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之道:世間如夢如幻,一切皆在遊戲中】
莊子認為,懂了道的人,處在這個世間如夢如幻,一切皆是在遊戲中,連生死都是遊戲,現實更是遊戲,沒有哪一樣不是遊戲,不必要那麼去認真的。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壺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反,以報壺子曰:‘已滅矣,已失矣,吾弗及已。’” 第二天,列子又陪這位有神通的神巫來了,他一看壺子,自己就慌了,站不住了,回頭就跑掉了。
壺子叫列子去追他來。
列子追這個神巫,但追不到了。
列子就回來向老師報告:看不見,喪失了,抓不回來了。
這裏的文字很妙,如果用我們現在的話講,列子講追不到,三個字就完了,莊子為什麼用“已滅矣,已失矣,吾弗及已”呢?莊子的文字太好了,專門在玩弄文字。
但是我們把書放下來,再仔細研究一下,其實莊子不是在玩弄文字,這三個階段都有它的道理。
“已滅矣,”看不見,每一件事情,同我們講的話一樣,是沒有影子的;“已失矣,”喪失了,永遠不會回來了;“吾弗及已。”而且不管怎麼樣追,也永遠抓不回來的。
換一句話講,這三個階段,代表了在現實的人生當中,你要追什麼東西,神通也追不住,神佛也追不住。
這三個階段,也等於哲學經常用的過去、現在、未來。
所以莊子用每一個文字,都是有道理的。
莊子的文章,這次這樣講,隔一陣,說不定又變了,又用另外的方式講,就同莊子自己的東西一樣,如珠子走盤,非常妙。
“壺子曰:‘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不知其誰何。’” “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未始”,無始以前的那個東西,就是至高無上的道。
“吾宗”就是宗旨就是道。
壺子告訴列子:剛剛我給他表示的是宇宙萬有無始以前的形而上道的境界。
“吾與之虛與委蛇”,這句話解釋起來,就是佛學上的名詞“如夢如幻”、“如真如實”。
壺子說:我給他看的是似真似幻的影子。
這也表示我們現實的世界,我們現實的生命,我們活著的身心,都是“虛與委蛇”,都是個影子。
後來文學上經常用到的成語“虛與委蛇”,就是出自這裏。
“而不知其誰何。”就是參不透,他看的是如夢如幻的東西,當然看不懂嘛! 有些著作認為,禪宗雖然穿了佛教的外衣,實際上裏面是老莊的東西。
這些著作也言之鑿鑿,有憑有據。
道理是什麼呢?老莊的這些術語,禪宗的大師們太熟了,在中國弘揚佛法的道理,已經把那個術語都變了,用老莊的術語來講。
譬如從明朝以後,禪宗流行參話頭的方法,到了這一百多年後,所流行的參一個話頭“念佛是誰?”就同莊子“不知其誰何”這句有關。
我們這個能夠作用,能講話聽聲音,能吃飯能走路能思想的,這究竟是什麼東西?或者我是誰?身體不是我,身體上每一樣不是我,但是都是我之所有,都是我之所屬,現在屬於我的使用權。
我們這個肉體生下來以後,都歸我們使用,使用五十年、一百年、二百年、五百年都可以,它畢竟是借來歸我們使用的,現在我們有使用權用它,但沒有主權永遠佔有它,做不到。
那麼這個我究竟是誰呢?當然這個話不能再去研究了。
有一本武俠小說,有一個人就被這個話問瘋了,兩個手在下走路,兩個腳朝上,一碰到人就問我是誰?參禪參瘋了,永遠昏了頭,功夫都用不出來了。
我是誰?這個問題,你真能找出答案來,那天下事都能解決。
但這個問題很難找出答案來,那麼日本美國許多學者,研究中國的禪,都會碰到這個問題,就認為是從《莊子》裏面出來。
這種理論的出現,先是出自日本方面,因為日本許多老先生們,對於老子莊子熟悉的還不少。
他們認為禪受老莊的影響太大,所以有這個觀念。
不能說這個觀念完全沒有道理,也不是有百分之百的道理。
“因以為弟靡,因以為波流,故逃也。” 這幾句話更妙了。
“因以為弟靡”,什麼叫“弟靡”呢?這個名詞,是《莊子》裏特有獨見,在《莊子》以前很少見。
簡單明瞭的解說,“弟靡”就是“遊戲三昧”。
懂了道的人,處在這個世間如夢如幻,一切皆是在遊戲中,連生死都是遊戲,現實更是遊戲,沒有哪一樣不是遊戲,不必要那麼去認真的,或者你認真也無妨,認真也是遊戲,不認真也是遊戲。
像在這個大地球大湯圓上,幸而生了我們這些穿衣服和不穿衣服的生物,這些生物就在這個大湯圓上,莫名其妙地搞了幾千萬年,實際上都是在玩,都是在遊戲,沒有哪個是究竟。
“因以為波流”,這個生命在世界上,懂了道以後,懂了“虛與委蛇,”並不可悲,像流水一樣地那麼優美。
你不要想到流水就很悲觀,流水過去了追不回來,“黃河之水天上來”,永遠還有流水來的喲。
世界上最初那一點水,最初那一條河,從哪里來?幾時來?你說最初那一條河從太陽來,那從太陽來的那一條河又從哪里來?這個虛空裏的太陽多得很,最初的最初又從哪里來?同樣的道理,“不知其誰何”,你也找不出來。
但是,你不要怕來源沒有了,總歸有來,也總歸不斷地去了。
所以一切都是遊戲三昧,如夢如幻。
壺子說,我剛剛給神巫看無始以來形而上的道,道是看不見的,他看見我變成了影子了,看一切境界都是影子,都是如夢如幻的境界,一個人突然看到如夢如幻,一切不現實了,脫離現實太遠,連自己都忘掉了,他於是害怕了,“故逃也。”這個道的境界,道的作用,有神通的人都看不懂了。
實際上列子也表示,“已滅矣,已失矣,吾弗及矣。”換句話講,這個有神通的神巫被壺子嚇死了,所以列子出去追不到了。
《應帝王》裏面非常妙,一節一節都是說一個故事,幾乎沒有一個地方,給我們做了一個完全的結論。
結論就在它的題目,《應帝王》這個題目,《應帝王》也就是入世之道。
換句話,結論就是在我們的心裏頭,要用你自己的智慧去做結論。
引用: http://www.yiyuanyi.org/guoxue/200905/134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