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器官移植】
拼音
qìguānyízhí
英文參考
organtransplantation
概述
器官移植指摘去失掉功能的器官并換上健全器官的醫療手術。
常用作實驗研究和臨床治療。
獻出器官的個體叫供者,接受移植器官的個體叫受者。
臨床異體器官的移植于20世紀30年代。
1954年,世界上第一例同卵雙胎間的腎移植在美國波士頓獲得成功,開辟了器官移植的新時代。
中國器官移植始于70年代,到1986年中國已進行腎移植手術1700多例,肝移植59例,心臟移植3例和少數肺、脾和胰腺移植。
其中的一些項目還處于國際的領先地位。
器官移植的分類
根據移植物供受者的遺傳背景不同可分為四類:(1)自體移植。
供者與受者系同一基因型,故對移植物不發生免疫排斥。
(2)同系移植。
移植物取自遺傳基因與受者完全相同的或基本相似的供者,如單卵雙生間移植或近交系動物間移植,一般都可成功。
(3)同種(異體)移植。
供者和受者同種但非同一個體,遺傳基因有差異,常伴排斥反應。
臨床移植多屬此類。
(4)異種移植。
不同種之間的移植。
排斥率極高,目前尚無長期存活的報道。
器官移植從思想萌生到臨床應用的歷史漫長,1954年在同卵雙生者(基因完全一致)進行腎移植獲長期存活的首例。
現代器官移植技術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重要突破:血管吻合技術;
器官保存技術;
供受者間的組織配型及免疫抑制技術。
20世紀80年代以來,同種異體器官移植處于一個新的飛躍時期,其標志是:(1)移植存活率大幅度上升,出現了10~20年以上的長期存活群體;
(2)移植種類(除大腦之外,所有器官均移植成功)和數量增加;
(3)新的器官移植及聯合器官移植相繼興起;
(4)出現大批臨床與研究相結合的移植中心;
(5)帶血管胚胎內分泌腺體的移植顯露出新的特色和優勢。
目前器官移植已成為臨床治療的一種重要手段,心臟移植至1980年已逾2000例,腎臟移植至1987年已超過15萬例,肝臟移植至1987年已超過2000例,脾臟移植中自體脾移植至1986年已超過600例,其他如肺臟移植、心肺聯合移植、胰臟移植、小腸移植、骨髓移植等,也都有重要進展。
器官移植術面臨的問題
目前器官移植術還存在兩大難題:第一是供移植用器官的來源困難。
器官移植需要從尸體上摘取大量的活器官,這項工作越早越好,過晚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低或等于零,失去了器官移植的意義。
因此,死亡標準應重新確定,改變傳統的呼吸、心跳停止的死亡標準為腦死亡標準,而對腦已死亡的人,只要死者生前不反對,其器官即可用于移植。
我國由于腦死亡標準未建立,使器官移植所需要的活體器官來源十分困難,而影響了這項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近年來人們寄望于人工臟器的臨床應用。
1982年12月2日美國退休牙科醫生克拉克安裝了世界上第一顆永久性人工心臟并存活了112天,為人們展示了這項技術的前景。
影響器官移植另一難題是:移植后的排斥反應。
器官移植和輸血相似,組織型符合才有效,否則移植的器官就會被排斥,甚至會引起嚴重后果。
除了同卵雙生的兄弟或姐妹間的移植不會發生排斥反應外,其他器官的組織型配對異常困難。
70年代末瑞士發明了一種叫環孢霉素的新藥,能對抗排斥反應;
近來美國又生產出一種單克隆抗體,能專一地對抗排斥反應,從而改善了器官移植的效果。
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器官移植術會逐漸成為越來越多的致命性疾病的常規治療手段。
引用:http://big5.wiki8.com/qiguanyizhi_4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