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道德經二十三章心得】
本帖最後由 文曲 於 2012-5-9 11:21 編輯 <br /><br /><B><P align=center><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習道德經二十三章心得</FONT>】</FONT> <BR></P>
<P align=center> </P>
<P>在未聽老師講解前,我對本章之解釋如下:</P>
<P> </P>
<P><FONT color=red>希言自然.<BR><BR></FONT>盼望學說、言論起源的地方對正確。</P>
<P> </P>
<P><FONT color=red>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BR><BR></FONT>墜落習俗沒有結局看見, 急速迅疾自上下落沒有結局一天。</P>
<P> </P>
<P><FONT color=red>熟為此? <BR><BR></FONT>常見的習慣的當作這裡嗎?</P>
<P> </P>
<P><FONT color=red>天</FONT><FONT color=red>地. <BR><BR></FONT>自然本質。</P>
<P> </P>
<P><FONT color=red>天地上不能久,而況於人? <BR><BR></FONT>自然本質範圍沒有可以時間的長遠,若、如情形狀態對品格、性情嗎?</P>
<P> </P>
<P><FONT color=red>故從事而道者,道德之;</FONT> <BR><BR>因而參與做然後說談的,思想學說好的修養品行這;</P>
<P> </P>
<P><FONT color=red>同於德者,德德之; <BR><BR></FONT>聚集在好的修養品行的,恩惠好的修養品行這;</P>
<P> </P>
<P><FONT color=red>同於失者,道失之.<BR></FONT> <BR>聚集在錯誤的,說錯過、放過這。</P>
<P> </P>
<P><FONT color=red>信不足,有不信.</FONT> <BR><BR>消息未完全的,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未可靠。</P>
<P> </P>
<P><SPAN class=t_tag href="tag.php?name=2011">2011</SPAN>年11月29日晚,老師解釋之義如下:</P>
<P> </P>
<P><FONT color=red>希言自然.<BR><BR></FONT>盼望學說、言論起源的地方對正確。</P>
<P> </P>
<P><FONT color=red>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BR><BR></FONT>墜落習性習俗未結束的日子, 急速降落未結束的一天。</P>
<P> </P>
<P><FONT color=red>熟為此? <BR><BR></FONT>精神這個嗎?</P>
<P> </P>
<P><FONT color=red>天</FONT><FONT color=red>地. <BR><BR></FONT>自然本質。</P>
<P> </P>
<P><FONT color=red>天地上不能久,而況於人? <BR><BR></FONT>自然本質範圍非可以時間的長遠,並且比您比較有高度智慧的動物?</P>
<P> </P>
<P><FONT color=red>故從事而道者,道德之;</FONT> <BR><BR>所以依照所做所為開始方法的狀態,好的修養品行標準;</P>
<P> </P>
<P><FONT color=red>同於德者,德德之; <BR><BR></FONT>一樣在信念意念狀態,好的修養品行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標準;</P>
<P> </P>
<P><FONT color=red>同於失者,道失之.</FONT> <BR><BR>一樣在丟掉遺落狀態,學說違背不合標準。</P>
<P> </P>
<P><FONT color=red>信不足,有不信.</FONT> <BR><BR>偽證未完全的,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未可靠。</P>
<P> </P>
<P>在聽老師講解之後,才真正明白本文所要闡述之義。 </P>
<P> </P>本章以希言自然總攬全章,逐步分析原因,然後總結出結果。
<P> </P>一開始就以懂者的身份告訴我們,認知事物的對與錯、好與壞、吉與凶都是要從起始源頭去看其依據是否正確,是否符合邏輯,只有正確依據,才能有正確的推導公式,才能有正確的結果。
<P> </P>如若不然,其結果根本就不值得我們去相信,因為沒有起源依據的正確,哪來正確的結果。
<P> </P>緊接著,<B>分析</B><B>從古自今一直存在的錯誤方式,就是我們一般容易犯的而認為對的墜落習性習俗,我們平常人都會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也沒有智者為我們指出其錯誤之因,或者依靠教育方式來修正,所以只能導致錯誤結果產生。
<P> </P>正因為如此,這種不好的風俗習慣根本就沒有結束的一天,也根本就不能停止,這種錯誤的習俗或者教育方式只能會導致錯誤的結局,人們也就別無選擇永久都會沿著這種錯誤方式直至生命終結,一直依此錯誤方式墜落下去,因而永遠也無法抵達成功之境,只能越走越遠。
<P> </P>錯誤的風俗習慣如果不能改變,就不能改善這種墜落的狀況,作為萬物之靈的人,所以對此不得不去深思,尤其是我們想要學習者,想要成功者,自當深思其中要義,要時刻敬醒自己,分析自己所作所為是否存在錯誤,找到錯誤之因,然後針對其錯誤之所在而修正,才能有成功的機會。
<P> </P>緊接著用一個反問句來告訴我們,自然本質範圍非可以保持時間的長遠,更況我們這作為有高等智慧的人,哪能一成不變呢?
<P> </P>天地自然運行產生我們人們所生存的空間,天之時間時常在改變,因天之炁也在變,所以地之所在空間象限之炁也會跟著改變,所以天地之運行就根本不可能常用一種標準來判斷事物之吉與凶也。
<P> </P>而像當今社會那些自認聰者,那些所謂楊公的多少代傳人,所謂某朝某代之國師的衣缽傳人,根本就只是獨具其某某桂冠的稱號,實乃空心之蘿蔔外招牌,沒有實質的內容也。
<P> </P>
<P>他們只能知道邵雍先生所留傳的先天64卦,此乃一運之正神盤與零神盤之合盤,而不知道有其他幾運的正零盤一共有九運八盤512卦也。</P>
<P> </P>
<P>試想就是他們所用的方法都對,但只是能一運之64卦就能正確斷出吉與凶否,豈不是痴人說夢嗎? </P>
<P> </P>那些自認的大師,自創學說或開宗立派來闡述,所以造成當今易學風水門派林立,百家爭鳴,公有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P> </P>因其不知道源理義之所在,所以處處自相矛盾根本就無法自圓其說,更有甚者把其祖師的門牌號都搬出來,看似說來有理,實乃無理也,雖然說的天花亂墜,但也只似是而非,相似非相同,同辭非同義,僅此而也,無非就是為了賣弄自己有學識,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或者是為了謀求生存而迷惑世人。
<P> </P>讓沒有真知者如墜五里去,飄飄然而忘卻自我不知其所云,所以我們就要有辨別是非的能力,要擁有智慧的頭腦,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不會被騙,本章已經把辨別真假之法告訴我們,所以從源頭理論依據入手,看其所說是否有根有據,是否有邏輯性,這樣才能知其對與錯。
<P> </P>試想如果是真大師,或者真是楊公傳人,或者真是某朝國師的後裔,豈有不真知風水臻術之理?
<P> </P>豈有不能正確解釋出堪輿五經之理?
<P> </P>豈有不能知道64卦炁來何來由?
<P> </P>豈有不能知其八卦之何來因?
<P> </P>豈有不知其數之何來何用?
<P> </P>豈有不知其天降炁呈挨星之理?
<P> </P>試看看網上為了迎合五經之義,把一段經文上所說的挨星文句都錯解,而有很多版本,試想如真是楊公傳人或者國師之後焉有不能知其臻義否?
<P> </P>所以當其不能道出源理義者,如把某某的桂冠強加於自己頭上者,其已假也,其所說之話也就必然不真也。
<P> </P>文章緊接著闡述了好的品行修養也是人類共同遵守的規範與準則,好的品格修養的形成取決於每個人在自己撰寫的人生道路中,要充當什麼樣的角色,如何才能正確扮演好這一角色,就要從這個角色的起始源頭去做好,並充分發揮好這一角色的本質作用,做到事其親而盡以孝,修其身而盡以德,居其位而盡以責,做其事而盡以忠,執其政而盡以謀,誠然如此,才能真正知道自己為何要這樣做?
<P> </P>這樣做又能達到何目的?
<P> </P>所以我們只有從古人所留傳的典籍中文獻中,或者在明師的教學中,借古而觀今,從學而知源,才能達到謀定而後動,才能達到不犯錯誤,才能有機會不斷提升自己,才能會成功在望,才能達到老師所說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P> </P>所以文章更深層次地闡述了信念意念即想法之源頭依據,是關鍵。
<P> </P>有什麼樣的信念意念狀態,就會形成什麼樣的想法,因而源頭錯,即想法依據錯,就會導致所說的話錯,所說的話錯就會導致行為錯,行為錯就會導致最終結果錯,也就不會形成良好的品行修養,您的所作所為就不能成為人類共同遵守的規範而流傳後世,而名垂千古。
<P> </P>因此,人不能因小而失大,源頭依據之小稍有差錯,您就會失之千里,功敗垂成,或者因此而留下罵名,重者則會遺臭萬年。
<P> </P>人一旦起源依據錯,就會脫離本源,那種好的行為規範也就會被丟掉遺落,就會與成功背道而馳,就會呈現做錯一個事需要圓一千個謊,至終而不能自圓,即或是由此產生千萬個的學說也是錯誤的。<BR><BR>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真與假不是由誰說了算,但只要把真與假放在一起比對,從其源其理去分析,自然就會呈現何為真、何為假,真的假不了,即使您有真才實學也不會埋沒很久,假的也真不了,即使您一時能真,也不會長久的。<BR>
<P> </P>所以文章最後一句總結:依據憑證未完全,有錯誤,由這個依據產生的結果就不真實、不可靠、不值得去相信。
<P> </P>
<P><FONT color=red>通過學習,我對此篇文章心得如下:</FONT></P>
<P> </P>
<P>因此,無論別人之說,無論其如何地花言巧語,或者誇大其詞說得有板有眼,或者有條有理,有模有樣,縱然是天花亂墜,只要其不能道出源,不能正確闡其理,不能正確述其義,我們都不能去相信,不能相信這種沒有正確依據之謬論也。</P>
<P> </P>
<P>因其理不真,其用法必假,所以最終結果一定會錯,所產生的一言一行就根本不可靠也。 </P>
<P> </P>起源依據之對與錯如此之重要,術龍老師已不止千萬次告誡我們,要知其源理義法竅,誠可謂之語重心長、用心之良苦,所以才要我們從基本的字義學起,讓大家有一個正確的共同起源依據,才能達到相同共識,才能有一個正確的溝通平台,不然,則是雞同鴨講,同辭非同義,大家永遠都沒有機會一窺易學之真貌,也永遠都沒有機會成功,只能徘徊在成功之門外,也只能望洋興嘆而不登彼岸。
<P> </P>今生能幸遇術龍老師也是我等前世修來之福緣,因而我們不能坐失良機,要在明師之諄諄教誨下,逐步增加自己的學識,才能有機會成功,否則將抱憾終身也。
<P> </P>因此老師經常告誡我們,想要有所作為,那就要轉變自己的思想觀念,想法轉快一點,現在忙一點,困難一點,節制一點,眼光放遠一點,在自己學有所獲,學而成功之時,才能自然應對我們自己的未來,不論是對家庭及孩子,對自己的子孫後代都會深遠影響,因為您的成功也就是孩子的希望,也就能給親人降低風險,這才是真正的對親人的愛。
<P> </P>因此,我等後學,特別是想要學易之人,自當誠思本章之至理要道,勤而思之,敏而學之,實而遵之,在術龍老師的一教一學中不斷增長學識,開啟自己智慧之門,誠然如此,才能抵達山之巔、海之岸也。
<P> </P>
<P>只有如此,您的此生才不會虛行於世也。 </B></P></B>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