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上編】
傷寒發汗。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主之。
明系汗後表疏。風邪襲入所致。宜改用桂枝湯者。一以邪傳衛分。一以營虛不能復任麻黃也。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小便復清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
當須發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
六七日不大便。明系裡熱。況有熱以證之。更無可疑故須頭痛。必是陽明熱蒸。可與承氣湯。然但言可與而不明言大小。其旨原不在下。不過借此以證明裡熱耳。若小便清者。為裡無熱。邪未入裡可知。則不可下。仍當散表以頭痛有熱。寒邪怫鬱於經。勢必致衄。然無身疼目瞑。知邪氣原不為重。故不用麻黃而舉桂枝。以解散營中之邪熱。則寒邪亦得解散矣。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麻黃湯主之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則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
世本麻黃湯主之。在陽氣重故也下。今正之。
○服藥已微除。復發煩者。餘邪未盡也。
目瞑煩劇者。熱盛於經。故迫血妄行而為衄。衄則餘熱隨血而解也。
以汗後復衄。故為陽氣重也。
或言汗後復衄。而熱邪仍未盡。重以麻黃湯。散其未盡之邪。非也。
若果邪熱不盡。則衄乃解三字。從何著落。八九日不解。則熱邪傷血已甚。雖急奪其汗。而營分之熱不能盡除。故必致衄。然後得以盡其余熱也。
將衄何以目瞑。以火邪載血而上。故知必衄乃解。內經曰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又云。陽氣盛則目瞑。陰氣盛。則目瞑。以陽邪並於陰。故為陰盛也。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8%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4&pid=7000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