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世界之最/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片】
【標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片
【內容】:1927年,美國著名的華納製片公司推出了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片,給世界電影帶來了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
應該說,電影從來都不是無聲的。
在聲音進入電影之前,人們借助樂師給電影配樂;
在日本,甚至有專門的說唱演員,當影片放映時,他們以說唱形式講解影片的內容。
所配樂曲一般是由樂師根據銀幕展示的劇情即興演奏;
但有些影片,例如1908年的法國影片《吉斯公爵被刺》,則由著名的作曲家聖-桑專門為它作曲。
放映時,樂師根據作曲家提供的總譜演奏。
不用說,演奏的規模視條件而定:大多數是由一位樂師獨奏(鋼琴或小提琴),有時由幾位樂師合奏,偶爾則出動交響樂隊。
當1927年美國出現有聲片之後,上述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伴音不再只是配樂;
環境音響和對白的闖入銀幕,使已趨成熟的影像藝術面臨改型的危機。
在此之前,電影是在“無聲無色”的條件下成為一種新型藝術的。
它不僅沒有為“無聲無色”感到遺憾,相反,“無聲無色”恰恰是使電影成為藝術的一個基本條件。
如今,聲音的闖入必然打破已經形成的“元素平衡”。
所以,在有聲片出現的初期,一些藝術家和電影理論家對聲音抱有懷疑,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是,電影觀眾對聲音的態度卻是一致給予歡迎。
在默片時代形成的影像藝術面臨著自身被淹沒的危機。
電影藝術家們對聲音的態度由懷疑、對立到採納的轉變,使這種“危機”轉變為發展的“契機”。
愛森斯坦等人關於有聲片的宣言,他們的“音畫蒙大奇”的理論主張和藝術實踐,是上述轉變的典型代表。
到3O年代,聲音已成為電影藝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在默片時代已經出現的類型片,由於聲音的出現而更趨成熟,更多樣化;
至於音樂喜劇片、警匪片,如果沒有聲音就無法出現和發展。
聲音也為電影表現提供了更具寫實效果的條件。
在“音畫藝術”趨於成熟的30年代,寫實主義思潮幾乎波及各國電影作品。
【序號】:455
引用:http://tw.18dao.net/%E4%B8%96%E7 ... 9%E8%81%B2%E7%89%87 |