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入門】

 關閉 [複製鏈接]
381#
 樓主| 發表於 2013-1-24 16:58:23 | 只看該作者

薩守堅

 

蜀西河人。


少學醫,誤用藥殺人,遂棄醫,學虛靜張天師及建昌王拱宸、福州林靈素三人道法,有咒棗之術,治病如神,稱曰真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2#
 樓主| 發表於 2013-1-24 16:58:44 | 只看該作者

李?

 

字孟言,國朝錢塘人,號樗散生。


善為詩,賣藥金陵市,咸稱其為知道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3#
 樓主| 發表於 2013-1-24 16:59:03 | 只看該作者

韓?

 

號飛霞道人,國朝蜀之瀘州人。


本將家子,弘治成化時少為諸生,因不第,褫縫掖,往峨眉諸山訪醫,升庵楊太史稱之曰:真隱世傳道人也。


《醫通》二卷,特其土苴云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4#
 樓主| 發表於 2013-1-24 16:59:38 | 只看該作者

原道統說(纂《紺珠經》)

 

大哉醫乎,其來遠矣!


粵自混沌既判,洪荒始分,陽之輕清者,以氣而上浮為天;


陰之重濁者,以形而下凝為地。


天隆然而位乎上,地?然而位乎下。


於是陽之精者為日,東升而西墜;


陰之精者為月,夜見而晝隱。


兩儀立矣,二曜行焉。


於是玄氣凝空,水始生也;


赤氣炫空,火始生也;


蒼氣浮空,木始生也;


素氣橫空,金始生也;


?氣際空,土始生也。


五行備,萬物生,三才之道著矣。


是以惟人之生,得天地之正氣,頭圓象天,足方象地,天有陰陽,人有氣血;


天有五行,人有五臟。


蓋葛天氏之民,巢居穴處,茹毛飲血,動作以避其寒,陰居以避其暑,大朴未開,何病之有?


迨夫伏羲氏占天望氣而畫卦,後世有《天元玉冊》,目為伏羲之書者,乃鬼臾區十世口誦而傳之也。


神農氏嘗百草,一日而七十毒,厥後本草興焉。


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與岐伯天師更相問難,上推天文,下窮地理,中極民瘼,《內經》自此而作矣,此經既作,民之有疾,必假砭針以治其外,湯液以療其內,厥後大朴散而風化開,民務繁而欲心縱,災?多端,非大毒、小毒、常毒、無毒之藥,弗能蠲矣。


醫之大原,《素問》一書而已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5#
 樓主| 發表於 2013-1-24 16:59:54 | 只看該作者

二十四卷,八十一篇,其間推原運氣之加臨,闡明經絡之標本,論病必歸其要,處治各得其宜,井然而有條,粲然而不紊,若《天元紀大論》、《六元正紀大論》、《五常政大論》、《氣交變大論》、《至真要大論》數篇,乃至精至微之妙道,誠萬世釋縛脫難,全真導氣,拯黎元於仁壽,濟羸劣以獲安者之大典也。


軒岐以下,代不乏人,扁鵲得其一二,演而述《難經》,皇甫士安次而為《甲乙》,楊上善纂而為《太素》,如全元起之解,啟玄子之注,所謂源潔則流清,表端則形正,歷代之明醫也。


獨有漢長沙太守張仲景者,揣本求源,探微賾隱,取其大小奇偶之制,定君臣佐使之法而作醫方,表裡虛實,真千載不傳之秘,乃大賢亞聖之資,有繼往開來之功也。


漢唐以下,學人豈不欲涉其淵微之旨,矧《內經》之理深幽,無徑可入,如巢元方之作《病源》書,孫思邈之作《千金方》,辭益繁而理愈昧,方彌廣而法失真,《內經》之書,施用者鮮矣。


及朱奉議宗長沙太守之論,編《南陽活人》之書,仲景訓陰陽為表裡,奉議解陰陽為寒熱,差之毫厘,謬以千裡,其活人也固多,其死人也不寡矣。


幸而守真劉子《要旨論》、《原病式》二書既作,則《內經》之理,昭如日月之明;


《直格》書、《宣明論》二書既作,則長沙之法,約如樞機之要。


如改桂枝麻黃各半湯為雙解散,變十棗湯為三花神佑丸,其有功於聖門也不淺矣。


同時有張子和者,出明《內經》之大道,續河間之正源,與麻知幾講學而作《儒門事親》之書,乃曰:吐中有汗,瀉中有補,聖人止有三法,無第四法。


乃不易之確論,至精之格言,於是有劉、張之派矣。


若東垣老人,明《素問》之理,宗仲景之法,作濟拔萃十書以傳於世,明脈取權衡規矩,用藥體升降浮沉,是以有王道、霸道譬焉。


至於丹溪朱氏,傷寒內傷雜病,無不精研,痰火奧義,猶其獨得,宋太史濂謂其集醫家之大成,誠哉是言也!


迨及我朝修《大觀本草》、制《銅人俞穴針灸經》、御賜《醫方》等書,設太醫以輔聖躬,立良醫以佐王府,惠民藥局以濟民間天扎,其仁天下之心,宛與軒岐一揆而遠邁漢唐。


是以名醫迭出,如陶節庵之傷寒,發仲景之所未發;


薛己之外科,補東垣之未備;


葛可久之內傷、錢瑛之小兒,亦無忝於丹溪。


昭代作人之功,其盛矣乎!


後學知道統之自,則門徑不差,而醫道亦可近矣。


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6#
 樓主| 發表於 2013-1-24 17:00:24 | 只看該作者

陰騭

 

《永類鈐方》、《體仁匯編》等書,皆載陰騭方論,何也?


蓋自古得醫道之傳者,皆以好生為心,不務聲名,不計貨利,不忌人識能,不論人恭慢,惟知救人之命,愈人之病而已。


有此心胸,然後醫可明可行,至於病久不痊,尤當恐懼修省,以自重其生,如虛損、癆瘵、癰疽、耳目廢壞等症,皆天刑也,可不知所務乎?


是以恪遵聖制,為說於後。


恆言醫通仙道,半積陰功,然陰功可半積而已乎?


我朝為善陰騭錄者,陰功之大用也。


富或效其平?焚券,歸外家葬友,嫁孤保孤,施藥施棺,舉喪助葬,賑貧賑飢,代償代納,還金還產。


貴或效其雪冤理枉,活降出罪,潔獄禁溺,救災興利,賤則效其補敝屨,檢漏屋。


貧則效其習醫救疾,娶瞽娶啞,放鶴放魚,渡蟻療鵲,傾囊活命。


孝順事實錄者,陰功之大本也。


生則效其養口養志,死則效其善繼善述,常則效其問安視膳,變則效其格奸諭道。


幼如陸績懷橘,老如萊子戲斑。


留繼母如閔損單衣,事祖母如李密陳情。


貧如子路負米,微如庾兗躬耕,保身如子春傷足,受責如伯瑜泣杖。


他如代命代死,求母尋母,刻木廬墓,感盜感獸,息火退水,召祥致瑞,訪藥夢藥,吮癰嘗糞,不能枚舉,歷歷可考,當置一冊座右。


二書相為表裡,本立用行,然後因微以顯其著。


雖一事一物之小,亦足以動天地,達鬼神,而福澤附應。


其所以教天下後世之心,至精至仁,宛如《周書》、《洪范》,先後一揆。


蓋孝順事實,即《書》之惟天陰騭,彝倫攸敘也;


為善陰騭,即《書》之曰食、曰貨,利用濃生也;


感應之速,身致顯榮,慶流後裔,即《書》之曰壽、曰富、曰康寧,向用五福也。


治教休美明白如此、宜乎家家諭而戶戶曉矣。


奈何愚民泥於報應,而有意為善,每以汗血之財,而供無益之費,甚則身心受累,而虧名節者有之。


高明濃於大倫,而輕忽細務,每逞意氣之偏,而為自便之圖,甚則妨物害眾,而招咒咀者有之,皆非所以善體乎聖制也。


聖斷明言,上自卿相,下至乞丐,皆可行之。


但以利人為念,則日用間無非利人之事,如人渴則與之杯水,一物不正礙人足則為正之,皆方便事也。


又曰:獎勸誘掖,使人為善,乃陰騭之至大者,何必專一分財與人惠哉?


至於禍福感應,一毫不可先萌於心,乃氣機自然而然之妙也。


蓋吾身未受中氣以生之前,則心在於天,而為五行之運用;


吾身既受中氣以生之後,則天在吾心而為五事之主宰。


一念之善,則不必其事之遂而後為吉也,即此與天相似,吉莫大焉,況積之久而休征以類應乎;


一念之惡,則不必其跡之著而後為凶也,即此與天隔絕,凶莫甚矣,況積之久而咎征以類應乎。


或曰:今之善者未必得福,惡者未必得禍,豈亦氣數使然歟?


殊不知數起於一,一即心之一念也。


義之所當為而弗為者,非數之所能知也;


義之所不當為而為者,亦非數之所能知也。


故曰:《皇極》不言數,非數之所能盡也。


善而未必得福,必其偶合於善,而不足以格乎天也;


惡而未必得禍,必其偶陷於惡,而未至於通乎天也。


否則福善禍淫萬古,此天道也,何獨於今而疑之?


惟其不屑屑然以顯露,而後有玩天理而不勇於為善者矣;


惟其恆恢恢乎而不漏,而後有畏天威而不終於為惡者矣;

惟其循環而無窮,變化而莫測,而後有樂善君子,雖處拂逆之境,無怨尤之作,蓋深信夫天意之有在,而人事之所以當修也。


吁!人不知之善為大善,人不知之惡為大惡,人不知而己獨知,天乎?人乎?


故曰: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醫學所系甚重,必寄妻子,托死生,而後可以語此。


養生者亦必有此志操,故敢述所聞,以質諸同儕,相與共守乎聖制,非敢好為言論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7#
 樓主| 發表於 2013-1-24 17:00:58 | 只看該作者

保養

 

醫家既知修德,又當愛惜自己精神,醫之難者難於此也。


倘精神昏耗,察識必不能精,方藥必不能嘗,雖有濟人之心,而勢不能及也。


若夫病有服藥針灸不能效者,以其不知保養之方。


古云:與其病後善服藥,莫若病前善自防。


是錄《天真論》於前者,保養之原也;


錄《茹淡》、《陰火論》於中者,保養不過節食與色而已;


更為說於後者,黜邪崇正,法頤之貞也。


黃帝曰:余聞上古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


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一陰一陽之謂道。)法於陰陽,(陰陽者,萬物之終始,死生之本,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和於朮數,(術者,陰陽所發;數者,陰陽節限也,和術數,即法陰陽也。飲食起居,隨時安分而不縱欲是也。)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人身欲得小勞,則氣血不滯,過則傷人。)


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作勞)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


(不知愛惜此身,如持盈滿之器,惟恐其傾也:不能時時制御心神,如朽索之御六馬。)務快其心(之所欲,)逆於(養)生(真)樂,起居無節,(房勞亦起居內事。)


故半百而(形神)衰也,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澹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血相)從以順(行),各從其欲,皆得所愿,(志不貪,故所欲皆順;心易足,故所愿必從;以不異求,故無難得也。)故美其食,(順精粗也。)


任其服,(隨美惡也。)樂其俗,(去傾慕也。)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至無求也,是所謂心足也。)


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不懼為外物所奪。)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不縱情恣欲,涉於危險之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8#
 樓主| 發表於 2013-1-24 17:01:41 | 只看該作者

帝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耶?


將天數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髪長;


(老陽之數極於九,少陽之數極於七,女子為少陰之氣,故以少陽數偶之,明陰陽氣和,乃能生成其形體。)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癸謂壬癸北方水,干名也。腎氣全盛,衝任流通,天真氣降,應時而下,故曰天癸,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月事調勻,故能有子。)


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


(真牙,牙之最後生者,牙齒為骨之余。)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壯盛;


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髪始墮;


(陽明之脈氣榮於面,故其衰也,面焦髪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髪始白;


(三陽之脈,盡上於頭,故三陽衰則面皆焦,發始白,所以衰者,以其經月數泄脫之故。)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經水絕,是為地道不通矣。)故形壞而無子也。


(血氣不榮其自身形容,而況可生人乎。)丈夫八歲腎氣實,髪長齒更;


(老陰之數極於十,少陰之數次於八,男子為少陽之氣,故以少陰數配之。)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


(男女有陰陽之質不同,天癸則精血之形亦異,陰靜海滿而去血,陽動應血而泄精,二者通和,故能有子。《易》曰男女構精,萬物生化,此之謂也。)


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髪墮齒槁;


(精無所養,故令發墮齒枯。)


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


(陽氣,陽明之氣也。)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衰,形體皆極;


八八齒發去。(落也。)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

(五臟各有精,隨用而灌注於腎,此乃腎為都會關司之所,非腎一臟而獨有精,故曰五臟盛乃能瀉也。)今五臟皆衰,筋骨解惰,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


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雖老而生子,子壽亦不能過天癸之數。)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數,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或問:《內經》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又曰:地食人以五味。


古者年五十食肉,子今年邁七十矣,盡卻鹽醯,豈中道乎?


何子之神茂而色澤也?


曰:味有出於天賦者,有成於人為者。


天之所賦者,若穀菽菜果,皆沖和之味,有食人補陰之功,此《內經》所謂味也。


人之所為者,皆烹飪調和偏濃之味,有致病發疾之毒,此吾子所擬味也。


今鹽醯之卻,非真茹淡者,大麥與粟之咸,粳米、山藥之甘,蔥、韭之辛之類皆味也,子以為淡乎?


予安於沖和之味者,心之收,火之降也;


以偏濃之味為安者,欲之縱,火之勝也,何疑之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9#
 樓主| 發表於 2013-1-24 17:02:10 | 只看該作者

《內經》又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


非天賦之味乎?


陰之五宮,傷在五味。


非人為之味乎?


聖人防民之具,於是為備。


凡人飢必食,彼粳米之甘而淡者,土之德也,物之屬陰而最補者也。


惟可與菜同進,《經》以菜為充者,恐於飢時頓食,或思慮過多,因致胃損,故以菜助其充足,取其疏通而易化,此天地生物之仁也。


《論語》曰:肉雖多不使勝食氣。


《傳》曰:賓主終日百拜而酒三行,以避酒禍。此聖人施教之意也。


蓋穀與肥鮮同進,濃味得穀為助,其積之也久,寧不助陰火而致毒乎?


故服食家在卻穀者則可,不卻穀而服食,未有不被其毒而橫夭者也。


彼安於濃味者,未之思耳。


或又問: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何不言補氣?


曰:味,陰也;


氣,陽也。


補精以陰,求其本也。


故補之以味,若甘草、白朮、地黃、澤瀉、五味子、麥門冬之類,皆味之濃者也。


《經》曰虛者補之,正此意也。


上文形不足者,溫之以氣,溫存以養,使氣自充,氣充則形完矣,故言溫不言補。


《經》曰勞者溫之,正此意也,彼以熱藥溫藥,佐輔補藥,名曰溫補,非徒無益,而害之矣。


吁,《局方》之不能求經旨也如此哉!


人受天地之氣以生,天之陽氣為氣,地之陰氣為血,故氣常有餘,血常不足。


何以言之?


天地為萬物之父母。


天,大也,為陽,而運於地之外;


地居天之中,為陰,天之大氣舉之。


日,實也,亦屬陽,而運於月之外;


月,缺也,屬陰,稟日之光以為明者也。


人身之陰氣,其消長視月之盈缺,故人之生也,男子十六歲而精通,女子十四歲而經行。


是有形之後,猶有待於乳哺水穀以養,陰氣始成,而可與陽氣為配,以能成人而為人之父母。


古人必近三十、二十而後嫁娶,可見陰氣之難於成,而古人之善於攝養也。


《禮記》注曰:惟五十然後養陰者有以加。


《內經》曰:年至四十,陰氣自半,而起居衰矣。


又曰:男子六十四歲而精絕,女子四十九歲而經斷。


夫以陰陽之成,止供給得三十年之視聽言動,已先虧矣。


人之情欲無涯,此難成易虧之精氣,若之何而可以縱欲也?


《經》曰:陽者,天氣也,主外;


陰者,地氣也,主內。


故陽道實,陰道虛。


非吾之過論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0#
 樓主| 發表於 2013-1-24 17:02:36 | 只看該作者

或曰:仰觀俯察乎天地日月,既若是之不同,何寒暑溫涼之見於四時者,又如此之相等而無降殺也?


曰:動極復靜,靜極復動,猶人之噓吸也。


寒者吸之極,氣之沉也;


熱者噓之極,氣之浮也;


溫者噓之微,氣之升也;


涼者吸之微,氣之降也。


一噓一吸,所乘之機,有以使之,宜其相等而無降殺,此以流行之用而言。


前以大小虛實言者,蓋其對待之體也。


或曰:遠取諸天地日月,近取諸男女之身,曰有餘,曰不足,吾知之矣。


人在氣交之中,今欲順陰陽之理,而為攝養之法,如之何則可?


曰:主閉藏者腎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臟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屬於心。


心,君火也,為物所感則易於動。


心動則相火翕然而隨,雖不交會,亦暗流而滲漏矣。


所以聖賢只是教人收心養性,其旨深矣。


天地以五行更迭衰旺,為成四時,人之五臟六腑,亦應之而衰旺。


四月屬巳,五月屬午,為火大旺,火為肺金之夫,火旺則金衰;


六月屬未,為土大旺,土為水之夫,土旺則水衰。


況腎水常借肺金為母,以補助其不足,故《內經》諄諄然滋其化源也。


古人以夏月必獨宿而淡味,兢兢業業於愛謹,保養金水二臟,正嫌火土之旺爾。


《內經》又曰:藏精者,春不病溫。


十月屬亥,十一月屬子,正大氣潛伏閉藏,以養其本然之真,而為來春升動發生之本。


若於此時,不恣欲以自戕,至春升之際,根本壯實,氣不輕浮,焉有溫熱之病?


夫夏月火土之旺,冬月大氣之伏,此論一年之虛耳。

若上弦前,下弦後,月廓空,亦為一月之虛;


大風大霧,虹電飛雹,暴寒暴熱,日月薄蝕,憂愁忿怒,驚恐悲哀,醉飽勞倦,謀慮勤動,又皆為一日之虛。


若病患初退,瘡痍正作,尤不止於一日之虛,今人多有春末夏初,患頭痛腳軟,食少體熱,仲景論春夏劇,秋冬瘥,而脈弦大者,正世俗謂注夏病也。


若犯此四者之虛,似難免此。


夫當壯年,便有老態,仰事俯育,一切隳壞,興言至此,深可驚懼。


古人謂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夫以溫柔之感於體,聲音之感於耳,顏色之感於目,馨香之感於鼻,誰是鐵心漢不為動?


善養生者,於此五個月,出居於外,苟值一月之虛,一日之虛,亦宜暫遠帷幕,久自珍重,保全天和,庶可滋助化源,水得所養,陰無虧損,與陽齊平。


然後陽得所附,而無飛越之尤,遂成天地交之泰,何病之可言?


愿相與共遵守,期無負敬身之教,幸甚。


上丹溪格言二篇,病者當時目之,或者議其茹淡之偏,殊不知其本意為痰火陰虛之人作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1#
 樓主| 發表於 2013-1-24 17:06:54 | 只看該作者

人至中年,腎氣自衰,加人佚欲,便成虛損,興陽補劑服之,則潮熱不勝。


專服滋降之藥,雖暫得清爽,久則中氣愈虛,血無生化,


所以只得於飲食上調節,戒一切煎炒炙爆、酒酣糖醬燥熱之物,恐燥血也,戒一切生冷時果時菜,恐傷脾也,能甘淡薄,則五味之本自足以補五臟,養老慈幼皆然。


其酒肉補陽助火,內傷勞倦元氣虛者,雖病所禁忌之物,亦可暫食養胃,東垣有是言也。


但節飲食極難,非惟酒肉,必以禮義撙節,而不可過。


雖飯粥亦不可飽,恆言吃得三碗,只吃兩碗,《論語》:肉雖多,不使勝食氣。


小注云:肉氣勝,滯穀氣;


穀氣勝,滯元氣,元氣流行者壽,元氣滯者夭。


惟酒無量不及亂,在聖人則可,常人當不自有其量,而後可不亂也。


節色非惟眼招口挑,縱欲宣淫,亂匹配之常經,反交感之正理,得罪天地鬼神,雖自己妻外家,亦不可以妄合,大風大雨,大寒大熱,朔望本生之期,切宜禁忌,惟靜中養見端倪,自然變易其心,一切穢褻之事,且厭之矣,況肯貪戀以喪家珍哉!


古云:上士異房,中士異床,下士異被,知命者慎之。


或問:保養、修養何以異?


曰:無大異也。


但修養涉於方外玄遠,而非恆言恆道,保養不外日用食息,而為人所易知易行。然則修養非歟?


曰:據方書神農起醫藥之方,黃帝創導引之術,後世傳之失其真耳。


《素問》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故能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此保養之正宗也。


蓋有節有常而不窮,則氣血從軌,而無俟於搬運之煩,如今之動工也。


(內動運任、督者,久則生癰;運脾土者,久則腹脹;運丹田者,久則尿血;運頂門者,久則腦泄,內動固不然矣。至於六字氣雖能發散外邪,而中虛有汗者忌;八段錦雖能流動氣血,而中虛有火者忌。惟《醫林集要》所載古導引法,間有一二明顯可行者,附錄於後,究而言之,亦不過吾儒舞蹈意也。)


精神內守,則身心凝定,而無俟於制伏之強,如今之靜工也。


(丹書朱砂鉛汞龍虎等說,俱是借喻身心,惟心息相依之說,最為直截明顯。心主乎息,息依乎心,心息相依,則精氣神滿而病卻矣。)


盡天年,度百歲乃去,則自古有生必有死,惟不自速其死耳。


烏有如今之所謂飛升超脫住世之說耶?


或曰:保養既若是之易且顯,何今之夭者多而壽者少耶?


曰:飲食起居動作之間,安能一一由心所主,而無所詿誤哉?


香醪美味陳於前,雖病所忌也而弗顧;


情況意興動於中,雖病且危也而難遏;


貪名竟利之心急,過於勞傷而不覺。


此古今之壽相遠者,非氣稟之異也,實今人之不如古人重其身耳。


曰:吾知精神內守,而後飲食起居得其宜,則今之內動外動,皆不足取,而靜工收斂精神,不亦得其正乎?


曰:若不識盡天年,度百歲乃去,機括雖終日閉目,只是一團私意,靜亦動也。


若識透天年百歲之有分限節度,則事事循理,自然不貪、不躁、不妄,斯可以卻未病而盡天年矣。


蓋主於氣,則死生念重,而昏昧錯雜,愈求靜而不靜;


主於理,則人欲消亡,而心清神悅,不求靜而自靜。


此俗之所謂靜,恐亦異乎古之所謂靜也。


曰:若然,則吾儒一敬盡之矣。


曰:聖學至大,非某能知。


但黃帝亦古聖人也,今不信古對名言,而信盲人詭異邪說,甚則喪家殞身,見亦謬哉!


此吾所以只言保養也。


曰:保養可勿藥乎?


曰:避風寒以保其皮膚六腑,則麻黃、桂枝、理中、四逆之劑,不必服矣;


節勞逸以保其筋骨五臟,則補中益氣、劫勞、健步之劑,不必服矣;


戒色欲以養精,正思慮以養神,則滋陰降火、養榮、凝神等湯,又何用哉?


薄滋味以養血,寡言語以養氣,則四物、四君、十全、三和等湯,又何用哉?


要之血由氣生,氣由神全,神乎心乎!


養心,莫善於寡欲,吾聞是語矣。


竊有志而未能,敢述之以告我疲癃殘疾,而不知學人,相與共守乎禁戒,以重此身為萬物之本。


保養中一事也。


蓋人之精神極欲靜,氣血極欲動,但後世方士,亦以此惑人為仙術,所以王褒頌曰:何必偃仰屈伸如彭祖,吹噓呼吸如喬松,眇然絕俗離世哉!


認真只是舞蹈以養血脈意,其法雖粗,有益閉關守病之士。


蓋終日屹屹端坐,最是生病,人徒知久立、久行之傷人,而不知久臥、久坐之尤傷人也。


故錄一二最要者,以備養生者擇焉。


詳《醫林集要》及古導引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2#
 樓主| 發表於 2013-1-24 17:07:18 | 只看該作者

虛損

 

導引為虛損氣血不周而設也。


有火者,開目;


無火者,閉目。


無汗者,閉氣至極;


有汗者,不必閉氣。


欲氣上行以治耳目口齒之病,則屈身為之;


欲氣下行以通大、小二便及健足脛,則偃身為之;


欲氣達於四肢,側身為之。


欲引頭病者,仰頭;


欲引腰腳病者,仰足十指;


欲引胸中病者,挽足十指;


欲引臂病者,挽臂;


欲去腹中寒熱、積聚諸痛,及中寒身熱,皆閉氣滿腹,偃臥亦可為之。


但病在頭中胸中者,枕高七寸;


病在心下者,枕高四寸;


病在臍下者,去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3#
 樓主| 發表於 2013-1-24 17:07:34 | 只看該作者

開關法

 

先以左手胛骨並肩,向前圓轉九數;


次以右手胛骨並肩,向前圓轉九次;


復以左右胛骨並左右肩,向前圓轉九次。


加至一九、三九亦好。


但要從容和緩為之,或先緩後急,亦可為之。


此法疏通膏肓,降心胞絡火,與張紫丘治瘵開關藥方意同,善治少勞背痛胸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樓主| 發表於 2013-1-24 17:07:50 | 只看該作者

起脾法

 

先靜坐存中氣,後挺身以兩手相叉,極力扒左、扒右各七次。


扒左則頭向右,扒右則頭向左,如此者三五次。


靜坐良久,善和脾胃,進飲食,兼治臂腰拘攣,與開關法相續行之亦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5#
 樓主| 發表於 2013-1-24 17:08:11 | 只看該作者

開鬱法

 

其法以兩手旋舞向前、向後,兩足作白鷺行步狀,不拘數;


良久復以左手搭右肩,足搭左膝腕委中而行;


右手搭左肩,左足搭右膝腕委中而行;


良久復以左手前泊腹,右足搭膝蓋而行;


右手向後泊腰,左足搭右膝蓋而行;


良久以兩手極力托天,兩足極力踏地,復以兩手向後向下,兩足十指挽起,仰面偃腹,使氣下行;


良久蹲倒,以兩手極力攀起腳後跟,足十指點起,極力低頭至膝下;


良久立起,以兩手相交,掩兩臂於胸前胛上,極力搖動數次。


善治名利不遂,郁氣為病,心腹脹滿,夜睡不寧等症,無病者亦可行之。


如外感風寒,須行至汗出為度。


此法此之華氏五禽戲法,更易簡正大可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6#
 樓主| 發表於 2013-1-24 17:08:28 | 只看該作者

治腰痛

 

屈伸導法,正東坐,收手抱心,一人前躡其兩膝,一人後捧其頭,徐牽令偃臥,三倒三起,久久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7#
 樓主| 發表於 2013-1-24 17:08:45 | 只看該作者

治積聚

 

一切痰飲瘀血,結為積塊痞氣,靜坐閉息滿腹,外摩積聚所在,徐徐放氣,久久自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8#
 樓主| 發表於 2013-1-24 17:09:03 | 只看該作者

治遺精泄瀉

 

以手兜托外腎,一手摩擦臍輪,左右輪換,久久擦之。


不惟可以止精愈瀉,且可暖中寒,補下元,退虛潮。


無是病者,每早臨起,亦可行之,更擦腎俞、胸前、脅下、中脘、涌泉,但有心窩忌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9#
 樓主| 發表於 2013-1-24 17:09:21 | 只看該作者

治痰壅

 

其法以兩手向後,合手拓腰向上,急勢振搖臂肘,來去七數,兩手不移,直上向下,盡勢來去二七,治心肺痰氣壅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0#
 樓主| 發表於 2013-1-24 17:09:51 | 只看該作者

運氣

 

張子和云:不誦十二經絡,開口動手便錯;


不通五運六氣,檢盡方書何濟?


經絡明,認得標;


運氣明,認得本。


求得標,只取本,治千人,無一損。


茲纂《素問》、《靈樞》及《紺珠經》等書,以便初學識其概耳。


太極肇分而有陰陽。


夫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綱紀,謂生長、化成、收藏之綱紀也;


父母,謂萬物形之先也;


本始,謂生殺皆因而有之也。


夫有形稟氣而不為五運陰陽之所攝者,未之有也。


所以造化不極,能為萬物先化之元始者,何也?


以其是神明之育故也。


合散不測,生化無窮,非神明無能也。


故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陰陽不測謂之神。


然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


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


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


(水寒火熱。)金木者,生成之始終也;


(金殺木生。)陰陽五行,流為十干五化之運。


寒、暑、燥、濕、風、火之氣,周流天地間而為萬物之原。


人則稟其精而囿於兩間,所以具五臟六腑,以應五運六氣之數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13:34 , Processed in 0.26562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