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湯】 主治心悸頭眩、身振振動、水氣淩心、小便不利等證。 貧道認為此方的作用,主要是反運左側的三陰經,而正運右側的三陰經。
(1)如「治太陽汗出不解、仍發熱」。
病在足太陽經,其治法當以發汗祛邪。
通過發汗治療後還發熱——經發汗其風邪當祛而濕邪在故「仍發熱」:此患者平時必腎陽衰弱,體內寒濕素盛。
所以用「真武湯」利水除濕。
(2)「如治心悸頭眩、身動、振振欲僻地者。」貧道常見腎陽衰弱的患者,則化氣行水之功能不足,故而陰寒水盛。
水氣太盛則克火以淩心,即導致心悸頭昏、嗜臥,行動時則筋惕而肉動,甚則全身皆振振戰慄而動。
舌質淡紅苔白潤,面部微腫色白鮮明。
脈波較弱,左脈口浮象;
右脈口沉象。
左人迎有浮脈亦有沉脈;
右人迎有沉脈亦有浮脈。
「真武湯」中之芍藥,入左側面反運足厥陰肝經,使淩心之水氣就下;
附子溫足少陰腎經之陽,使腎陽振奮有化氣行水之功能;
白朮人右側而正運足太陽脾經,以助燥濕行氣上達右肺;
茯苓入左側而反運手少陰心經,使淩心之水下達由小便而出。
即形成一個左降右升、圓周旋轉化水行氣之方。
更兼一味生薑辛散溫通,能散內寒溫水氣以協助四味藥物旋轉左、右之正、負運動。
故能療以上水氣淩心諸症。
(3)如「治少陰至四、五日,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痢」等症,亦由腎陽虛弱無能化水,即導致水氣阻滯「小便不利」;
脾土衰弱則燥濕無能,脾失健運故「自下痢」;
脾主四肢,因脾臟燥濕的功能衰弱,故引起「四肢沉重疼痛」。
所以亦需要用「真武湯方」以化水氣行寒濕治療。
以上三類疾病,全屬陰寒水盛濕盛之症,故當用「真武湯」以治之。
真武乃北方水神,善於治水,故仲景聖醫特以此善於治人身之水氣之方名之。
真武祖師於武當山修真得道,是貧道最崇拜之尊神,故而對「真武湯」詳細剖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