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英文名稱:
MeningococcalMeningitis。
中文名稱: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名詞解釋:
為一種猝發性疾病,常見症狀有發燒、劇烈頭痛、噁心、嘔吐、頸部僵直、出血性皮疹、瘀斑(purpura)及神經學症狀,如精神錯亂(譫妄)、昏迷、抽搐。
偶爾會出現猛爆性敗血症(Septicaemia)個案,發作時會立即出現瘀斑及休克。
雖然猛爆性敗血症的致死率仍然很高,但大部分個案若能早期診斷與治療,一般預後相當良好,復以現代化醫療及維生措施,致死率可降至10%以下。
小於1歲以下的嬰兒較少猝發案例,且臨床症狀不典型亦不易察覺,常只有發燒、嘔吐,還可能會出現躁動不安、哭叫、不易餵食、張力低下(hypotonia)等症狀,另有囪門突出的情形,但頸部不一定會僵直,臨床上需特別注意。
致病原(Infectiousagent)腦膜炎雙球菌(Neisseriameningitidis)是所有細菌性腦膜炎中較易造成流行(epidemic)的病原菌之一,此菌感染多侷限於鼻咽而無症狀,或僅出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之症狀,但也可以引起肺炎、敗血症和腦膜炎。
在流行地區無症狀帶菌率可高達約5~10%,軍隊及學校等密集生活群體可能更高。
帶菌者以成人較常見。
據2000年及2005年的資料統計,臺灣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確定病例中,約有44.0%係由腦膜炎雙球菌B群造成;
12.0%為W135群;
11.4%為Y群;
A群及C群各占1.1%;
未分群占30.3%。
轉自:http://hospital.kingnet.com.tw/library/diagnose.html?lid=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