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通聖散(《宣明方》)論曰:風、寒、熱,諸疾之始生也。
人之臟腑,皆風之起。
謂火熱,陽之本也。
謂曲直動搖,風之用也。
眩暈嘔吐,謂風熱之甚也。
夫風熱拂鬱,風火生於熱,以熱為本,而風為標。
凡言風者,即風熱病也。
氣壅滯,筋脈拘倦,肢體焦痿,頭目昏眩,腰脊強痛,耳鳴鼻塞,口苦舌乾,咽嗌不利,胸膈痞悶,咳嘔喘滿,涕唾稠黏,腸胃燥熱結,便溺淋閉,或夜臥寢汗,切牙睡語,筋惕驚悸,或腸胃怫鬱結,水液不能浸潤於周身,而但為小便多出者,或濕熱內鬱而時有汗泄者,或因亡液而成燥淋閉者,或因腸胃燥郁,水液不能宣行於外,反以停濕而泄,或燥濕往來而時結時泄,或表之陽和,正氣(衛氣是也。)
與邪熱相合並,入於裡,陽極似陰而戰、煩渴者,(表氣寒故戰,裡熱甚則渴。)
或瘧氣久不已者,(經言邪熱與衛氣並入於裡則寒戰也,並出之於表則發熱,並則病作,離則病已。)
或風熱走注,疼痛麻痹者,或腎水真陰衰虛,心火邪熱暴甚而僵仆,或猝中久不語,或一切暴喑而不語,語不出聲,或暗風癇者,或洗頭風,或破傷風,或中風諸潮搐,並小兒諸疳積熱,或驚風積熱,傷寒疫癘不能辨者,或熱甚怫結而反出不快者,或熱極黑陷將死,或大人、小兒風熱瘡疥及久不愈者,或頭生屑,遍身黑黧紫白斑駁,或面鼻生紫赤風刺、癮疹,俗呼為肺風者,或成風癘,世傳為大風疾者,或腸風痔漏,並解酒過熱毒,兼解利諸邪所傷,及調理傷寒未發汗,頭項、身體疼痛者,並兩感諸證。
兼治產後血液損虛,以致陰氣衰殘,陽氣鬱甚,為諸熱證,腹滿澀痛,煩渴,喘悶,譫妄驚狂,或熱極生風而熱燥郁,舌強口噤,筋惕肉?,一切風熱燥證,鬱而惡物不下,腹滿撮痛而昏者,(惡物過多而不吐者,不宜服之。)
兼消除大小瘡及惡毒。
兼治墮馬打撲,傷損疼痛,或因熱結,大小便澀滯不通,或腹急痛,腹滿喘悶者,並皆治之。
防風 川芎 當歸 芍藥 大黃 薄荷葉 麻黃 連翹 芒硝(朴硝制過者是。以上各半兩)石膏 黃芩 桔梗(各一兩) 滑石(三兩) 甘草(二兩) 荊芥 白朮 梔子(各二錢五分)
上為末。
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溫服。
涎嗽,加半夏五錢,薑製,此加減防風通聖散?頂防風疾,常服取效。
防風 川芎 當歸 芍藥 薄荷 麻黃 連翹(各半兩) 黃芩 桔梗(各一兩) 甘草(二兩) 荊芥 白朮(各二錢半) 烏藥 羌活 天麻 僵蠶(等分)
體弱氣虛者磨木香。
痰涎壅盛者,加南星、半夏、枳實。
搜風順氣丸(《聖惠方》)治腸胃積熱,以致膈間痞悶,大便結燥,小便赤澀。
腸風痔痛,腰膝酸疼,肢節頑麻,手足癱瘓,行步艱辛,語言謇澀。
三十六般風及七十二般氣,無不治之。
此藥宣通氣血,清熱潤燥,通利大小便,則諸病自愈。
車前子(一兩半) 白檳榔 大麻子(微炒,去殼,另研) 牛膝(酒浸宿) 干山藥(各二兩) 枳殼(去穰,麩炒) 防風(去蘆) 獨活(各一兩) 郁李仁(湯泡,去皮研) 大黃(五錢,半生半熟)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茶、酒、米飲任下,早晨、臨臥各一服。
久覺大腸微動,以羊肚肺羹補之。
此藥膏粱之家,肥甘大過,以致大便結燥,尤宜服之。
老人大蘇合香丸?療傳尸骨蒸,?肺痿,疰忤鬼氣,猝心痛,霍亂吐利,時氣鬼魅瘴瘧,赤白暴痢,淤血月閉,?癖疔腫,驚癇及小兒吐乳,大人狐狸等病。
小兒用大緋絹袋盛,當心帶之,一切邪鬼不敢近。
凡人痰氣及中風痰涎壅上,喉中有聲不能下者,青州白丸子同丸,生薑自然汁化下,立效。
產婦中風,小兒驚風,牙關緊硬不開及不省者,擦牙即開,然後用風藥治之。
小兒吐瀉、驚疳,先用火焙此藥,然後用生薑白自然汁化開,白湯調灌。
香港腳衝心,用蓖麻子去殼槌碎,和丸敷,則腳心疼痛,立止。
心腹絞痛,中滿嘔吐,薑湯化服。
大人小兒傷風咳嗽,薑、蔥汁,白湯調下。
中風狂亂,如見鬼神,白湯調服。
(方見咳嗽門。)
白丸子(《和劑方》) 治男、婦風痰壅盛,手足癱瘓,嘔吐涎沫,及小兒驚風,並皆治之。
(方見痰類。)
大秦艽湯(《拔粹》方) 治中風,外無六經之形證,內無便溺之阻隔。
知為血弱不能養於筋,故手足不能運動,舌強不能言。
宜養血而筋自營。
秦艽 石膏(各三兩) 甘草 川芎 當歸 羌活 獨活 防風(去蘆) 黃芩 白芍藥 吳白芷 白朮 生地黃 熟地黃 白茯苓(各二兩) 細辛(五錢)
上?咀。
每服一兩,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通口服。
如天陰雨,加生薑七片。
如心下痞,加枳實一錢,煎服。
羌活愈風湯(《拔粹》方) 治肝腎虛,筋骨弱,語言難,精神昏憒,及治風濕內弱,風熱體重,或瘦而一肢偏枯,或肥而半身不遂。
心亂則百病生,靜則萬病息,此藥能安心養神,調陰陽,無偏勝。
羌活 甘草(炙) 防風(去蘆) 黃 (去蘆) 人參(去蘆) 蔓荊子 川芎 細辛(去蘆) 枳殼(去穰麩炒) 地骨皮 麻黃(去根) 知母(去皮) 甘菊 薄荷(去枝) 枸杞 當歸(去蘆)獨活 白芷 杜仲(炒斷絲) 秦艽(去蘆) 柴胡(去苗) 半夏(湯洗,薑製) 厚朴(薑製) 防己 熟地黃 前胡(各二兩) 芍藥(去皮) 黃芩(去腐) 白茯苓(去皮。各三兩) 石膏上銼。
每服一兩,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
如遇天陰,加生薑三片煎,空心一服,臨臥再煎渣服。
常服之藥,不可失四時之輔。
如望春大寒之後,加半夏、柴胡、人參各二兩;
望夏穀雨之後,加石膏、黃芩、知母各二兩;
季夏之月,加防己、白朮、茯苓各二兩;
望秋大暑之後,加厚朴、藿香各二兩,桂一兩,望冬霜降之後,加附子、官桂各一兩,當歸二兩。
大烏藥順氣散 治諸風氣,手足癱瘓。
歸芍地黃芎,烏藥陳皮龍,香附縮砂枳,芩半與防風,蘇桔並甘草,乳沒沉香停,薑棗均煎服,諸風氣立通。
當歸 芍藥 生地黃 川芎 烏藥 陳皮 地龍 香附子 砂仁 枳殼 黃芩 半夏防風 紫蘇 桔梗 甘草(各半兩) 乳香 沒藥 沉香(各二錢五分。此三味為末,煎熟藥加內服。)
上用薑、棗同煎。
勻氣散(《瑞竹方》)治腰腿疼痛,手足攣拳。
及治中風不語,口眼?斜,半身不遂等證。
前代曾服有效。
白朮(二兩,煨) 天台烏藥(一兩) 天麻(半兩) 沉香 青皮(去穰) 白芷 人參(去蘆) 甘草 紫蘇 木瓜(各二錢半)
上?咀,作十服。
每服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半盞,去渣,溫服。
換骨丹《宣明方》治癱瘓中風,口眼?斜,半身不遂,並一切風癇、暗風,並宜服之。
我有換骨丹,傳之極幽秘,疏開病者心,扶起衰翁臂,氣壯即延年,神清自不睡,南山張仙翁,三百八十歲,槐皮芎術芷,仙人防首蔓,十伴各停勻,苦味香減半,龍麝即少許,朱砂作衣纏,麻黃煎膏丸,大小如指彈。
修合在深房,勿令陰人見,夜臥服一粒,遍身汗津滿,萬病自消除,神仙為侶伴。
麻黃(煎膏) 仙術 槐角子(取子) 桑白皮 川芎 香白朮 威靈仙 人參 防風 何首烏 蔓荊子(各一兩) 苦參 五味子 廣木香(各半兩) 麝香 龍腦(少許,研) 朱砂(研,為衣,不拘多少)
上為末,桑白單搗細,秤以麻黃膏和就,杵一萬五千下,每兩分作十丸。
每服一丸,以硬物擊碎,溫酒半盞浸,以物蓋,不可透氣,食後臨臥一呷咽之。
衣蓋覆,當汗自出即瘥。
(和胃湯調補。)及避風寒,茶下半丸,蓋出汗。
入膏時如稠,再入水少許煎動,入藥唯少為妙,其麻黃膏不可多。
其麻黃膏煉法見後。
秘傳祛風散羌活 獨活 山梔 半夏 蒼朮 蒼耳子 甘草 茯苓 陳皮 當歸 生地黃 防風荊芥 漢防己 白芍藥 牙皂 威靈仙(各等分)
上?咀。
每服水二盞,薑三片,煎至一盞,不拘時服。
加減於後。
御風丹(《聖惠方》)治一切中風,半身不遂,神昏語謇,口眼?斜。
婦人頭風、血風,暗風倒仆,嘔噦涎痰,手足麻痹。
川芎 白芍藥 桔梗 細辛 白僵蠶 川羌活 天南星(薑製。各半兩) 麻黃(去根、節) 防風(去蘆) 白芷(各一兩半) 干生薑 甘草(炒。各七錢半) 朱砂(二錢半,為衣)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熟酒化下,食前,日三服。
神昏有涎者,加朱砂二錢半。
續命煮散《大全良方》治風氣留滯,心中昏憒,四肢無力,口眼?動,或時搐搦,亡失津液,渴欲飲水。
此藥能扶營衛,去虛風。
中風自汗及產後中風自汗,尤宜服之。
防風 獨活 當歸 人參 細辛 葛根 芍藥 川芎 甘草 熟地黃 遠志(去心) 荊芥(各五錢) 官桂(七錢半) 半夏(五錢) 汗多不止加牡蠣粉上?咀。
每服一兩,生薑三片,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通口服。
獨活湯(《大全良方》)治虛風昏憒,不自知覺,手足螈?,坐臥不寧,或發寒熱。
若血虛,不能服發汗藥,及中風自汗,尤宜服。
川獨活 羌活 人參(去蘆) 防風 當歸 細辛 茯神(去木) 半夏 桂心 白薇 遠志菖蒲(去毛) 川芎 甘草(各五錢)
上?咀。
每服一兩,水一盞,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
川芎石膏湯(《宣明方》) 治風熱上攻,頭目昏眩痛悶,風痰喘嗽,鼻塞口瘡,煩渴淋悶,眼生翳膜。
此藥清神爽志,宣通氣血,治中風偏枯,解中外諸邪,調理諸病勞復、傳染。
川芎 芍藥 當歸 山梔子 黃芩 大黃 菊花 荊芥穗 人參 白朮(各半兩) 滑石(四兩) 寒水石 桔梗(各二兩) 甘草(三兩) 砂仁(二錢半) 石膏 防風 連翹薄荷葉(各一兩)
上為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服。
水調亦得。
忌薑醋發熱物。
保命丹(《千金方》) 治諸風瘓?,不能語言,心忪健忘,恍惚去來,頭目暈眩,胸中煩郁,痰涎壅塞,抑氣攻心,精神昏憒。
治心氣不足,神志不定,驚恐怕怖,悲憂慘蹙,虛煩少睡,喜怒不時,或發狂癲,神情昏亂,及小兒驚癇,驚風抽搐不定,及大人暗風,並羊癲、豬癲發叫。
朱砂(一兩) 珍珠(二錢) 南星(一兩) 麻黃(去根、節) 白附子(炮) 雄黃龍腦(各半兩) 琥珀(三錢) 僵蠶(炒) 犀角(鎊) 麥門冬(去心) 枳殼 地骨皮 神麯 茯神 遠志(去心) 人參 柴胡(各一兩) 金箔(一薄片) 牛黃(三錢)
天麻(半兩) 腦子(少許) 麝香(少許) 膽礬(半兩) 牙硝(四錢) 毫車 天竺黃防風 甘草 桔梗 白朮 升麻(各一兩) 蟬蛻(半兩) 黃芩(二兩) 荊芥(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薄荷湯化下,不拘時候。
忌豬、羊、蝦、核桃動風引痰之物,及豬、羊血。
更加川烏炮去皮臍、薑製半夏、白芷、川芎各一兩,豬牙皂一兩,和前藥丸服尤妙。
神效活絡丹 治風濕諸痹,肩臂、腰膝、筋骨疼痛,口眼?斜,半身不遂,行步艱辛,筋脈拘攣。
能清心、明目、寬膈,宜通氣血。
年逾四十,預服十數丸,至不生風病。
白花蛇(酒浸,焙乾,二兩) 烏梢蛇(酒浸,焙乾,半兩) 麻黃(二兩,去節) 細辛(去土,一兩) 全蠍(一兩半,去毒) 兩頭尖(二兩,酒浸) 赤芍藥(一兩) 貫芎(二兩) 防風(二兩半) 葛根(一兩半) 沒藥(一兩,另研) 血竭(七錢半,另研) 朱砂(一兩,另研) 烏犀骨(半兩) 地龍(半兩,去土) 甘草(二兩,去皮,炙) 丁香(一兩,去枝) 白僵蠶(一兩,炒) 乳香(一兩,研) 麝香(半兩,另研) 片腦(一錢半,另研) 官桂(二兩,去粗皮) 草豆蔻(二兩) 川羌活(二兩) 虎脛骨(酥炙,一兩) 玄參(一兩) 牛黃(二錢半,另研) 天麻(二兩) 威靈仙(一兩半,酒浸) 藿香(二兩,去土) 天竺黃(一兩) 敗龜板(一兩,炙) 人參(一兩) 何首烏(二兩)
白芷(二兩) 烏藥(一兩) 安息香(一兩) 青皮(一兩) 黑附子(一兩,去皮,炮) 香附(一兩) 白豆蔻 骨碎補(各一兩) 黃連(二兩)茯苓(一兩) 黃芩(二兩) 白朮(一兩) 熟地黃(二兩) 松香脂(半兩) 大黃(二兩) 當歸(一兩半) 木香(二兩) 沉香(二兩) 金箔(為衣)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細嚼,溫酒、茶清漱下,隨證上下,食前、後搐鼻通天散?治猝、暗中風,倒地,牙關緊急,人事昏沉。
川芎 細辛 藜蘆 白芷 防風 薄荷(各一錢) 豬牙皂角(刮去皮,三個)
上為細末,用蘆筒納藥,每用少許。
吹入鼻中。
麻黃膏(《宣明方》)治中風不省人事,猝然倒地。
上須旺日乙卯者,采麻黃一秤,揀去根一寸長,取東流水三石三斗,以無油膩鐺量大小盛五七斗者,可先煮五沸,掠去滓,逐旋添水,盡至三五斗以來,漉去麻黃,淘在盆中,澄定良久,用細羅子濾去滓。
取清者鐺內再熬至一斗,再澄再濾。
取汁再熬至升半以來為度。
只是勤攪,勿令著底,恐焦了。
熬時忌雞犬、陰人。
澄時須蓋覆,不得飛入塵土。
其藥放一二年不妨。
如膏稠,用水解,熬再勻。
凡中風猝倒,用此膏加入湯藥內服,或用此膏丸藥。
三化湯(《拔粹》方)治中風外有六經之形證,先以加減續命湯隨證治之,內有便溺之阻隔,復以此導之。
厚朴(薑製) 大黃 枳實 羌活(等分)
上咀。
每服三兩,水三升,煎至一升半,終日服之,以微利則已。
如內邪已除,外邪已盡,當從愈風湯以行中道,久服大風悉去。
縱有微邪,只從愈風東加減治之。
然治病之法,不可失於通塞,或一氣之微汗,或一旬之通利,如此為常治之法也。
久則清濁自分,營衛自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