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85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范中林六經辨證醫案太陽陽明證泄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 06:27: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范中林六經辨證醫案太陽陽明證泄瀉

 

太陽陽明證泄瀉(過敏性結腸炎)。

 

姚××,男,46歲。

 

四川成都某廠幹部。

 

【病史】曾於1970年夏患阿米巴痢疾,經醫院治療,痊癒出院。

 

因飲食不節,過食生冷,病又復發。

 

中西醫治療月餘,腹瀉止。

 

但其後因工作勞累,飲食不慎,又出現腹部隱痛,腹瀉便稀,口三、四次,1971年經四川省××醫院確診為「過敏性結腸炎」、「慢性腸炎」。

 

在成都先後經多處醫療單位治療,服中藥一百餘劑,時好時壞,夏秋更重,遷延五年之久。

 

1975年11月2日來診,按太陽陽明證泄瀉論治,月餘而愈。

 

【初診】腹瀉每日三、四次,胃腹脹滿隱痛,大便時稀時秘,無膿血。

 

頭昏,身痛,神疲面黃,肢體消瘦。

 

舌質暗紅,苔黃白而潤,脈浮緊。

 

此為外感風寒鬱閉,寒濕留滯腸中,交織不解,遷延日久。

 

屬太陽陽明泄瀉。

 

宜先開腠理,除寒濕,以麻黃湯加味主之。

 

處方 麻黃10克 桂枝10克 杏仁18克 甘草30克 法夏18克 二劑,忌油膩、生冷。

 

【辨證】患者幾年前曾患痢疾,後又泄瀉。

 

雖排便次數較多,但無裏急後重,下利赤白之主證;再參之西醫診斷,當不再屬痢疾。

 

今頭昏,身痛,苔黃白而潤,脈浮緊,為太陽風寒束表之象。

 

舌暗紅,面萎黃,神倦體瘦,為病邪入裏已久,邪實傷正之徵。

 

胃腹脹痛泄瀉,表明外邪不解,內迫陽明,影響大腸而令傳導失職。

 

所以,此病應屬太陽陽明合病泄瀉。

 

《傷寒論》云:「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病機與此相似,為何不用葛根湯?因此證歷時久,寒邪重,表實鬱閉,水濕內聚,故須用麻黃湯解表散寒;加半夏燥濕,首開腠理,使邪仍從太陽而解。

 

【二診】服藥後,食納增加,餘證未減,舌脈同前。

 

慮其久病邪實,兼之既往所服藥中,參耆歸地等滋補藥較多,致寒濕膠著,一時難以奏效。

 

原方加生薑,溫散以助之,再進兩劑。

 

【三診】頭身略有微汗,疼痛減輕。

 

苔膩稍減。

 

腹痛、泄瀉等尚無明顯變化。

 

繼上方去桂枝,再服兩劑。

 

【四診】太陽表實已解,時瀉時秘雖減,但尚未根除。

 

本自製針砂散方意,重用白礬,以攻其裏,推蕩陽明之濕濁。

 

處方 針砂、白礬、綠礬、麥芽、廣香、木通、硼砂、神麯、甘草、白礬50克,餘藥各30克,共碾細末,以紅糖一斤拌之為丸,如梧桐子大。

 

日二服,每服二粒。

 

連服二十餘日,遂痊癒。

 

1979年6月24日追訪,從病癒以來,未再復發,體重增加兒斤,身體健康。

 

【按語】《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云:「清氣在下,則生飧泄」,又云:「濕勝則濡寫」。

 

泄瀉一證,雖有急性多實,實則瀉之;久瀉多虛,虛則補之之說,但臨證不可拘泥。

 

本例病程雖久,但仍以實邪為主,即風寒濕邪,久鬱不得外泄,水濕內聚腸胃之間。

 

加之「水反為濕,穀反為滯,精華之氣,不能輸化,致合汙下降而瀉利作矣」。

 

應屬太陽表證與陽明裏證同病,而以水濕實邪為重。

 

即使有傷正之象,亦不可補。

 

雖有裏實,因表證尚重,更不可下。

 

太陽為開,陽明為闔。

 

諸泄之成,多原於濕。

 

故以麻黃之峻,開其表實;繼以針砂之方,推蕩裏濕。

 

濕邪去而泄瀉止。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8C%83%E4%B8%AD%E6%9E%97%E5%85%AD%E7%B6%93%E8%BE%A8%E8%AD%89%E9%86%AB%E6%A1%88/index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6 23:38 , Processed in 0.1406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