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復泰草堂醫論選】

 關閉 [複製鏈接]
101#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0:40 | 只看該作者

續命湯解

 

身體不能自收:陽明受病(黃帝曰:人之嚲者,何氣使然?

 

岐伯曰:胃不實則諸脈虛,諸脈虛則筋脈懈情,筋脈懈惰則行陰用力,氣不能復,故為嚲) 口不能言:少陰受病(心開竅於舌) 冒昧不知痛處:太陰受病(脾為諫議之官,知周出焉) 或拘急,不得轉側:厥陰受病(肝主筋) 此為開合之機受病,不得轉樞。

 

治亦從開合同時下手: 麻黃,桂枝:開太陽 石膏,杏仁:合陽明 甘草,乾薑:開太陰 當歸,芎:合厥陰 人參:補五臟虛 溫服一升,當小汗,薄覆脊,憑幾坐,汗出則愈:邪從太陽復出,則病癒。

 

不汗更服,無所禁,勿當風:當風則陽明又不合。

 

並治但伏不得臥,咳逆上氣,面目浮腫:亦為開合受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2#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0:55 | 只看該作者

解讀時方:從五積散說起

 

時方的代表作最出名的要屬宋太醫局彙編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簡稱局方。

 

局方最出名的代表方劑除了補血補氣的四物四君子,就當屬燥濕化痰的二陳湯了。

 

而在二陳湯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另外兩個方劑也是同樣出名,直到今天仍然不斷被廣泛應用著,一個是藿香正氣散,一個是五積散。

 

尤其是五積散,時人甚至有「一首五積散,房上不喊房下喊」之說,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

 

汪訒庵在《醫方集解》中將五積散歸入表裏之劑,稱其為「解表溫中除濕之劑,去痰消痞調經之方」,「能散寒積,食積,氣積,血積,痰積,故名五積」,足見應用範圍之廣泛。

 

下面就從五積散的組成看看它是如何散五積的: 麻黃,白芷:散太陽、陽明之風。

 

乾薑,肉桂:溫太陰、少陰之寒。

 

蒼朮,厚朴:平胃燥濕。

 

(平胃散) 炙甘草,陳皮,半夏,茯苓:化痰理氣。

 

(二陳湯) 當歸,川芎,芍藥:活血化瘀。

 

桔梗,枳殼:升降開合。

 

從中可以看出,時方的組成對應的往往是有形的積滯,多從臟腑用藥。

 

與經方通過六經辨證,從六經氣化的規律調節陰陽氣機的升降出入,以及六經的開合樞屬性與四時六氣相應為角度的製方原則大不相同。

 

可以說,經方對應的是證,時方對應的是病。

 

證是病的前提條件,病是證的表現形式。

 

經方通於六經,時方拘於一時。

 

一為本,一為末。

 

可以溯本求源,不可捨本逐末。

 

時方與經方並稱,由來久矣。

 

經則經久不變,從經典出;

 

時則與時俱進,由時人造。

 

一為常,一為變,知常方可達變;

 

一為本,一為末,得本自不愁末。

 

二者關係,可作如是觀。

 

內經云:治必用方。

 

方者,據於理而依於法,然後合為藥。

 

可以養生,可以治病,可以為天下式,可以為萬民則。

 

時方比於經方,則易解而難用。

 

易解者,其理淺而近;

 

難用者,其法粗而疏。

 

以五積散觀之,雖不難取效於一時,而終難呼應於六氣;

 

昧於理而明於法,粗於方而精於藥。

 

此其陋也。

 

而時人頗喜之,此其所以稱為時方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1:10 | 只看該作者

批《臨證指南》席姓醫案

 

席姓。

 

脈左數右緩弱(水虧不能涵木之象),陽根未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言不虛也),陰液漸涸(木瀉水氣),舌赤微渴(水不濟火),喘促自利溲數(火逆於上,水氣不藏),晡刻自熱神煩,囈語(陰不能斂陽下降,反成火侮金之勢),夫溫邪久伏少陰(此溫乃精損不能納氣所致,何以忽然喚作伏邪),古人立法,全以育陰祛熱(育陰則熱自平,何必再祛熱),但今見證,陰分固有伏邪(邪正豈可混淆),真陽亦不肯納(陰為陽之宅,是陰虧不能納陽,非陽不肯納陰也),議仿劉河間濁藥輕投(重濁為陰,輕投取陰中陽之意),不為上焦熱阻(意思可取),下焦根蒂自立(理固如此,力不足則不能紮根深入),冀其煩躁熱蒸漸緩(欲得其用,先培其體)。

 

熟地炭 茯苓 淡蓯蓉 遠志炭 川石斛 五味子(經火成炭,雖有交濟水火之意,而潤化為燥,於本意不合) 又(再診)晚診,陰中伏邪(症狀未減),晡時而升(火未能降),目赤羞明(炎蒸於上),舌絳而渴(心火上炎),與育陰清邪法(不足者陰,有餘者陽,育陰攝陽可矣,胡云清邪)。

 

生地炭(地而成炭,何潤之有) 元參心 川石斛 炒麥冬(又榨其汁) 犀角 石菖蒲(當斂反散,不知何取) 又(三診)脈左數右軟(不知服藥幾劑,脈象居然無變),舌乾苔白,小溲淋瀝(火象),吸氣喘促(焦滿之象),煩汗(鬱蒸之象),乃腎陰不承(焦炭之過也,若徑潤之,何至如此),心神熱灼蒙閉(用藥之過耳),議以三才湯,滋水制熱(火已化燥,此時方潤,晚矣),三才加茯神、黃柏、金箔(此時本宜清散,反去沉降,又錯過一步),晚進周少川牛黃清醒丸一服(當真助邪深入矣)。

 

又(四診),昨黃昏後,診脈較之早上,左手數疾頓減(果然收納成功),唯遲中垂而仍動(奈何火邪內陷矣,此亦焦炭之過也),囈語不已,若有妄見(擾動元陽,躍躍欲飛),因思腎熱乘心(當思此熱何來),亶中微閉,神明為蒙,自屬昏亂(越治越亂),隨進周少川牛黃丸(手忙腳亂矣)一服,俾彌漫無質之熱(已成焦躁,雖無質而其勢難當),暫可降泄(勢已成而後藥之),服後頗安(可以居功耶),辰刻診脈濡小(元陽被伐),形質大衰(氣損及形,陽損及陰),舌質色淡,下利稀水(少陰三急下證作矣)。

 

夫救陰是要旨(此時才醒),讀仲景少陰下利篇(才想起仲景),上下交徵(何至於此),關閘盡撤,必以堵塞陽明為治(不知所云),以陽明司闔(陽明之闔乃降,非堵塞之意也),有開無闔,下焦之陰仍從走泄矣(原來仍在夢中)。

 

議用桃花湯。

 

人參 赤石脂 炮薑 白粳米(當瀉反塞,背道而馳) 又(五診),晚服照方加茯苓(無足輕重,於事無補)。

 

又(六診),脈左沉數,右小數(數為虛象,陰陽兩傷矣),暮熱微汗,時煩,辰刻神清(胃土但能用事於本辰,將敗矣),虛邪仍留陰分(當思邪從何來),議用清補(不亦晚乎) 人參 茯苓 川石斛 炙甘草 黑梔皮(何用) 糯稻根須(何用) 又(七診),金匱麥門冬湯(初若用此,斷不至是。

 

七診之後再無言,起與不起,不了了之,正此老醫案之一貫特色也)。

 

三七生曰:此老乃溫病一代耆宿,名垂千古,威震八方,後世宗之者不計其數,子孫滿堂,可謂螽斯振振矣。

 

而祝氏味菊乃謂彼久負盛名為人稱道之所預見之舌脈種種,皆為其治後所成,先造其病,後施其手,輾轉反復,不知所終。

 

初尚疑惑,窺於斯案,可以知之矣。

 

今溫病之法橫行,乃至後世通以辛涼之劑治傷寒,畏辛溫如鴆毒,甘苦寒如瓊漿,引邪深入,剝損元陽,使救人之法反成戕生之術,始作俑者,不知其誰。

 

葉氏於醫門,當有功績,然於此案觀之,終難定其一生功過多寡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1:27 | 只看該作者

溫藥五虎將之附子

 

太極動轉,兩儀乃分。

 

清升濁降,天地定位。

 

乾為天,坤為地,萬物之覆載也。

 

乾卦中爻與坤卦交,然後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後天用事,先天退位。

 

天一者,先天元陽也,秉乾運之力,為生命之根,性本屬火,安宅於水,即坎中一陽也。

 

坎陽內秘,則腎水溫升,骨髓充滿,陰成陽化,形氣充盛。

 

後天因之化生,木火從其布散。

 

一身氣血,四肢百骸,皆從此一點元陽先天火種孕育而成。

 

後天脾胃賴此火以蒸騰,胸中大氣借此火以鼓蕩。

 

魂魄因之而安寧,精神因之而清靜。

 

實安身立命之根基,生精化氣之泉源也。

 

或有神蕩,精乃不藏,元陽外越,寒邪內傷。

 

或妨其升路,或阻其降途,使其根本不固,枝末不舒。

 

神氣不能周遍全身,精血不能濡潤整體。

 

當是時也,亟當助其陽用,掃其陰霾,開其閉塞,通其凝滯。

 

使元陽復歸本宅,使生氣重達四末,使內外出入通達,使上下升降順暢。

 

然後撥亂反正,轉逆為從矣。

 

然守成興廢必待良相,戡亂破賊須有猛將。

 

當是時也,內能成回陽救逆之功,外可當散寒通滯之用者,非附子莫屬。

 

附子者,性大熱,味辛,種於冬至,收於夏至,當一陽初動之時,秉先天干健之力。

 

能散沉寒痼冷,可生少火殘陽。

 

制後色黑,五行屬水。

 

合土可伏,並金可攻。

 

與薑草同施,可攻可守,能回四逆,實扶陽抑陰第一猛將也。

 

舍此他圖,是置張飛而用廖化之屬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1:42 | 只看該作者

薑桂附養陰之理

 

陰者,藏精而起亟者也。

 

是以秋冬養陰即是養藏。

 

精為奉生之本,化氣之源,故當藏而不瀉。

 

然相火秘藏,在乎厥陰能合。

 

厥陰能合,在乎太陰能開。

 

太陰能開,在乎少陰能樞。

 

少陰能樞,在乎太陽能降。

 

少陰(君火)能樞(轉),太陰能開,然後厥陰能合,陽不外瀉,精氣方藏。

 

薑桂附,所以開太陰樞少陰降太陽者也,故能助收藏(養陰)。

 

若但以清滋之品為助收藏之道,則恐南轅北轍緣木求魚矣。

 

經云:「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

 

開腠理(桂),致津液(薑),通氣也(附)。

 

」請事斯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2:46 | 只看該作者

君相二火與小柴胡

 

君火以明於上,相火以位於下。

 

各當其位,各安其宅,升降出入,中氣斡旋,則氣立如故,神機不息。

 

若兩火相遇,則成炎上之勢。

 

西醫所謂之炎症併發,中醫所謂之火病齊作。

 

君相不安,將軍憤怒,風起云湧,水冰地坼,天下大亂矣!

 

相火當位,則為動力之源。

 

相火離位,則成燔灼之勢。

 

當安其宅,以復其位。

 

不可折之,不可滅之。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樞機動轉,則其歸路通矣。

 

相火歸位,燔灼自息。

 

此小柴胡湯所以獨稱和劑之由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2:59 | 只看該作者

煎藥偶得

 

今日煎薑棗湯,火較往日稍急,少頃即熱氣湧出,與他日大異。

 

鋁壺比巴掌稍大,煎小劑恰好,平日蒸氣多從壺嘴外散,可蒸手面,今則壺嘴反不出氣,心中異之。

 

揭蓋內視,則氣蒸騰而出,氣泡鼓動,蓋之則氣又不出。

 

乃減小火勢,氣仍不出。

 

遂向壺嘴內吹氣,氣方散出,如常日然。

 

思之,蓋氣泡湧盛,內壅壺口,使氣不得出,減小火力則新泡不起,內吹透氣,熱方外散。

 

此與肺中痰熱同理,不惟寒氣閉塞,熱壅亦然,今始信之。

 

如是則透熱轉氣,亦為妙法,用之得宜,則效如桴鼓,蓋不可妄施耳。

 

眾法莫不如是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8#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3:24 | 只看該作者

五、談養

 

春季養生之道白話解

 

內經原文: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

 

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

 

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白話解: 春季寅卯辰,也就是農曆一、二、三這三個月,這個季節叫作發陳,為一年之始。

 

發陳,為藏久外達之勢,天地萬物欣欣向榮,一派生機盎然景象。

 

此時人與天地之氣相應,應該逐漸減少睡眠,晚睡早起,起來之後在門前院中昂首闊步,頭髮散亂,穿著寬鬆,以使志氣外達,勇於任事。

 

這個時候無論對自己還是別人的願望,都應該儘量滿足,使生長、渴求、付出,都能得到相應的回報,使一切所求如願。

 

這是春氣仁性好生的體現,屬於養生之道。

 

如果與之相逆就會傷肝,到夏季不能化火,造成心氣內寒,供奉夏季生長壯大的資源就缺少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9#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3:33 | 只看該作者

夏季養長之道白話解

 

內經原文: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白話解: 夏季巳午未,也就是農曆四五六三個月,這個季節叫作蕃秀。

 

蕃者,繁衍茂盛之象;

 

秀者,精氣外達之象。

 

此時地氣上交於天,萬物開花結果。

 

人與夏氣相應,應該晚睡早起,儘量接受陽光的照耀,不要過分貪陰。

 

要使情志舒暢,不要鬱結成怒。

 

要像花開結果一樣,令生氣能夠外達。

 

要像所愛之物在外一樣,儘量早出晚歸。

 

這是夏季之氣與人體相應的規律,為養長之道。

 

不能順應夏氣的成長則傷心,秋天會發為寒熱往來之病,供秋氣收斂的精微就少了,到冬季就會發為內虛的重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3:44 | 只看該作者

秋季養收之道白話解

 

內經原文: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白話解: 秋季申酉戌,也就是農曆七八九三個月,這個季節叫作容平。

 

容者,土之德也,厚德載物之象也;

 

平者,金之勢也,心平氣和之象也。

 

容則寬綽有餘,平則神不躁擾。

 

這個季節表現在天地之氣上,特點是降大於升,收斂過於生發,天氣下降,地氣內斂,外現清明,所謂秋高氣爽就是指的這個氣象。

 

人在這個季節,應該早睡早起,與雞同步。

 

使腎之志安寧穩定,以緩和秋氣的肅殺(順生水氣也)。

 

令心之神氣收斂內藏,使秋氣得以平和(順承火氣也)。

 

不要志向外露,以使肺氣清明。

 

這是秋季之氣與人體相應的規律,為養收之道。

 

不能順應秋氣的收斂則傷肺,金傷則不能生水,腎氣不藏,冬季變為飧瀉,完穀不化,令奉藏的精微稀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3:59 | 只看該作者

冬季養藏之道白話解

 

內經原文: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

 

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

 

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白話解: 冬季亥子醜,也就是農曆十、十一、十二這三個月,這個季節叫作閉藏。

 

閉者,斂也,陰氣內收陽不外散之象;

 

藏者,聚也,陽氣內收陰氣外斂之象。

 

陽氣入於陰中,潛藏於內,在卦為坎,外陰而內陽,正潛龍勿用,養精蓄銳之時也。

 

這個季節寒水結冰,地表乾裂,一派生機閉塞之象。

 

人在此時千萬不要擾動陽氣的收藏,起居應該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太陽出來了才起來活動。

 

令自己的志向內藏,像潛伏隱匿一樣不露於外,像秘密隱私一樣不示於人,像已經獲得想要之物一樣不再外出尋覓。

 

一定要注意保暖,遠離寒氣,接近溫氣,不要令皮膚洩露於風寒之中,使已經收藏的陽氣向外散失。

 

這是與冬三月氣機相應的養藏之道,如果不能順應,與之相逆,則會損傷腎中陽氣,到春季水寒不能生木,則筋失所養,痿軟弛縱,用來上奉生機的精微就不夠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4:21 | 只看該作者

再論現代養生宜用火

 

養生之要,虛靜為保。

 

誠然。

 

但現代人靜不下來,只好不斷補充動力,此乃工業社會之必然,無可如何者也。

 

動力者,火也。

 

生火者,能源也。

 

故工業最重能源,人生亦耳。

 

給現代人治病,不是給上古真人治病,上古真人法於陰陽合於朮數外避邪風內守精神,身無奇病,外無所累,又何勞藥石之力哉!

 

養生不用火(保藏之意也),守靜也。

 

靜者之守,也不過使這點生命火種常燃不息而已,絕不是滅了火。

 

火滅則人亡,這是萬古不易之理。

 

今之人動多而靜少,常耗散而不內守,多致陰邪內侵,再不補充能源續其火種,生命之火何得常燃而不息邪?

 

故現代之欲養生卻病者,不可不於火字再三致意焉。

 

焚膏繼晷,油盡燈枯。

 

此非用火之道也。

 

添膏續焰,微明不息。

 

此乃用火之道也。

 

陽化氣,陰成形。

 

陽生陰長,陽殺陰藏。

 

經云:形不足者,溫之以氣;

 

勞者溫之。

 

是以養陰即是養陽,培水正為蓄火。

 

火滅則生機息,陰盛則陽化滯。

 

化生不成,形神俱損,陰陽兩消,水火離散矣。

 

尚何生氣可言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4:38 | 只看該作者

簡易飲食起居調病法

 

早晨 醒後,將兩手搓燙,捂雙眼上令熱,然後起床。

 

1、薑棗紅糖水(必用): 生薑4片,大紅棗3個(掰開),紅糖一匙 以鋁壺盛一碗半水將生薑大棗煮剩一碗,煎開時以藥氣蒸臉、手,並吸入。

 

煎好後先將生薑吃掉,再將大棗吃掉,然後將紅糖衝入調勻,服下。

 

早七時服,早餐忌食牛奶、油炸食品。

 

此飲可代替早餐,代替早餐大棗可放五個。

 

中午 2、當歸桂圓飲(精神不足、睡眠不好者可用): 當歸7克,桂圓2枚(去殼) 開水泡服,一杯,午(11時)餐前半小時服。

 

下午 3、肉桂枸杞飲(腰酸無力者可用): 肉桂1克,枸杞6克 開水泡服,一杯,晚(5時)餐前半小時服。

 

晚餐忌食油膩酸性食品。

 

晚間 4、鮮山楂一個(去籽),或冰糖葫蘆一顆。

 

嚼碎,滿口覺酸時咽下。

 

睡前服。

 

睡前面南背北站立,雙手食指堵住兩耳,不透氣為度,勻細呼吸60次。

 

然後將兩手搓燙,捂在後腰上令熱。

 

然後上床睡覺。

 

平時 5、五仁代茶飲: 杏仁4克,桃仁3克,薏仁5克,棗仁2克,益智仁1克 開水泡服,白天渴時即飲此水,最好上午九時、下午三時各服一杯。

 

注意 每日儘量得陽光照射半小時以上,勞逸結合,無使太過。

 

禁止飲食不節、起居無常、房勞傷精等慢性自戕行為。

 

調整以一月為期,可常年保持。

 

附 復泰五行蔬菜湯: (全家量)胡蘿蔔2兩,土豆5兩,豆腐4兩,香菇(次日換海帶,兩種交替用)1兩,白菜綠葉3兩 (一人量)胡蘿蔔一根,土豆(大的一個,小的兩個),豆腐四分之一塊,香菇(海帶手掌大四片)6個,白菜綠葉3葉 五斤水煮前四種,水開後小火煮一小時,將白菜綠葉放入,悶十分鐘(一人量用二斤水)。

 

放入鹽6克,花椒面2克,香油數滴,調勻。

 

晚飯時食菜一碗,飲湯一碗。

 

全家同食。

 

不吃主食。

 

說明 以上方法可以同時全用,也可以選擇使用。

 

如果時間實在不方便,建議儘量用1、5方與五行蔬菜湯調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4:49 | 只看該作者

2005年運氣災疫(肺病)預測

 

乙酉年,少商金運。

 

酉自身屬金,又為燥金之氣,是為太乙天符。

 

上半年陽明燥金司天,可補運氣之衰。

 

下半年少陰君火在泉,便有火氣來乘。

 

初之氣主氣厥陰風木,客氣太陰濕土,木來乘土,金失化源。

 

二之氣主氣少陰君火,客氣少陽相火,二火合明,已有來犯中運之意。

 

三之氣主氣少陽相火,客氣陽明燥金,主來勝客,好在尚屬燥金司天所管,是為小逆。

 

四之氣主氣太陰濕土,客氣太陽寒水,又是主來勝客,逆也。

 

土水相克,火勢少衰。

 

五之氣(9月21日-11月21日)主氣陽明燥金,客氣厥陰風木,主氣勝客,是為大逆,必為木之子在泉君火來復,所謂「邪氣化度」「災七宮」者也。

 

七宮為正西方,在事為工業器物,在人為肺,火克金之象,屆時恐西方「非典」死灰復燃,不能自救。

 

藥食宜鹹寒之品,方當於陽明篇中求之。

 

六之氣主氣太陽寒水,客氣少陰君火,客氣再為主氣所勝,水來救金,子來救母,所謂「熱化寒化勝復同」也。

 

其時火氣平息,金氣得復,更有次年太羽先來司天之水解圍,可以無憂矣。

 

三四五六氣皆為主氣勝客,是為逆,逆則生變。

 

太乙天符為貴人,經云: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

 

暴死者,其陽明急下證之屬乎?

 

原理:金運不及,故有火氣來乘,災在西方,病在肺胃大腸。

 

有勝必有復,有盛必有衰,最終故有水氣來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5:04 | 只看該作者

養病服藥必讀

 

病之來也,有緩有急,有輕有重。

 

急而重者有時本輕,一劑可已;

 

輕而緩者有時本重,三月難復。

 

標本不同,虛實有異,不可為表面現象所惑。

 

病有從外來者,有從內生者。

 

外來不過六氣所乾,內生多為七情所亂。

 

又有食飲不節,起居無常,無知妄作,自我破壞而成者,此種責在自身,解鈴還須繫鈴者,損益全由自己,不可委諸醫家。

 

無論外感內傷,用藥不過戡亂,如用兵然。

 

亂平則需建設,不可長期軍管,否則資源必然枯竭。

 

老子云: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岐伯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是以用藥當適可而止,治不過三分,七分在養,不可攻伐太過。

 

窮兵黷武,殺伐過重,必致生氣受損,治國治病同所忌也,不可不慎!

 

是以治病前提,首需病家自養,否則服藥難效,雖效亦難持久。

 

養之要如下,三少一多,病者自裁: 多言數窮,以默養氣(少說);

 

久視傷血,以瞑養血(少看);

 

思多神亂,以靜養神(少想);

 

妄作傷精,以睡養精(多睡)。

 

尤忌房勞手淫意淫等傷精損氣行為。

 

同時食飲有節,忌食生冷油膩蔥蒜韭鹽等瀉相火破藏精之物,每餐不可過飽。

 

起居有常,睡不可少。

 

果能依上而行,服藥必效,因之而養,可以長生。

 

否則,雖藥不效,雖效不久,非藥無功,責在病家不肯配合。

 

如此服藥,浪費資源,於事無補,徒耗醫家精神,兼損病人能量,有何益哉!

 

病家當三思而後服之,不可顢頇孟浪,自欺欺人,欲益反損,弄巧成拙,事與願違也。

 

慎哉!

 

慎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5:26 | 只看該作者

寫給冬不藏精者

 

春天的腳步近了。

 

經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今年這個時候是六之氣,主氣太陽寒水,客氣厥陰風木。

 

木氣瀉水,腎精失藏。

 

風木先來,有厥陰不合之象。

 

厥陰不合,則相火必然妄動。

 

不藏於精者,目前很容易表現出明顯的水不涵木之象,如無事生非,多言易怒,尋釁滋事,頂撞謾駡等事。

 

男性還易出現早期前列腺炎症狀,小便頻數,小腹脹痛,陽事欲動,卻每每半途而廢。

 

「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早露端倪。

 

其人必左關尺脈大而弦,或有數意,寸反不起。

 

右尺則浮弦而細,微緊,沉取則空。

 

右關浮取弦,沉取緊,有外格之勢,寸反沉牢而滑。

 

相火不位,君火不明。

 

樞機不轉,開合不利。

 

正氣浮散,邪氣橫行。

 

若不早做定奪,恐難逃七宮之災。

 

建議:亡羊補牢,桑榆非晚。

 

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獨臥遠房闈,是非少思量。

 

神內守,莫張狂。

 

方藥:桂附地黃丸加芍藥甘草湯。

 

(如胸痛乾咳者加生脈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5:40 | 只看該作者

男女如何樂而不淫

 

佛在《圓覺經》中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迴。

 

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

 

」可見,一切眾生既無法不生貪愛,也就不能擺脫與淫欲必然的聯繫。

 

所謂飽暖思淫欲,乃人之常情。

 

不但人間不離淫欲,欲界六天也是如此:四天王天與人間相同;

 

忉利天與人間略異,只過風,不流穢;

 

夜摩天則執手成淫;

 

兜率天但對笑為淫;

 

化樂天以相視為淫;

 

他化天以暫視成淫。

 

《楞嚴經》說:「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

 

」雖通稱淫欲,但因染著程度的不同,表現在層次上也就有了高下之異。

 

孔子評價《詩經》云: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又稱《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可見這淫字之外還有個思無邪的「樂」字。

 

淫字往往與樂字混用,所謂淫樂,或以淫為樂,或以樂為淫,其實是一種似是而非的混淆。

 

孔子讚歎顏回說:「賢哉,回也!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又自道:「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云。

 

」可見這個樂字與淫字有著本質的區別,是萬萬不可同日而語的。

 

從五行的角度分析,樂同於喜,是心的感受,五行屬火,火性上炎,楞嚴所謂「純想則升」是也;

 

淫淪於恐,是腎的感受,五行屬水,水性下流,楞嚴所謂「純情則墮」是也。

 

其實春藥廣告所謂的「欲仙欲死」,描述的就是淫欲帶給當事者的近乎喪身失命的恐懼感,人對死亡不正是充滿恐懼的嗎?

 

應該不會有人在行淫的時候放聲大笑吧?

 

可見淫者所謂的樂只是一廂情願的幻想,這個錯誤的判斷源於對水火的混淆。

 

水火與人的五臟對應的是心腎。

 

心藏神,腎藏精;

 

精化氣,氣化神。

 

失精則恐,得神則樂。

 

恐與樂,一淪於下,一升於上,方向截然相反,其中表現出的是水火用事的區別。

 

水向火上行則最終必樂,火向水下行則最終必恐,以其一行於所勝,一行於所不勝也。

 

行於所勝則得,故樂;

 

行於所不勝則失,故恐。

 

有所得則實,有所失則虛。

 

《內經》所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即有所得則實之象也。

 

所謂無欲則剛,說的就是精無所失,則形神必堅固。

 

但欲界眾生不能離欲,實屬無可奈何,有沒有方法令愛欲之中的男女有所得而無所失,避其虛而就其實呢?

 

有的,這就是孔子所謂的「樂而不淫」。

 

具體操作起來就是:水升而不降,精藏而不失。

 

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這就需要疏泄的機關牢固,神不妄動,則能持精,《內經》所謂「持滿」、「禦神」是也。

 

心火下交於腎水,不緣木而升,則必隨水而降。

 

升降之機在木,木能化火,則精能化氣,木不化火則精必妄行。

 

少年人精關易動,以其土木形骸尚未堅固,持禦不穩故也。

 

進一步而言,男女既不得不交流,交流則必得其道,否則有損無益,徒成戕生損壽之舉。

 

觀欲界諸天之淫欲層次頗高,執手相看之間事成,非下界眾生普遍可及,從其層次高下亦可見其重神輕形取向。

 

人間眾生欲重,終難免於形體交流,然若能持精於土木形骸之內,令精化氣於神之宇,形雖交而思無邪,神雖搏而精不擾,不妄行疏泄,遠於淫而近於樂,縱不能出輪迴之苦,庶幾遠於戕生之害矣。

 

有志者其勉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6:05 | 只看該作者

養生箴言

 

1、以默養氣,以瞑養血,以睡養精,以靜養神。

 

2、名過傷肺,色過傷腎,財過傷肝,食過傷脾,睡過傷心。

 

3、肺病者宜逃名,腎病者宜戒色,肝病者宜散財,脾病者宜節食,心病者宜減睡。

 

4、減食以助藥,增睡以節耗。

 

舒以養體,緩以卻勞。

 

5、無病時以勞動養陽,有病時以安靜養陽。

 

動能生陽,亦能散陽。

 

靜能傷陽,亦能斂陽。

 

6、病有百藥不痊者,當靜室問心,知因達果,可以無惑。

 

治法宜在懺悔中求之,體力不足,輔以心力,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經云:致心一處,無事不辦。

 

治病亦如是。

 

7、子曰: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言少年人也。

 

少男在卦為艮,陽氣在外,陰體未成,最忌陰氣感召。

 

是以遇少女則為損,遇長女則為蠱,遇老女則為剝,皆陽損陰傷之象也。

 

當以師友之道導之,使進於學,則遇中男為(開)蒙,遇長男為頤(養),遇老男為大畜(存),皆陽生陰長之象也。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此之謂歟?

 

8、肺病者宜逃名,名人每多言,言多則損肺氣;

 

腎病者宜戒色,色鬼每虧精,精虧則損腎氣;

 

肝病者宜散財,財主每使氣,氣盛則損肝氣。

 

脾病者宜節食,食客每多納,納多則損脾氣。

 

心病者宜減睡,睡蟲每多眠,眠多則損心氣。

 

9、雨,天氣之降也,過降無疏泄之途,則發為澇,在人為水腫,治當溫升地氣,宜真武湯之屬;

 

云,地氣之升也,過升無斂降之路,則發為旱,在人為氣脹,治宜涼降天氣,宜生脈散之類。

 

腫脹關乎陰陽升降,天地交通,宜於根本處求之,不可見腫但言利水,見脹惟知破氣也。

 

萬病皆當作如是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6:22 | 只看該作者

六、講略

 

中醫啟蒙之一:首明陰陽

 

首先,醫學是用來治病的。

 

能不能治好病是檢驗醫學是否有用(不一定有價值,因為價值是商品的屬性,治療並不必然是商業行為)的標準,沒有用的醫學自然沒有存在的價值(這個價值指的是對人的益處,也和商品無關),這一點邏輯能力正常的人基本上都應該明白。

 

其次,中醫是一種治病方法,並且經過了幾千年的實踐檢驗,歷史證明,正確使用這種方法治療疾病療效確切(錯誤的使用責任在使用者,與醫學無關),而且成功地維護了一個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成長,這一點也是有目共睹。

 

任何一門學問(科學是一種方法論,但學問並不一定都是科學,科學的標準並非為檢驗一切學問是否有用或一種方法是否有效而設,科學的使用同樣不能超越自己的適用範圍)都必然有自己的理論基礎,醫學當然也不例外,中醫更是把理法學習放在方藥運用之前,理法方藥次序井然,不容顛倒。

 

中醫的基礎理論成熟於上古,完善於漢代,發展於晉唐。

 

金元以降,爭論漸起,各執一詞,眾說紛紜,至學院壟斷之後漸呈衰相。

 

但西學東漸之前的理論紛爭還屬於運用與理解的不同,並不涉及對理論本身的否定。

 

西學東漸之後的理論紛爭則是兩種理論之間的本質差異所導致的,目前的群眾性爭論基本上也屬於這個範疇。

 

有些人在肯定中醫療效的同時又對中醫理論表示否定,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其實還是對中醫理論以及中醫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邏輯關係的缺乏瞭解。

 

所以,把中醫治病的原理用相對通俗的語言羅列出來,讓大眾對中醫理論有個比較接近本質的了解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事物是由簡單向復雜由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變化的,這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

 

正是基於這種認識,唯物主義者們才會認同老子的學說與中醫學說都具有「朴素辯證法」的思想。

 

萬物是由簡單向復雜變化的,中醫理論也是這樣認識的,其實這種認識都本於老子《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論述。

 

《周易》繫詞傳也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然後才「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說卦傳)。

 

一是數的起點,也是概念的起點,這一點就叫做極,就像地球上虛擬的南北極一樣。

 

所以也可以說一就是太極,太極就是一。

 

一分為二,事物發展到二就有了對立,由於同樣來自於一,所以對立之中又有統一。

 

這個二用中國古老的概念表述名字就叫「陰陽」(陰陽只是基本概念,就像磚一樣,任何建築都離不開磚,但磚並不等同於建築,陰陽也一樣。

 

從本質上說,迷信只是一種態度,迷信與迷信的物件無關,只和人的主觀對事物的態度有關。

 

所以,迷信的物件可以是陰陽,也可以是科學。

 

可以是中醫,也可以是西醫。

 

迷信的物件可以是任何事物,陰陽並不等於迷信,中醫更不等於迷信,可惜很多邏輯混亂的人分不清其中的區別),《周易》就是用陽爻和陰爻來推演萬事萬物的變化規律的。

 

即使萬物「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其生之本也還是本於陰陽。

 

陰陽相貫,如環無端,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又使萬物所構成的世界產生了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的四時節氣變化。

 

《內經》上古天真論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

 

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之門。

 

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

 

是謂得道。

 

」此道就是先天地生的生一又生萬物的自然之道,也即辯證唯物主義所謂的自然規律。

 

陰陽的規律是:「陰在內,陽之守也;

 

陽在外,陰之使也。

 

」「積陽為天,積陰為地。

 

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

 

陽化氣,陰成形。

 

」「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

 

地氣上為云,天氣降為雨。

 

雨出地氣,云出天氣。

 

」天地之間如此,「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自然也逃不出陰陽規律之外:「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

 

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

 

言人身之臟腑中陰陽,則臟者為陰,腹者為陽。

 

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

 

寒傷形,熱傷氣,氣傷痛,形傷腫。

 

」「陰虛則內熱,陰盛則內寒;

 

陽盛則外熱,陽虛則內寒。

 

」「寒氣生濁,熱氣生清。

 

清氣在下,則生飧瀉。

 

濁氣在上,則生瞋(月真)脹。

 

」「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

 

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

 

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

 

」 人與天地相應:「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

 

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

 

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

 

……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

 

重陰必陽,重陽必陰。

 

故曰:冬傷於寒,春必病溫。

 

春傷於風,夏生飧瀉。

 

夏傷於暑,秋必痎瘧。

 

秋傷於濕,冬生咳嗽。

 

」 中醫治病首先言診,診斷有誤,則治必難痊。

 

而診斷首先要分清楚的還是陰陽:「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

 

審清濁,而知部分;

 

視喘息,聽聲音,而知所苦;

 

觀權衡規矩,而知病之所主;

 

按尺寸,觀浮沉滑澀,而知病所生,以治無過,以診則不失矣。

 

」治療原則亦不離陰陽:「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治病之要亦首明陰陽:「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

 

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聖度。

 

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 治療方法亦與表裏陰陽相應:「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

 

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

 

其盛,可待衰而已。

 

故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

 

形不足者,溫之以氣;

 

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其高者,因而越之;

 

其下者,引而竭之;

 

中滿者,瀉之於內;

 

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

 

其在皮者,汗而發之;

 

其剽悍者,按而收之;

 

其實者,散而寫之。

 

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定其血氣,各守其鄉。

 

血虛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

 

」因地制宜,各從所需,真可謂眾美兼備,纖善弗遺矣。

 

陰陽是事物兩種最基本的屬性,就像人首先要分男女一樣,不容混淆。

 

但同一事物中陰陽並非截然可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萬物皆負陰而抱陽」,陰陽互根,如環相貫,這樣陰陽才不至於離決。

 

陽化氣,陰成形。

 

中醫治病以氣調形,「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將疾病消滅於萌芽階段。

 

氣病之後方及形,在形尚有隱顯之分。

 

西醫理論則沒有氣的概念,疾病只有成形之後才能明確診斷(有很多內科病在氣的階段尚未成形,西醫診斷無病,但病人主觀症狀十分明顯,用中醫正確診斷治療就可以治癒,相信很多年齡稍大一點的人多少會有這樣的經驗),這是中西兩種醫學理論之間最本質的區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6:47 | 只看該作者

黃帝內經講記

 

黃帝問岐伯,我想瞭解一下人身上十二臟之間相互的關係,以及它們各自的職權範圍是怎麼劃分的?

 

岐伯說,您問得很詳細,就讓我來詳細地說一說。

 

首先是這個心,心主神明,是人身上的最高統帥。

 

用國家比喻,在古代就相當於皇帝,在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相當於總統,社會主義國家相當於主席。

 

為什麼說心主神明為十二臟之主呢?

 

這是神明的特殊性決定的。

 

這個神明,在哲學上講屬於意識的範疇。

 

其他的臟所管的都是一些物質方面的功能,如脾肺肝膽,都有月字旁,和肉有關,月字旁通肉。

 

心就很不同,它是神之宅,相當於皇宮,古時候的紫禁城,現代的中南海,是最核心的位置,不能受邪。

 

心在五行屬火,火這東西也很特殊,看得見摸得著,卻抓不住。

 

神明也是這樣,能感覺能體會,卻沒有形跡可尋,屬於形而上的東西。

 

身好比一輛汽車,功能齊備,但如果沒有駕駛員再好的車還是不能跑。

 

心主的這個神明就是駕駛員,好好的一個人,神明一旦離宅了,馬上就不行了。

 

像有些人能嚇死,能樂死,神明一下子出了竅,不在這身上了,整個身體也不聽操縱了。

 

腎之志為恐,心之志為喜,情志中只有這恐和喜能令人暴死,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例子,嚇死的不用說,我就聽說過一個樂死的例子,我家旁邊一棟樓房大夥玩撲克,六個人玩六副撲克,一個人抓到了六張大王,不禁哈哈大笑,結果氣絕身亡。

 

可見心腎在五臟中的作用不同一般。

 

西方人一直認為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前幾年有一個報導說西方醫學有了新的發現,發現心有意識功能。

 

其實中國人自古就都知道人是用心在想事情,這在中國屬於常識,比如心想事成就是中國人最常用的一句賀辭。

 

曾經有一個人做了換心手術,人心換了個豬心,手術很成功,但別人發現這個人的習性有了些變化,很多方面與豬的喜好相近了。

 

可見心對於人有很大的影響,到底是誰在下令,誰在主宰這一切,就是這個神明,這個君主之官。

 

接下來說肺,肺也是高高在上的。

 

屬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

 

相傅之官,在古時相當於宰相,現代相當於總理。

 

是製定規章制度和法律的,象漢時候的蕭何,約法三章定的就是這個制度。

 

肺為五臟之長,主朝百脈,其他臟的功能都得通過這裏才能完成,宰相是文官之首。

 

肝為將軍之官,是武將之首,兵馬大元帥。

 

將軍不好管,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時候連皇帝的聖旨都不聽。

 

本來肺屬金,能克肝木,但是肝氣有時候反勝肺,武官不服文官管,就像廉頗不服藺相如,將相不和,金木相衝,總想找個機會挑釁一下。

 

木氣本就好勝,好頂撞,二者的關係很難處理好。

 

將相不和,則國家有難,將相一和,一張一弛,則進能攻,退能守,外邪不能侵,在國家是這樣,在人體也是這樣。

 

膽為中正之官,中立不倚,無過不及,一切從實際出發,相當於軍師之職。

 

肝有勇有謀,最後是否可行離不開軍師的指導。

 

膽在軍隊中相當於參謀長,是孫臏、孔明之類的人物。

 

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劉備提到袁紹,曹操說他好謀無斷,色厲膽薄,就是說他這個決斷力不行,遇事不能當機立斷,總是錯失良機。

 

袁紹的軍師不少,但人越多主意越雜亂,眾說紛紜反而莫衷一是。

 

劉備對諸葛亮就言聽計從,讓幹什麼就幹什麼,所以反而成了鼎立中的一足。

 

在人有個特點,人要是膽氣不足,膽寒,就好謀。

 

前思後想,沒有主意,小事上都這樣,比如出門煤氣關沒關,水管閉沒閉,都不能判斷。

 

說話也不果斷,一句話該說不該說總是猶豫不決,說了又後悔。

 

膽氣虛,膽小怕事,遇事就迴避躲閃,五行上屬於木氣不足。

 

肝有謀膽有斷,該斷的時候當機立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有謀略,不猶豫,能成大事,是木氣條達中正為之主宰的。

 

膻中,就是前胸,屬心包絡。

 

臣使之官,是替君行令的,宣使,內臣,宦官之類。

 

在今天相當於外交部,但古時候還擔當一些公安部的職能。

 

君主不能隨便出馬,由他們把消息傳達出去。

 

他們離皇帝最近,傳達皇帝的意志。

 

心在情志上主喜,喜從心發,再由心包絡傳達出去。

 

相對來說他們職權比其他臟次要一些,但當有外邪來侵時,他們保護在心之外,以身護駕。

 

突破這一關,病邪才能傳到心。

 

對於君主來說,他們的重要性有時候顯得比其他臟更重要,這也是歷史上宦官之所以總能夠專權的原因。

 

脾胃為倉廩之官,是天下糧倉,民以食為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治理天下沒有了糧食的話,就要出事,古代百姓造反大多是因為沒有糧食了,先要搶吃的。

 

脾胃在今天相當於農業部長,要保障糧食的供給,不然就算失職。

 

脾在《刺法論》中又被稱為諫議之官,相當於監察官。

 

哪里有什麼事,出了什麼問題,要及時向君主彙報,現代相當於檢察院長。

 

不能隱瞞情況,明明腸胃出了問題,君主也不知道,等到發現了,已成了胃癌什麼的才知道,這就是檢察官失職了,沒有把資訊及時傳達上去。

 

脾胃的職權很重要,飲食不能在中焦收藏運化的話,營養就不能供給全身。

 

農業是個大問題,沒飯吃是生死攸關的事,沒有糧食,工業所創造的一切對人類來說都形同虛設了。

 

如果光吃不排泄也不行,排出去必然得從下面走,要靠傳導。

 

飲食取了精華剩了糟粕,排不出去,形成便秘,腸道梗阻,大腸這個傳道之官就失職了。

 

變化出焉,就是飲食變為糟粕從此排泄而出。

 

小腸為受盛之官,在胃和大腸之間,起腐化食物的作用。

 

食物在裏頭停留一段時間,然後精華部分上輸於脾,糟粕部分下傳大腸。

 

這時就分了清濁,清氣上升輸脾歸肺,濁氣下降歸大腸排出體外。

 

腎為作強之官,名字就很特殊。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生成的在人體就是腎臟。

 

腎生成後,地二才生火,生心,腎為先天之本,也是人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腎藏志,人做事首先言志,究竟你想幹什麼,這個就是志向。

 

小時候要被問到自己的志向,有的想當科學家,有的想當解放軍,說想當農民的很少,說當工人的可能也不多,這說明人類本末倒置的傾向從小時候就開始了。

 

意志堅定,再經過不懈的努力,做事就能成功。

 

腎水要生木,肝膽有謀有斷就能做事了。

 

木又化火,君主能有主宰,神明不亂,就能心想事成了。

 

腎又主智,智慧所生各種技巧,很多藝術工巧之事都與腎有關。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方面,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是生化之源。

 

生命力生生不息地從這裏釋放出來,為人體的動力之源。

 

精也是個種子,人要生育,有這個化育能力,離不開精,精中藏有元氣,即所謂生水的天一之氣。

 

腎的生育功能也即來自這個先天的天一之氣,這個氣虛弱了,生氣就不足了,不但身體會生病,就連種子也很難生根發芽,胚胎生育,很多不孕證患者的問題實際上就出現在這裏。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瀆就是水道,其實三焦並無實質性器官,是指三個與水氣轉化有關的部位而言的,所謂上焦如霧,是指水在肺中的蒸汽狀態,中焦如漚,是指水在胃中即將化氣的沸騰狀態,下焦如瀆,是指水在膀胱中即將外流的流瀉狀態。

 

決瀆之官相當於水利部長,如果水利工程管理不善,就會造成水災為患。

 

大禹治水的疏導法其實用的就是下焦如瀆的通利之法。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膀胱處於下焦,同司水道之職。

 

州都屬於現代的城市,具有很多行政職能,唐僧取經路過各處都要有一份通關文諜方能通過,所謂的氣化則能出就有一點通關文諜的意思。

 

州都不能化氣,則關門不開,水液不行。

 

水蓄不流則生腐,西醫所謂的尿毒癥就形成了,在西醫要換腎才能保住性命,中醫則只要使其氣化功能恢復,則水自能出。

 

州官權力不大,但對百姓則同父母,所謂的父母官多是指的這類五六七品的州都之官,所以,實際上州官的職權在某種程度上更直接關係著百姓的生死。

 

這十二官要互相配合,緊密團結在心這個君主之官的周圍,不能各行其是互相拆臺,這就需要君主之官善於管理,主明則下自安。

 

用這個道理養生則能長壽,不會出現各種疾病,用來治國則能國家強大昌盛。

 

如果主不明則十二官就危險了,互相之間不能配合,交通閉塞,道路不通,形體大傷,用來養生則疾病叢生,用來治國則江山社稷難保。

 

戒之戒之!

 

一再告誡,就是強調這個君主之官的重要性,如果君主神昏不明,則難免犯各種各樣的錯誤,文革式的災難就不可避免,在人身上也是這樣,君主不明則危機四伏而不自知,一旦發病則危在旦夕,所以無論何時都要使心這個君主之官保持清醒,千萬不可為形所禦,反而成了十二官的奴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6 22:21 , Processed in 0.10937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