這一巨著,千百年來強大生命力之所在。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8C%83%E4%B8%AD%E6%9E%97%E5%85%AD%E7%B6%93%E8%BE%A8%E8%AD%89%E9%86%AB%E6%A1%88/ind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